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68022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85 大小:3.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85页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85页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85页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85页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8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学习资料(8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血液基础知识与相关疾病 血液概述 血液是人体内流动的体液组织 充满于循环系统中 在心脏的推动下不断循环流动血液具有运输 参与体液调节 保持内环境稳定及防御的功能 加抗凝剂 自然沉淀或离心沉淀 血浆 55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液的成分 血细胞的性质 红细胞 形态 周边厚 中央薄 双面凹陷的圆盘形无核细胞 具有一定弹性和可塑性数目 男 4 3 5 8 1012 L 女 3 8 5 1 1012 L功能 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 网织红细胞是介于晚幼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之间的过度阶段 略大于成熟红细胞 直径8 0 9 5微米 其胞质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核糖核酸 RNA 源自有核红细胞 在红细胞

2、发育过程中 RNA含量有明显规律性变化 即由原始阶段较为丰富然后逐渐减低 至细胞完全成熟后消失或接近消失 即红细胞中网线状结构越多 表示细胞越幼稚 网织红细胞 血常规报告单 形态 较红细胞体积大 数目少的有核血细胞 分粒细胞 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数目 成人 3 50 9 50 109 L功能 通过吞噬和产生抗体等方式来抵御和消灭入侵的病原微生物 40 0 75 0 0 4 8 0 0 0 1 0 3 0 10 0 20 0 50 0 白细胞 中性粒细胞 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干细胞 分化发育成熟后 进入血液或组织数量约占白细胞总数的40 一75 低于0 5 109 L称为粒细胞缺乏症具有活跃的运动能力

3、和吞噬功能 血小板 形态 循环血液中的血小板是无色透明 无细胞核 圆盘形或杆形小体 是体内最小的血细胞 在循环血中能存活14天数目 成人 125 350 109 L 血小板 生理 粘附 易于附着在物体表面聚集 之间互相粘着在一起吸附 吸附血浆中凝血因子释放 将贮存颗粒中的活性物质释放出来收缩 收缩蛋白收缩可促使凝血块紧缩 血细胞的生成 造血器官 胚胎发育早期 卵黄囊主要的造血器官胚胎成熟期 肝 脾 肾和淋巴组织4个月后的胎儿 骨髓开始造血婴儿 几乎完全骨髓造血 骨髓 是出生后唯一的造血器官重量大约为1500 3000g成人红骨髓是造血的主力黄骨髓可以转换为红骨髓 红骨髓 造血组织 网状组织 血

4、窦 为壁薄 管腔大而腔形不规则的毛细血管 造血细胞 网状细胞 网状纤维 不同发育阶段各种血细胞以及少量造血干细胞和巨噬细胞等 正常骨髓象 骨髓增生活跃粒 红比值正常 约为2 5 1 巨核细胞易见到 以产血小板型居多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无特殊细胞及寄生虫 血细胞的发生 红细胞的寿命平均约120天 白细胞的寿命不等 血小板约为14天血细胞不断地衰老和死亡 由新生的血细胞不断补充 使外周血循环中血细胞数量和质量保持动态平衡 造血干细胞 即多能干细胞 是各种血细胞的 祖宗 来源 血岛中央的细胞形态 胞体小 核较大 胞质含核糖体生物学特性 可自我复制 有很强的增殖潜能 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造血祖细

5、胞 由造血干细胞在一定环境调节下 增殖分化成的各类血细胞的祖细胞 它能向一个或几个血细胞系定向增殖分化 故也称定向干细胞增殖能力有限 依靠造血干细胞的增殖来补充在不同的集落刺激因子 CSF 作用下 分化成红系祖细胞 粒系祖细胞 巨核系祖细胞 造血干细胞分化途径示意图 多能造血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淋巴系干细胞 淋巴细胞 单核细胞 嗜酸性细胞 嗜碱性细胞 巨核细胞 红细胞 中性粒细胞 血小板 自我更新 血细胞发生过程中的形态演变 胞体由大变小 但巨核细胞由小变大胞核由大变小 红细胞核最后消失胞质内的特殊结构均由无到有 并逐渐增多细胞的分裂能力从有到无 淋巴细胞保持潜在的分化能力 红细胞的生成 条件

