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68516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77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2018_2019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化一中高一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主要反映了我国古代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特点2有学者认为早在商代就可能出现了牛耕,对他最有利的证据是A商代遗址中出土了牛骨B诗经里有农耕生活的描写C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D古文学学家发现甲骨文中有字呈牛牵引犁头启土状3“在最小的空间用最简单的耕作方式养活尽可能多的人是中国的终极目标,为此,他们将土地分成小块,劳动者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比他的房子大不了多少倍的那块

2、土地上面。”这段材料最主要反映了A精耕细作的必要性 B井田制的瓦解C人口膨胀的压力 D小农经济的脆弱性4. 下列是古代某收藏家的三幅典型藏品,这位收藏家可能生活的时代最早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5. “布衣”是中国古代对劳动人民的称呼,诸亮在出师表中以“布衣”自称。在诸亮生活的年代里,“布衣”中的“布”是指A丝织品 B棉纺织品 C毛纺织品 D麻纺织品6. 清代罗定山区“凡一炉场环而居三百家,司炉者二百余,掘铁矿者三百余,汲者、烧炭者二百余,驮者牛二百头,载者舟五十艘”。从材料可以得到的准确历史信息是罗定山区的冶铁工场规模很大冶铁业发展带动人口聚居情况的出现冶铁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3、这是一家采用了雇工经营的新式企业A B C D7. 木兰辞是同学们耳熟能详的南北朝诗歌。其中有“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的诗句。下列各项对这一时期“市”的解读,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固定的“市”已经广泛存在于城乡B“市”的商品主要是为了满足全国各阶层的需求C商品品种繁多,北方地区的商品经济非常发达D当时的商业受到政府的严格控制8. “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家香铺、婆婆肉饼、四分茶。”材料中记录的容最早可能出现于哪一朝代的城市A汉朝 B唐朝长安C北宋汴京 D明朝9宋人诗云:“东家打麦声魄,西家缫丝雪能白。东家麦饭香扑扑,

4、西家卖丝籴新谷。”诗中反映了宋代A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B手工业仅在乡村发展C开始出现独立的手工业家庭D手工业者脱离农业生产10“朝奉”本为官名,有些徽商是由仕而贾的,他们不愿人们称其为“老板”,代之以“朝奉”的称谓,久之,到明末,世人统称徽商为“徽州朝奉”。徽商不愿称老板,本质上说明了A徽商文化上的谦虚 B封建王朝对商人的压制和歧视C走官商结合之路 D徽商虚伪的反映11.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镜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

5、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市场可以“裕国”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得到暂时推行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12.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痼疾。其原因是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B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C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D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13有一位航海家采用了托勒密研究的地球周长数18000希腊里(1希腊里约为0.1575千米),实际上地球周长要达到40030千米,他还相信了马可波罗对亚洲直径的过长估计。这一结果直

6、接促成A达伽马到达亚洲 B迪亚士到达了好望角来源:学+科+网C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 D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14.“基督教的理想是扩的凝结剂,使各种各样世俗的要求罩上神圣的光圈,不管是到来的达伽马还是到西方去的哥伦布,都是把目标和现实目标揉合在一起,无法区分。”这段话表明新航路开辟中A狂热成为探险家的精神动力 B教皇发挥了组织作用C传播基督教是探险家的主要目的 D教会蜕变成殖民机构15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6. 1

7、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上述改变A淡化了哥伦布发现美洲的历史贡献B反映了欧洲文明国际地位的下降C忽视了世界文明的多样性和差异性D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17.1517世纪在欧洲被称为“扩的时代”。用全球史观审视“扩”所产生的影响主要是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B为西欧国家进一步扩提供了条件C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隔绝的状态D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18.17世纪中

8、后期英国打败了荷兰。马克思说:“荷兰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商业资本从属于工业资本的历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文中的“工业资本”是指机器大工业确立后的工业资本导致荷兰衰落的直接因素是三次英荷战争的失败荷兰是一个专营海上转运贸易的商业国,工业基础薄弱英国是手工业相对发达的国家,工场手工业是商业贸易的基础A B C D19. 有人说:“如果瓦特早出生一百年,他和他的发明将会一起死亡!”这说明瓦特的发明能够问世并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最主要的因素是A资源因素 B劳动力因素C市场因素 D资金因素20、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

9、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棉布市场饱和B棉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21.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英国,经常可以见到这样的景象: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人民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到处给别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人士则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这主要反映了A火车成为陆上主要的交通工具B铁路运输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废除C铁路运输消除了社会不平等现象D工业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社会关系22. 从17891848年,发生在英国的大变革应该看

10、作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喷发,并且还在继续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对“使整个世界发生变革”理解不正确的是A工业化进程加快 B社会结构分化加剧C洲际间联系加强 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23. 下图为16001913年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自殖民地时代起)人均国生产总值变化曲线图,其中,代表英国的曲线是A B C D24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11、25.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到20世纪初,占全国企业总数0.9%的3万多家大型企业占有3/4以上的蒸汽动力和电力,其中586家巨型企业几乎占有蒸汽动力和电力总数的1/3。上述现象说明A军国主义政策推动了生产集中B能源革新成为生产集中的主要动力C生产集中有利于新兴工业的发展D生产集中根本改变了轻重工业比例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分)26. 历代的商业政策蕴含着一以贯之的经济思想,也会因时代变化而作出调整。(1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汉文帝变“抑商”政策为“惠商”政策。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这些措施实行后,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

12、,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人民可以进入山泽自由樵采、捕捞,以补助生活。但文、景时期,抑商政策中之“市井之子亦不得仕宦为吏”的规定一直未取消。材料二在西前期,出现了“用贫求富”的热潮。求富最有效的途径是经商。经商也有经商的学问,商人们把“求利”看做是人生的主要追求目标,有“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说法。为了求利而总结的经验,有“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还有“以末致财,用本守之”等。以上材料摘编自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汉文帝“惠商”政策的做法和成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战国至汉文帝统治前“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

13、及其经济后果。(8分)(2)据材料二,概述西前期的“求富”观念。(4分)(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抑商”和“惠商”的关系。(4分)27阅读下列材料:(16分)材料一 在上古、古代和中世纪,世界上只有区域性大国,而没有全球性大国。西方世界兴起后,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先后成为大国,但后来降为二流国家。 材料二 在工业化时代,世界领导国必须是拥有海上霸权的国家 19世纪的世界领导国是英国,在英国达到鼎盛时期的1860年前后,其现代化工业的生产能力,相当于世界的40%50% ,或欧洲的55%60% 。英国始终保持着相当于他国海军两倍以上的海军。大英帝国号称“日不落帝国”,它的殖民地遍布世界各。 材料三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地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不熟练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般难以管理。这个问题在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引自世界文明史第二卷 材料四 几乎每个利物浦的市民都成了商人在利物浦,赚取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