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考二轮权威精品复习资源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版

上传人:mw****2 文档编号:13367620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5.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高考二轮权威精品复习资源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20届高考二轮权威精品复习资源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高考二轮权威精品复习资源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高考二轮权威精品复习资源专题五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社会生活的变迁 教师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专题考试大纲: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4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5大众传媒的发展。本专题分为三条主线:主线一 从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鸦片战争后,在“欧风美雨”的影响下,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主要表现为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和洋务企业的出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等。中国被迫放弃闭关锁国政策,开始服从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附庸。主线二 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发展中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末,民族工业获得初步发展。一战期间,民族

2、工业出现“短暂的春天”。一战后,民族工业萧条。20世纪30年代,民族工业又有新的发展,但是官僚资本主义获益最大。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发展艰难,陷入困境。主线三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深受时代的影响。18401949年第一阶段,中西合璧、不土不洋为突出特征;19491976年第二阶段,社会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政治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快速发展,科技在民众生活中影响逐渐增强。常规考点一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与洋务运动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1原因:鸦片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入侵,外国商品的冲击,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的农副土特产品。2表现:“织”与“耕”分离;农产品商品化加强

3、。3影响:瓦解了中国传统的经济基础;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条件(国内市场、自由劳动力)。二、近代中国主要的经济形式1自然经济:鸦片战争后,逐渐瓦解,但在整个近代社会仍然是占主导地位的经济形式。2官办经济:包括近代前期的洋务企业和近代后期的官僚资本主义。前者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后者是外国资本主义的附庸,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3资本主义经济:包括外国资本主义在华经济势力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三、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1目的: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封建统治。2指导思想:“中体西用”。3内容: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创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4、、派遣留学生。4意义:引进了先进技术,培养了科技人才;客观上诱导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常规考点二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一、诞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原因:外商企业的刺激;洋务企业的诱导;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2评价:改变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二、初步发展(19世纪末)1原因:列强对华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了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2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三、民族工业的“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1原因:扫除发展障碍;群众性

5、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表现: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四、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黄金时期”(19271936年)1原因: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并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表现:纺织业、面粉业及新兴工业部门都有较快发展。3影响:国民经济的较快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五、全民族抗战时期遭受打击(19371945年)1原因: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在国统区,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2表现:沦陷区大量企业被日军毁灭或吞并;国

6、统区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六、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19461949年)1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的压榨;战争的破坏。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考点三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变迁时间背景主要表现衣食住习俗交通通讯传媒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城市崛起洋布洋装西式饮食花园洋楼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改变传统婚姻制度上海轮船招商局;唐胥铁路,京张铁路;汽车进入中国;冯如制造飞机第一个电报机房;第一条有线电报线;第一部电话宣传变法与革命思想的报刊;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第二次以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山装断发易服;婚姻自由、

7、文明简约;社交礼仪;改革历法宣传新文化的报刊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党和政府的政策措施衣着朴素,色彩与款式单一食物简单,温饱问题没有解决城市住房拥挤勤俭节约、无私奉献长春汽车制造厂;宝成、兰新铁路电讯产业快速发展党报党刊;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第四次改革开放以后工作重点的转移,改革开放的决策,努力改善国计民生色彩缤纷,款式多样解决了温饱问题;“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注重环保、讲究卫生、赈济灾区京九铁路、青藏铁路;全国铁路提速传媒方式多样化:党报党刊;专业报刊;电视逐渐普及;接入互联网预测考点一手抓1.近代化近代化不单指经济的工业化。近代化是工业化及与

8、工业化相伴的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变化,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变迁过程,其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民主化。2.洋务运动特点(1)经历了由重工业到轻工业,由军需到民用,由国营到民营的发展过程。(2)投资形式也由官办、官督商办到商办,经历了从一元到多元的转变。(3)由经济领域逐渐向科技文化和人才教育领域渗透,教育近代化启动。但政治体制近代化尚未提上日程。3.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思想上: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中国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中国思想的近代化。(2).经济

9、上: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先河;为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3).外交上:洋务运动使中国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4).军事上: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中国军事近代化的进程。(5).教育上: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4.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特点(1)经济形式:由单一经济形式(自然经济)变为多种经济形式并存(自然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官僚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0、2)生产方式:由以手工生产为主变为多种生产方式并存,近代机器大生产方式产生。(3)生产组织形式:由工场发展为工厂。(4)生产部门和流通方式: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起步;商品流通方式多样化。(5)对外交流: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状态被打破。(6)国家政策:从“抑商”向“扶商”转变。5.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中国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该思想表达了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

11、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6.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1)措施:A.整顿税务。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B.控制金融。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改组了中国银行和交通银行。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C.改革币制。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以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和中国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

12、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D.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935年,蒋介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做了简要解释。“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2)评价:积极方面法币政策有利于国内外贸易的发展和金融业的改造,防止白银外流;“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经济复苏发展,特别是轻工业发展较快,交通运输业有相当的发展,重工业也有所发展。关税自主政策使列强承认了中国在关税上的对等权利,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的经济侵略消极方面国民政府依赖帝国主义,便利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列强

13、表面上承认中国在关税上有对等的权利,但实际上由于中国经济落后,不能从列强那里取得对等的利益;官僚资本的形成,成为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民族工商业受到压制7.全面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内迁(1)原因:七七事变后,华北地区的民族工业几乎全被日本占领。为了使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免遭日本摧毁,保存国家的经济命脉,于是出现了民族工业的大举内迁。(2)过程:A.第一阶段:从八一三事变到上海失守是内迁的发动时期。B.第二阶段:从上海沦陷到武汉失守是内迁的高潮期。C.第三阶段:从武汉失守到宜昌沦陷是内迁的结束期。(3)影响:A.内迁工厂促进了大后方工业的发展,为大后方迅速建立起新的工业基础,奠定了大后方工业

14、的门类和发展框架,给大后方带去了先进的管理经验和众多的技术人才。B.内迁工厂给大后方幼弱的工业注入了新的活力,大大加强了大后方近代工业的力量。C.工厂内迁迅速改变了大后方各省的经济结构,从而改变了战前我国近代工业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使中国的工业布局渐趋合理。社会生活包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两方面。社会生活变迁不仅是一场移风易俗的革命,而且与政治革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断发易服是反对清王朝的表现,废止缠足和提倡婚姻自由是反对封建制度的表现。8.“一、二、三、四”归纳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 9.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特点及影响A.原因(1)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不断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也带来

15、了近代西方文明,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2)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中国政府不断推行各种改革,以适应社会的变化,这些改革使中国的社会生活进一步发生变化。(3)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了社会生活的变迁。(4)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逐步建立,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B.特点从地域看由通商口岸城市、沿海城市向内地和市镇推进,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从过程看从西方引进,有较强的殖民地色彩,且中西、新旧并存,甚至中西合璧、相互渗透从水平看断发运动迅速,且彻底。不缠足运动虽然起步早,可是进展缓慢,并且沿海和内地水平不一从动力看每一次服饰、习俗等方面的变化都与当时社会运动的推动有关C.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