《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

上传人:tang****xu3 文档编号:13368541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6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我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不相适应(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社会阶层结构与现代化建设进程还不相适应 从上文对现阶段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描述和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还仅仅是一个雏形,与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理想形态及其运行机制相比较,还有很大的差距,其内部还存在诸多的不合理之处,明显具有过渡性、自发性和半封闭性等特点。相应地,这个结构雏形还有许多方面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还不相适应。 (一)现代化的国家需要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 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在继续发展完善之中,社会阶层结构同样还处在不断变迁的过程中。那么,中国社会阶层结构将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演变呢?我们需要一个什么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呢?

2、这不仅是一些理论问题,更是一些亟待回答的现实问题。 l、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态是中间大、两头小的橄榄型结构 历史地看,在不同的产业结构下,社会有不同的结构形态。农业社会以农业为主导产业,因而占主导地位的阶层是农民,整个社会的结构形态则是一座金字塔。工业社会的初级阶段以工业为主导产业,农民阶层则在不断缩小,工人阶层成为最大的社会阶层,同时还出现了一些新兴阶层,比如企业家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等等,但这时社会的中间阶层以所谓的老中间阶层为主,其规模较小,所以社会结构的形态仍然是金字塔型,但金字塔底部的构成有所变化,规模开始缩小,整个结构形态出现向橄榄型转化的趋势。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先后进入后工业社会

3、(有人称之为信息社会或知识经济社会),以服务业、信息业、知识经济为主导产业,工人阶层的规模开始缩小,而以国家、社会和企业的管理者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等白领为主的阶层,成为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社会结构的形态逐渐演变成橄榄型。 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头小、中间大。所谓两头小是指,拥有较多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处于最高和较高社会等级的阶层规模较小;而拥有的各种资源最少甚至没有什么资源,处于较低和最低社会等级的阶层的规模也很小。所谓中间大则是指,就其所拥有的各种资源而言,社会的绝大部分成员处于社会的中间等级位置,属于社会中间层。 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一个社会

4、的社会中间层规模小,并且占人口比例很小的上层占据了绝大部分的社会资源,占人口多数的下层则处于贫困状态,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那么这个社会就不会稳定,就有可能发生社会动荡甚至战争和革命。相反,在社会中间层规模大的社会,社会资源的配置一般都比较合理,经济社会分配差距比较小,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从事体面的职业,获得比较丰足的经济收入,生活比较安定。这样的社会中间层成为社会的主体,他们对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有较强的认同,他们与国家稳定和发展的利益一致,他们同时也是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型消费群体,他们还是社会变迁中缓冲社会矛盾的稳定力量。无疑,在这样的社会阶层结构形态中,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和冲突

5、一般都不会很大,或者不会那么尖锐,大多数社会成员很少对社会感到不满。这样的社会是最稳定、最可持续发展的。 国际社会的实践经验表明,在建设一个现代化的国家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与经济结构现代化当然是最重要的,但是,仅有经济的现代化还不够,还必须在经济结构现代化的基础上,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这同样是十分重要的。如果不形成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那么,经济现代化是不巩固的、不稳定的,仍有倒退的危险。这样的例证已经不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要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就要建成一个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这一点更为重要,也更为本质。 2、公平性、开放性和合理性是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本质特征 从社会阶层结构演变的

6、客观历史过程来看,现代社会分化和社会阶层结构形成的机制与前现代社会显著不同。 首先,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以成就为取向,一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的取得,不是依靠其先天的或与生俱来的条件,而主要取决于个人的能力和努力,也就是说,决定一个人的社会地位的主要因素是后致性因素,而不是先赋性因素。当然,这么说既不意味着后致性因素在前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过程中毫无作用,也不意味着先赋性因素已与现代社会没有关系。 其次,社会阶层的边界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既不一定是与生俱来,也绝对不是不可改变的。在这里,任何限定某人或某些人参与竞争的制度性障碍都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合法的。在现代社会,实际上很少有这样的制度设置。每个

7、人只要有能力,肯努力,便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阶层地位。在传统社会,教育很不发达,并且为少数有钱、有权和文人所掌握,成为大多数人很难获得的稀缺资源,同时,就业的市场化水平也很低,大多数人都难以获得流动的机会。这就使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边界固定化了。而在现代社会,由于教育的普及以及就业的市场化,每个人都可以受到一定的教育,参与就业竞争,因而都有机会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第三,现代社会的分工和专业化程度非常高,其结果是降低了传统社会所讲究的特殊品质(比如特殊的家庭身份、宗教、种族等)对个人的阶层地位形成的重要性,社会成员资格被标准化、普遍化。任何一个人,只要达到某种职位的最低标准要求,则不论其出身地位如

8、何,都有机会在竞争中赢得这种职位。 第四,各精英群体,包括政治精英、经济精英和文化精英等,能够相互协商、合作、妥协和制衡。在现代社会,由于高度的专业化,在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总会有一些人拥有最多的资源,从而处于社会精英地位。他们之间既存在着利益的一致性,也存在着利益的差别。利益一致可能使他们走向结盟,利益差别则可能使他们走向对抗和冲突,这两种状态对任何一个国家和社会都是不利的,前者容易损害其他阶层的利益,后者则容易造成国家的动荡甚至分裂。而在现代化水平高的国家,既存在着各精英群体相互协商、谈判、妥协和合作的渠道和机制,又具有限制他们在协商过程中结成同盟的制衡机制。比如法律规定,企业家一旦参政

