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

上传人:ahu****ng1 文档编号:13368196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2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人教新版)精编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最新资料推荐第11课,北洋政府的黑暗统治课标要求 知道袁世凯独裁统治和复辟帝制的史实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讲述袁世凯篡辛亥革命胜利果实,建立北洋军阀政府之后,又进一步走向专制、独裁,再进而复辟帝制,结果走上灭亡之路。同时资产阶级革命派,即中国社会进步力量,在逐渐认识袁世凯本质后,开展了一系列斗争,先后发起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虽然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形式上恢复了民国,但政权仍掌握在封建军阀手中,中国革命的道路仍漫长而又艰难。学情分析 从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来看,八年级学生个性比较突出,喜欢彰显自我,所以应把课堂交给学生,但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学生毕竟能力有限,对很多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还不到位,这就需要老师

2、对他们作出肯定的同时,还更要给予适当的分析指导,让学生知学好学,寓学于乐。教学方法 1.采用史料教学法,以史料为证据,通过精心设问,带领学生重回历史现场,提升历史认识。 2.采用自主学习探究,研究的模式进行教学,贯穿讲授法.讨论法,指导学生开展读阅读.讨论和分析. 3.讲述法,本科知识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陌生,这就需要教师通过讲述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要求学生掌握:袁世凯独裁统治的建立;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宋教仁案;二次革;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二十一条”;中华革命党;护国战争和洪宪帝制的破产。过程与方法 学习袁世,实现专制独裁统治,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

3、和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以及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通过学习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学生认识到:民主共和已深入人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袁世凯对内专制、独裁、复辟,践踏民主共和、镇压民主革命的内容的教学,学生认识到袁世凯倒行逆施的反动性。通过二次革命和护国运动的教学,学生认识到孙中山等革命派,反对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坚持民主主义的立场是进步的正义的,有着积极的意义,这种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可歌可泣。重点难点重点袁世凯复辟帝制和护国战争。难点袁世凯得以实现独裁统治以及其迅速垮台的原因。教学准备。宋教仁、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北洋军阀割据形势图等图片、

4、相关史料、ppt课件。 教学基本过程。【导入设计】一、 新课导入同学们,你们认识图片中的钱币吗?这就是我们民间俗称的“袁大头”,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为了巩固政局、发展经济,而在全国统一币制时发行的货币,1912年清帝退位后,实权人物袁世凯成为中外瞩目的人物,当时有人称赞他是“中国的华盛顿”,但转瞬之间他又被全国人民所唾弃,被骂作“窃国大盗”。 自主探究:到底发生了什么?改变了人们对袁世凯的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二、 感知理解。(一)二次革命。【教师讲解】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南北方只是在形式上统一,但在政治上仍处于对峙状态,北方各省处于袁世凯控制之下。南方大多数省份,实际上处于同盟

5、会的控制和影响下,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府后,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加强北洋军,削弱革命军,实行专制独裁统治,并且派人刺杀宋教仁,从而导致了反袁的二次革命。 1.宋教仁案【图片展示】宋教仁【人物简介】宋教(1882-1913),湖南桃源人,1904年2月参与组织华兴会,1905年参加同盟会,任民报的撰述。1912年,任南京临时政府法院总裁,同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任代理事长,1913年被袁世凯派人刺死于上海。【教师讲解】1912年8月,宋教仁把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一是联合中间力量,造成中国第一大党,以夺取国会中多数席位,建立以国民党为中心的内阁。二是企图通过民主手段建立责任内阁,以保证中

6、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实施,把中国政治纳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轨道,但是这一行为,阻挠了袁世凯的独裁。【提出问题】指导学生看书,了解宋案始末,思考:宋教仁案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说明了袁世凯独裁统治的丑恶嘴脸。【教师过渡】宋教仁案真相大白后,全国舆论哗然,这使孙中山从“欲治民国,袁总统适足当之”的幻想中警醒过来,主张“非去袁不可”,号召立即讨袁。 2,二次革命。【提出要求】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结合二次革命形势示意图,了解二次革命的过程。【教师讲解】袁世凯的反动面目暴露以后,孙中山号召武力讨袁,袁世凯首先动手,1913年,他罢免了江西、安徽、广东三省的都督,因为这些人都是国民党党员,然后派北洋军南下,进军

7、九江。江西都督李烈钧在湖口起义,宣布独立。随后,江苏、广东、安徽等省相继独立,这就是“二次革命”。【提出问题】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学生回答】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问题思考】为什么“二次革命”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失败了呢? 学生讨论,教师总结:1、国民党内部不统一,力量涣散,行动不一致,独立各省彼此观望。2、北洋军力量强大,帝国主义大力支持袁世凯。3、没有组织和发动群众是不能取胜的重要原因。【教师总结】同北洋军交战时,国民党缺乏统一指挥,只有李烈钧和黄兴分别在湖口和南京组织

8、抵抗,稍晚一些时候,四川的国民党人也做了一些抵抗;而其余宣布独立的地区人采取观望态度。这是二次革命失败的直接原。二次革命失败以后,孙中山再次流亡海外。(二)袁世凯复辟帝制。【教师设问】袁世凯镇压革命党人以后,又实施了哪些独裁措施?【学生回答】(1)胁迫国会选举他为正式大总统,随即下令解散国民党;(2)解散国会.(3)废除临时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公布中华民国约法,(4)修改总统选举法,规定总统可以无限期连任,可指定继承人。【教师讲解】应该说袁世凯成为大总统后总揽大权,已具备君主专制统治下的帝王独裁终身制世袭制的特点,但是他并没有满足,开始做起了当皇帝的美梦,为了尽快实现皇帝梦,袁世凯不惜

