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67969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49 大小:174.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建筑工程管理)高大模板专家论证施工方案(屋面预应力大梁)(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第一章 编制依据 2第二章 工程概况及方案确定 2第三章 施工准备 3 3.1材料及机具准备 3 3.2人员准备 3 第四章 施工措施 5 4.1梁模板 5第五章 计算书 8 5.1 技术参数 8 5.2梁侧模板荷载计算 9 5.3梁测模板面板计算书 10 5.4梁侧模板支撑的计算 13 5.5梁底模板计算 17 5.6梁底支撑计算 19 5.7梁跨度方向钢管计算 245.8 扣件抗滑移的计算 245.9 立杆的稳定性计算 245.10 梁模板高支撑架构造和施工要求 28 5.11 模板拆除要点 30 第六章 质量标准 31 6.1 主控项目 316.2 一般项目 31第七章 成品保护和

2、安全文明施工 32 第八章 模板应急预案 32 屋 面 梁 模 板 施 工 方 案第一章编制依据1.本工程施工图纸、结构设计总说明、地质勘察报告、施工组织设计、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GB/T5052/2009)等2.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3.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范(JGJI62-2008)4.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模板支架技术规程(DB33/1035-2006)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9-2001)6.钢管脚手架扣件(GB/5831-2006)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199

3、9)第二章工程概况及方案确定工程名称: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公租房标监理单位:安徽省恒信工程监理有限责任公司建设单位: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设计单位:机械工业第一设计研究院施工单位:中铁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本工程为格力电器(合肥)有限公司生活区第二食堂工程。建筑面积为17997.3,独立基础,上部结构体系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建设地点:安徽省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本工程屋面框架梁最大断面为4751900与预应力梁5001200,框架梁混凝土施工线荷载为P=250.4751.9+1.00.4751.9+0.350.475=23.63,预应力梁混凝土施工线荷载为P=250.501.2+1.0

4、0.501.2+0.350.50=15.78kN/m,因屋面框架梁施工荷载大于预应力梁施工荷载,且大于20 kN/m,依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的要求,主要针对4751900梁进行设计说明,此屋面预应力梁加固依该方案施工,不再单独进行设计。 模板选择:主要以木模板为主,梁支撑次楞采用50100的方木、主楞用2根48的钢管和14穿墙对拉螺栓通过钢板卡固定。梁支撑在脚手架上,架子的搭设采用48的钢管。沿梁宽梁底采用两根钢管支撑,沿梁长500一道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00mm。梁底小横杆间距500一道,小横杆与立杆搭接部位采用双扣件。第三章 施工准备3.1材料及机具准备3.1.1模板

5、材料采用18mm厚木胶板、50100木方、483.0钢管扣件 3.1.2 脱模剂:水质隔离剂;3.1.3 塞缝材料采用海绵条和401胶水;3.1.4 机具:锤子、扳手、手锯、电锯、水平尺、卷尺、线坠、撬棍。3.2.人员准备: 模板施工由木工工长江德好全面负责,组织机构见下图。质量负责人:纪尊众生产经理:田化东技 术 员:马翔木工工长:江德好各模板施工班组第四章 施工措施4.1 梁模板梁模面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梁高为1900mm两侧模采用14钢筋作为对拉螺栓。梁模板采用单片预组拼梁模施工工艺4.1.1 工艺流程为:测放并复核梁轴线控制线和标高控制线搭设梁模支架预组拼模板检查底模吊装就位、安装

6、起拱侧模安装安装侧向支撑检查模板位置和截面尺寸群体梁模固定4.1.2 施工要点:4.1.2.1利用下层楼板面的轴线引吊梁轴线,根据柱子钢筋上的水平线引测梁底标高;4.1.2.2在专用支撑下脚要铺设通长脚手板,并且楼层间的上下支座应在一条直线上;4.1.2.3在支撑上调整预留梁底模板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拉线安装梁底模板并找直;13起拱。4.1.2.4安装两侧模板,次楞沿梁高方向7道方木立放,沿梁长方向主愣500一道,主愣采用5个加固点,底部加固点为步步紧加固;中间三道为对拉螺栓加固,并用双螺母;板底与梁交接处采用斜撑(木方)加固。侧梁上口要拉线找直,用定型夹子固定。4.1.2.5 在梁底板下

7、每隔间距500用483.0mm钢管作为小横杆支设,小横杆与立杆搭接部位采用双扣件。沿梁宽梁底部采用两根钢管支撑,沿梁长500mm一道立杆,梁两侧立杆间距1200mm。各立杆之间要设水平拉杆或剪刀撑,以保持其稳固,第一道水平杆设在离地200处,在立杆中间和杆端再设一道水平拉杆。立杆下部垫木方,见下图(单位mm):梁底小横杆布置图4.1.3梁模拆除应根据同条件试块强度报告和规范规定,具体见下表:序号结构类型结构跨度(m)达设计砼强度的百分率(%)1框架梁81004.1.4模板质量分析与对策影响模板工程质量因素对策拆模过早强度达到规范要求,方准拆模顺序不当按操作规程施工未适当留设顶撑按施工组织设计和

8、技术交底执违章作业自检不认真认真执行自检责任不执行技术交底说服教育,辅之经济处罚上下工序不交接上下工序认真进行交接检查看错图纸梁未起拱或起拱高度不够按设计要求或规范起拱预埋件,预留孔遗漏认真看图,严防遗漏断面搞错认真看图,层层把关中心线错误认真看图,测量复查标高错误认真看图,从两个方向返测标高缝隙过大木模缝隙为采取堵补等措施用胶带或铁皮堵补杂木变形大支模前修理木模浇砼前未浇水胀模专人负责,保证浇透木模久晒变形堆放整齐,有防晒防淋措施支模后到浇捣前间隔过长支完模,检查合格就浇砼支模时,对缝不认真精心施工,保证质量技检人员专检不认真加强教育,执行岗位责任制误检学好图纸,一丝不苟错误指导加强技术业务

9、学习其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满刷隔离剂重复使用模板清理不干净使用前,整修模板第五章 计算书5.1、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0.475;梁截面高度 D(m):1.90;混凝土板厚度(mm):11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a(m):0.50;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b(m):0.50;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6.00;梁两侧立杆间距(m):1.20;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2;采用的钢管类型为483.0;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双扣件,考虑扣件质量及

10、保养情况,取扣件抗滑承载力折减系数:0.75;2.荷载参数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5.00;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0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0;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47.5;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10000.0;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6.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7.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

11、(mm):18.0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3.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10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50.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4;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800;次楞根数:7;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5;固定支撑水平间距(mm):800;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0mm,500mm,1000mm,1500mm,1700mm;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mm):48.00;壁厚(mm):3.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材料:木方;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5.2、梁侧模板荷载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 F=0.22t12V1/2 F=H其中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5.000kN/m3; t -新浇筑混凝土的初凝时间(h): t=200/(T+15)=5.714;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 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1.900m; 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