6、 造血原料以蛋白质 二价铁离子最为重要调节 受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 的调节过程 造血干细胞 髓系干细胞 红系祖细胞 原始红细胞 早幼红细胞 晚幼红细胞 网织红细胞 成熟的红细胞 红细胞的破坏 衰老的红细胞多在脾 骨髓和肝等处被巨噬细胞吞噬血红蛋白中的铁质可被造血器官重新用来造血 红细胞检查项目 常用的红细胞检查项目有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形态观察 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 网织红细胞计数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沉降率测定等 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 男性 4 3 5 8 109 L女性 3 8 5 1 109 L临床意义 生理性变化病理性变化 生理性变化 生理性增高 主要见于机体缺氧如

7、新生儿 增高35 高山居民 增高14 毛细血管血比静脉血测定结果高 增高10 15 生理性减低 主要见于生理性贫血 生长发育造血原料相对不足如6个月 2岁婴儿 造血功能减退如老年人 血容量增加如孕妇 减少达16 病理性变化 1 相对增多 暂时性血液浓缩如呕吐 高热 腹泻 多汗 多尿 大面积烧伤等 2 绝对增多 继发性增多 组织缺氧 如严重慢性心肺疾病 发绀性先天性心脏病 异常血红蛋白病等 原发性增多 如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病理性减少 见于各种原因导致的贫血 按病因可将贫血分为三大类 1 红细胞生成减少 如骨髓功能衰竭的再生障碍性贫血 造血物质缺乏或利用障碍如肾性贫血 造血调控因子缺乏 缺铁性贫血

8、 铁缺乏 铁幼粒细胞贫血 铁利用障碍 巨幼细胞贫血 叶酸 维生素B12缺乏性DNA合成障碍 等 2 红细胞破坏过多 由于红细胞内在与外在缺陷导致的红细胞破坏过多 3 红细胞丢失 失血 如急性 慢性失血性贫血 血红蛋白测定 参考值男性 130 170 g L女性 115 150 g L临床意义血红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红细胞形态检查 红细胞形态检查常作为追踪贫血线索的一项重要检查内容 其与血红蛋白测定 红细胞计数结果及其他参数相结合可以推断贫血的性质 对贫血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在排除人为因素后 若血涂片中出现异常形态红细胞且数目增多 往往提示病理性改变 常见红细胞异常

9、形态传统上可分为红细胞大小 形状 血红蛋白含量 结构和排列异常 红细胞大小异常的临床意义 小红细胞直径 6微米见于缺铁性贫血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大红细胞直径 10微米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巨红细胞直径 15微米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肝病 细胞大小不均红细胞之间直径相差1倍以上 见于严重增生性贫血 尤为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形态异常的临床意义 球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20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椭圆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 25 各种溶血性贫血 靶形红细胞见于各种低色素性贫血 尤其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阻塞性黄疸等 口形红细胞见于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 10 镰形红细胞

10、见于镰状细胞性贫血 泪滴形红细胞见于骨髓纤维化 多见 其他贫血 少见 骨髓病性贫血 新月形红细胞见于某些溶血性贫血 如PNH 裂片红细胞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 严重烧伤 红细胞形态不整见于某些感染或严重贫血 最常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异常 低色素性见于缺铁性贫血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某些血红蛋白病 高色素性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嗜多色性见于各种增生性贫血 红细胞着色不一见于铁幼粒细胞性贫血 红细胞异常结构与排列异常 豪 焦小体见于溶血性贫血 脾切除 无脾症 脾萎缩 脾功能低下 卡波环见于恶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铅中毒 白血病 巨幼

11、细胞性贫血 增生性贫血和脾切除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见于铅中毒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有核红细胞见于溶血性贫血 白血病 严重缺氧 骨髓转移性肿瘤 缗钱状红细胞见于多发性骨髓瘤 巨球蛋白血症 红细胞自凝见于冷凝集素综合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血细胞比容测定 参考值男性 40 50 女性 35 45 红细胞压积的临床意义与红细胞计数相似 红细胞压积减低是诊断贫血的指标 若红细胞数量正常 血浆量增加 为假性贫血 红细胞压积增高是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指标 当红细胞压积大于0 7 红细胞为 7 10 1012 L 血红蛋白大于180g L 即可诊断 红细胞压积是红细胞平均指数计算的基础数据 红细胞平均指