9、出卖国家和民族的权益,去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图片展示】二十一条签字时中日代表合影。【提出要求】列举“二十一条”的内容。思考:袁世凯与日本签署“二十一条”的原因。【学生回答】内容:承认日本继承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进一步扩大日本在南蛮和蒙古的权益,规定中国沿海港湾岛屿,不得租借或割让他国,聘用日本人为顾问等,原因,为复辟帝制,必须争取帝国主义的支持,以出卖国家民族的利益,换取日本的支持。【教师讲解】袁世凯取得帝国主义支持以后,于1915年12月,当上“中华帝国”的皇帝,宣布改1916年为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图片展示】请袁称帝的推戴书图片讲解:1915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在袁世凯的精

10、心策划下,国民代表大会召开,一致投票赞成帝制。同年12月11日,参政院开会,通过了请袁称帝的“推戴书”。次日袁氏即下令改民国五年为洪宪元年,中国一场复辟闹剧由此拉开帷幕!(三)护国战争【材料展示】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国共二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戮此民贼,以拯吾民。 -孙中山讨袁宣言【提出问题】通过上述材料反映了孙中山对袁世凯称帝的什么态度?袁世凯的倒行逆施,人们又作怎样的反应?【学生回答】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召爱国豪杰共同奋起,维护共和制度,梁启超和他的学生蔡锷先后离开北京,前往南方筹划讨讨袁世凯事宜,1915年,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

11、爆发, 要求学生通过护国战争形势示意图,了解护国战争过程。【图片展示】蔡锷在云南宣布独立。组织护国军讨袁。图片解读:1915年12月,蔡锷、李烈钧、唐继尧联名宣布云南独立,组织护国军出兵讨袁,很快得到各省响应。图为护国军部分的将领。右起:3蔡锷,4李烈钧。【提出问题】袁世凯最终结局怎样?【学生归纳】他的复辟行径不得人心,连其北洋嫡系部队也应奉阳违。北洋军人心涣散,节节败退,不少省份宣布独立,脱离袁世凯政府。袁世凯众叛亲离,成了孤家寡人。1916年3月,袁世凯被迫宣布取消帝制,6月在绝望中死去,护国战争结束。【问题探讨】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什么?【学生回答】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必将遭到历史惩

12、罚,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历史评价】我们该怎样评价这场护国运动?【师生归纳】护国运动粉碎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迷梦,恢复中华民国的国号,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护国战争胜利了。但是护国运动并没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更没有摆脱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控制,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地位并没有改变,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还未完成,所以依然失败了。引导学生阅读课后知识拓展护法运动, 知识补充:张勋复辟,1917年6月。张勋利用黎元洪和段祺瑞的矛盾,率5000“辫子军”,借“调停”为名,于年6月14日进军,入京后,张勋急电各地清朝遗老进军,“襄赞复辟大业”。同月30日,他在清宫召开御前会议,并于7月1日赶走了

13、黎元洪,把12岁的溥仪抬出来宣布复辟,改称此年为宣统九年,通电全国盖挂龙旗,自任首席内阁议政大臣,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康有为被封为弼德院副院长。结果复辟仅12天破产!(四)军阀割据【教师讲解】1916年袁世凯死后,在帝国主义的分别支持下,北洋军阀内部很快的便分为了几个派系,其中主要有直系,皖系和奉系。【图片展示】北洋军阀封建割据形势图【提出要求】结合教材和地图,完成下面表格。派系代表人物控制区域依靠的国家直系冯国璋、曹锟江苏、江西、湖北英、美皖系段祺瑞皖、浙、鲁、闽日奉系张作霖东北三省日滇系唐继尧云南、贵州英、美桂系陆荣廷广东、广西英、美晋系阎锡山山西日【材料展示】军阀混战造成的一些后果。农户

14、1914-1918年减少1500多万户耕地1914-1918年减少2600多万亩荒地1914-1918年增加4900多万亩陆军1914-1919年增加92万多人军费1916-1918年增加5000多万元【提出问题】根据材料想一想,北洋军阀的割据局势,对中国社会造成了哪些不利影响?【学生回答】这些军阀为了争夺地盘和巩固政权,不许出卖国家利益,依附帝国主义,大小军阀连年混战,中国陷入了军阀割据混战纷争的动乱之中。(五)课堂小结本课由始至终贯穿着资产阶级革命派与北洋军阀之间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与坚持独裁专制的矛盾与斗争,其斗争的实质是资本主义势力与封建势力之间的斗争,是顺应历史潮流前进,与逆历史潮流搞倒退的斗争!同时向人们展示任何违背历史潮流的逆行,终将以失败而告终,遭到历史的惩罚。板书设计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们对中国民国时期的历史有了更好的了解,这次的教学主要是通过材料、图片来教学,了解当时一些军阀混战的场面,同时,同学们也看到了,当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能够激起学生的爱国情操,本节课处于运用教材,围绕教学目的,突出重点,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历史知识更加形象化生动化。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