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8014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命题研究河北省2020中考历史 热点专题五 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无答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近现代史上的国共关系专题概述从1924年至今,国共关系错综复杂。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基本特征是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新中国成立到今天,由长期的对立关系到渐趋缓和,现在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呈现出经济相互促进、互利互补、文化交融的局面。知识清单时期关系特征起止时间原因结果国民革命时期合作1924年国民党一大1927年七一五政变两党在该阶段反帝反封的纲领基本一致成立黄埔军校;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土地革命时期分裂1927年七一五政变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十年内战;给日本侵华以可乘之机抗日战争时期合作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书1946年6月全面内战

2、爆发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形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解放战争时期分裂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1949年新中国成立抗战胜利后,中共及全国人民要求民主和平,而国民党反动派要实行独裁统治;美国的支持,美国想变中国为其殖民地;重庆谈判失败蒋介石败退台湾,新中国成立,民族解放;给人民带来灾难;祖国不统一改革开放前长期对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1979年阶级利益不同,外国反华势力的干预和影响,综合国力不够强大海峡两岸长期处于分裂状态改革开放后渐趋缓和1979年至今根本原因是大陆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海峡两岸统一是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国际社会普遍认同一个中国的原则促进两岸经

3、济发展和文化交流,民族认同感和民族凝聚力增强,有力推动了祖国统一大业的进程拓展延伸1第二次国共合作期间国共仍存在矛盾的根本原因?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2国共关系的轨迹: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3影响国共关系的因素:(1)两党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分裂根源)(2)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变化主要依据)(3)国际政治势力的态度和国际环境的影响。4启示:(1)两党合则两利,分则两伤。(2)国共两党代表的是不同利益的政党。在民主革命时期,两党两次合作,沉重打击了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3)在新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应以民族利益为重,实现第三次合作,为祖国的统一大业和中华民族的

4、伟大复兴作出贡献。5近代史上国共两次合作的异同比较:同:(1)都面临强大的敌人,都由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所决定。(2)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实现的。(3)都大大推进了中国革命的发展。异:(1)背景不同:前者是封建军阀割据,阶级矛盾尖锐;后者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2)合作对象不同:前者是与孙中山为首的国民党;后者是与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国民党。(3)政治基础与不同:前者是新三民主义;后者是共同任务共同抗日,赢得民族解放。(4)合作的阶级基础和范围不同:前者是民族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后者包括一切赞成抗日的阶级和阶层,范围更加广泛,具有广泛的民族性。(5)斗争

5、的对象不同:前者是北洋军阀;后者是日本帝国主义。(6)作用和结果不同:前者推动了工农运动,保障了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但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合作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而后者坚持到抗战胜利,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7)两次合作的方式不同:前者是党内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军队和政权由国民党掌握;后者是党外合作,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能力提升1(2020石家庄43中模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先生受美国林肯“民有、民治、民享”思想的影响,提出了中国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就是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

6、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生主义”主张核定地价,现有地价归原主所有,革命后因社会进步增长的地价归国家所有,由国民共享。材料二“我第二次到北京时,读了许多关于苏联的事情,同时我热烈地寻找当时中国所能见到的一点共产主义书籍共产党宣言。考茨基的阶级斗争和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1920年夏,我在理论上和某种程度的行动上,变成马克思主义者,并且自此以后,我自认为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西行漫记材料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是红色政权存在的必要条件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所以“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共产党和割据地方的工农群众必须

7、充分具备的一个重要的思想。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三民主义”的由来。(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所述思想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成果有哪些。(3)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学习主题是什么?2(2020石家庄28中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36年12月,苏联真理报发表评论说:毫无疑问,张学良部队举行兵变的原因,应当从不惜利用一切手段帮助日本帝国主义推行奴役中国的事业的那些亲日分子的阴谋活动中去寻找。臭名昭著的日本走狗汪精卫的名字同陕西省发生的张学良部兵变紧密相联,这也绝非偶然。材料二1936年12月16日,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发来一个电

8、报,但17日中央收到后,因电码错误缘故完全不能译出。因此党中央去电请他们重新拍发。电报还没来到,党中央就在12月19日召开政治局会议,毛泽东发言说:“英美的舆论,虽对捉蒋表示不赞成,然而也不主张讨伐张、杨。苏联真理报两次批评,对西安事变等同两广(倒蒋)事变一样。日本说苏联造成,苏联说日本造成,双方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材料三张闻天在1936年12月1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发言:“苏联因为日本的造谣,只能这样说。同时苏联如表示同情,便可能与南京对立。这样的舆论,自然对局部的利益是有些妨碍。然而我们是不是采取这一立场?当然是不能的。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

9、方针。”材料四多年来有这样一种说法: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完全来自莫斯科。(1)依据材料概括指出苏联、日本对西安事变的看法分别是什么。(2)材料二中毛泽东说日本苏联“对事实的实质,都有抹杀”,请你说明理由。(3)材料三中张闻天对苏联的立场采取什么态度?他认为正确的方针是什么?(4)材料四的说法正确吗?为什么?中共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策说明了什么?3(2020石家庄41中模拟)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下面是1982年7月24日,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的优秀领导人廖承志发表的,致蒋经国先生公开信的一部分内容:孙先生首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绩,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已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是虽经纬万端,纵观全局,和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卸,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1)结合所学知识,论证“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2)根据材料指出写信者的政治愿望是什么?通过上述材料,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