12、数 MCVMCHC 可用于贫血的形态学分类红细胞压积增高表明红细胞数量偏高 可导致全血粘度增加 严重者表现为高粘滞综合症 引起微循环障碍 组织缺氧 红细胞平均指数 参考值平均红细胞体积 MCV 82 10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MCH 27 34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316 354 g L 平均指数计算公式 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 PCV 1015每升血液中红细胞个数 RBC LfL飞升 例 红细胞3 60 1012 L 红细胞比积0 36 则 0 36 103 10123 60 1012 MCV MCV 10fl 2 1 平均红细胞体积含量 MCV 平均指数计算公式 2

1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MCH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浓度 g 1012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数 个 例 红细胞3 5 1012 L 血红蛋白120g L 12g dl 则120 10123 5 1012 MCH MCH 34 2PG 平均指数计算公式 3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 MCHC 每升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每升血液中红细胞比积例 血红蛋白120g L 红细胞比积0 36 则 1200 36 MCHC 333G L MCHC 红细胞平均指数 临床意义红细胞平均指数可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及提示贫血的可能原因正细胞性贫血MCV MCH MCHC均正常 见于急性失血 急性溶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白血病等 大

14、细胞性贫血MCV增高 MCH增高 MCHC正常 见于叶酸 B12缺乏或吸收障碍 单纯小细胞性贫血MCV降低 MCH降低 MCHC正常 见于慢性炎症 尿毒症 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MCV MCH MCH均降低 见于铁缺乏 维生素B6缺乏 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慢性失血等 网织红细胞计数 参考值网织红细胞百分数 0 005 0 020网织红细胞绝对数 24 48 109 L临床意义1 评价骨髓增生能力 判断贫血类型2 评价疗效3 放疗和化疗的监测 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参考值 0 03 临床意义嗜碱性点彩红细胞计数增高主要见于铅 汞 银等重金属及硝基苯 苯胺中毒 溶血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白血病等有时也

15、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增 白细胞的生成 调节 受多种细胞生成素的调节 常见集落刺激因子 一种刺激多能造血干细胞向粒单核系祖细胞分化的造血因子 过程 粒单核系祖细胞 原粒细胞 早幼粒细胞 中性中幼粒细胞 中性晚幼粒细胞 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白细胞的破坏 中性粒细胞的平均寿命为3 4天 在人体正常情况下 中性粒细胞在循环血液中停留8小时左右即进入组织 然后衰老死亡 巨核细胞的生成 巨核细胞的生成是一个复杂的细胞增生和分化的过程 分为4个阶段多能造血干细胞分化成巨核系祖细胞祖细胞的分化 增生产生巨核细胞巨核细胞的分化增殖巨核细胞的成熟 白细胞计数 参考值 3 50 9 50 109 L

16、临床意义白细胞总数高于9 50 109 L称为白细胞增多症 低于3 50 109 L称为白细胞减少症 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变化受生理状况和许多病理因素的影响 其改变的临床意义见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分类计数 参考值中性粒细胞比率 NEUT 40 75 中性粒细胞绝对数 NEUT 1 80 6 30淋巴细胞比率 LYMPH 20 50 淋巴细胞绝对数 LYMPH 1 10 3 20单核细胞比率 MONO 3 0 10 0 单核细胞绝对数 MONO 0 10 0 60嗜酸性粒细胞比率 EO 0 4 8 0 嗜酸性粒细胞绝对数 EO 0 02 0 52嗜碱性粒细胞比率 BASO 0 0 1 0 嗜碱性粒细胞绝对数 BASO 0 00 0 06白细胞分类计数的目的在于观察白细胞增多症 白细胞减少症 感染 中毒 恶性肿瘤 白血病和其他血液系统疾病的白细胞变化情况 中性粒细胞 1 中性粒细胞增多生理性变化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多一般多为暂时性 去除影响因素后可恢复正常 这种变化与内分泌因素 通常不伴有白细胞质量的改变 2 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中性粒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很多 大致可归纳为两大类 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