9、,就必须离开企业界,脱离经济活动;参加这个政党的精英不能参加那个政党,等等。此外,各种各样的社会中间组织的存在,也是促使不同精英相互制衡的结构机制。 第五,贫困阶层享有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和提升生存能力的制度性保障。在现代化社会,贫困现象仍然存在。贫困者陷入贫困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或者是在竞争中遭到失败(如失业者、破产者等),或是缺乏劳动能力(如老年人、残疾人和年幼者等),或是遭受天灾人祸等等。这些都表明,贫困者中的大多数人致贫的原因,不是他们不“为”,而是他们无法有所“为”,或者所“为”的结果不理想。现代社会存在种种制度性的和民间性的机制,如各种社会保障制度、培训体系以及慈善机构等,一方面满足他

10、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另一方面帮助提升那些还有一定条件但暂时陷于贫困的人的就业能力和竞争能力。 第六,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认可合理的阶层分化机制和层级体系。在现代化水平高的社会,后致性的地位获得机制和竞争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对竞争的舆论、法律监控制度也相当健全,“能者上、不能者下”,已经成为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一部分。相反,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社会处于急剧的变迁之中,尚未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影响社会阶层分化的因素相当多而且复杂,使得多数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不认可现有的社会阶层分化和地位等级体系,甚至也采取不合理的手段和方式去获取社会资源,从而恶化了社会流动和分化机制,造成社会风气败坏、社

11、会失序、社会认同混乱等问题。所以,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对社会地位等级和合理分化机制的认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一个重要标志。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现代社会的阶层分化机制以及由此形成的阶层结构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成为一种广为接受的社会理念和文化价值,关键在于,通过这些机制和体制而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具有公平性、开放性和合理性等本质特征,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 阶层结构的公平性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面:一是不存在制度上区别对待的问题,不能把出身不同、种族不同或其他特殊品质作为竞争的先决条件,竞争的惟一条件是能力或业绩。二是对竞争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违反公平原则的竞争会受到制止和惩罚。这样的公平

12、性是通过建构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来实现的。 社会阶层结构的开放性是建立在公平性原则基础上的,只要在竞争中遵循公平原则,那么每个人都可能拥有向上流动的机会,社会阶层之间不会存在相互屏蔽问题,边界是开放的。这里的开放主要是制度上的开放,凡是符合某种社会标准资格,就属于某个社会阶层。在现代社会,职业是分层的主要标准,所以,达到某种职业资格,就应属于相应的职业阶层。 合理性与公平性、开放性也是紧密相关的,但合理性更多的是指国家在配置资源和机会上要有效地发挥转移支付功能,提高竞争起点条件的均等程度,防止社会阶层差距的过分扩大,使所有人享受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成就。所以,这里的合理性主要体现为国家合理地分配公共资

13、源,发展和普及教育,保障贫困者的基本生活,提升弱势群体的竞争能力,反对垄断,扩大社会就业机会等。 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正因为具有上述本质特征,所以能在很大程度上保证每一个社会位置都不会为某个人或某些人永远占据,保证人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向上流动的机会,能够充分激发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还能够增强人们对自己和他人的阶层等级地位的认同,进而有效地化解因资源稀缺和利益分化而产生的社会紧张与冲突。所有这些,既是社会的活力之源,也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由此可见,不同时期的社会有不同的社会阶层结构,现代化时期也就有相应的社会阶层结构,或者说,现代化国家需要现代化的社会阶层结构。 3、一个国家的经济现代化需

14、要其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中国的既定目标。中国正在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从经济上看,中国工业化已经进入中期阶段。早在1958年,工业总产值便开始超过农业总产值,到1999年工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9.7%,而农业增加值只占17.3%,与此同时,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第三产业发展越来越快,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1978年23.7%,到1999年增加到33%,超过农业增加值近1倍。期间,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变化不大,从1978年的48.2%增加到1999年的49.7%。这些因素表明,中国不仅在进行工业化,而且还显露出后工业社会的一些特点,商业服务业特别是高科技的发展表

15、现出强劲的势头。 经济上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势必会带动职业结构的变化。现代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工人和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业发展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高科技的发展更是促使对技术工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快速增长。从世界各国的发展经历来看,社会阶层结构与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变化具有很高的相关性(参见表19)。一个社会是否实现了现代化,不能仅仅看它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还要看它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水平,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或缺。一方面,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要以经济现代化、科技现代化为基础,只有在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发展的过程中,才会形成如下的趋势与格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商业服务业人员以及技术工人

16、等社会中间层不断扩大,农民人数则不断减少。另一方面,经济的现代化也需要社会阶层结构的现代化,如果没有社会的发展和社会阶层结构的相应变化,经济的发展终究会难以为继,甚至会因为社会的动荡而陷于停滞或滑坡。 4、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现代化国家的本质特征 综观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可以说,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国家的现代化中最为本质的层面。首先,现代社会阶层结构是一个国家工业化、科技发展和政治民主化的社会支持力量。没有一个相当规模的企业家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和办事人员阶层,工业化是不可能达到非常发达的水平的;如果没有一支有相当规模的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就不可能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不可能提高国家的工业化水平;同样,如果没有农业劳动者向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