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7506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2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7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化高考押题专练下图为城市规模结构演变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B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不断增强C城市集聚效应决定了城市规模结构D超过临界点后,城市规模发展一定会形成都市圈2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将可能出现()A农村人口大量进入大城市的郊区,寻找就业机会B郊区工商业功能明显增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C城市与农村的分离更加明显,大都市圈逐步形成D人口迁移以城市之间的相互迁移为主【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工业化进程中,首先是小城市迅速发展,之后大城市优先增长,工

2、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因此在工业化过程中,不同规模城市的发展速度不同,A对;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但大城市规模则是先增加后减小,B、C错;超过临界点后,出现大城市郊区化现象,众多邻近城市规模扩大才有可能形成都市圈,D错。第2题,随着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城市集聚效应达临界点后开始减弱,一些大城市人口和工商业迁往郊区,郊区逐渐演变为中小型城市,B对,A、D错;随着大城市郊区及部分小城镇演变为中小型城市,城市与农村的分离变得不明显,C错。【答案】1.A2.B新加坡被誉为“城市公共交通的典范”,其成功之处在于将城市交通系统与城市整体规划相结合,制定了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

3、规划。新加坡将全国划分为5个人口约100万的大区,5个大区再分为25个卫星镇,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相应等级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最终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如下图所示),这种做法成为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方式。据此回答35题。3新加坡发展形成多中心空间体系的主要目的是()A分散中心城区人口B加强城市管理力度C疏解城市中心职能D促进关联产业集聚4新加坡卫星镇建设完善的公共配套设施主要是为了()A调整区域产业结构,加快经济转型发展B提供大量就业岗位,减轻城市就业压力C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D完善基础服务设施,提

4、升城市化的水平5推测位于新加坡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是()A交通枢纽B绿地公园C医疗中心D批发市场【解析】第3题,根据材料可知,新加坡在城市中心之外设立了多个区域中心及多个卫星镇,利于分散中心城区产业、人口,缓解中心城区的“城市病”,A对,D错;城市多中心空间体系,产业、人口分散,会增加管理难度,B错;城市中心对卫星镇有辐射带动作用,其职能是卫星镇无法替代的,C错。第4题,新加坡每个卫星镇依据人口规模建设了相应的商业、学校、医疗、公园、交通等公共配套设施,可就近解决民生需求,减少交通出行压力,C对;城市公共配套设施主要为产业、人口等提供服务,对产业结构没有明显影响,提供的就业机会也较少,A、

5、B错;在卫星镇建设公共配套设施,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人口向卫星镇分散,与城市化相反,属于逆城市化,D错。第5题,新加坡卫星镇是在“环状交通加卫星镇的总体规划”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通过便捷的交通网络将中心城区及各卫星镇连接”,说明卫星镇主要是围绕交通枢纽发展起来的,因而卫星镇中心的核心设施主要为交通枢纽,A对;卫星镇中心土地价格高,一般不会规划建设占地面积广的公园或批发市场,B、D错;医疗中心一般布局在居民区附近,便于就近为居民提供服务,C错。【答案】3.A4.C5.A城市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一般选取人口(非农业户籍人口)、经济(人均GDP)、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社会(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

6、额)四个特征要素来研究城市化的发展情况。下图示意19852012年京津冀地区城市化整体年均增长率统计。读图回答68题。6此时期,京津冀地区城市()A人均GDP波动下降B第三产业比重呈下降趋势C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升趋势D城市建成区面积2004年达到最大值7京津冀地区城市主要特征要素在某些时段发生突然快速增长的原因最可能是()A基础设施完善B技术水平提高C生态环境改善D国家政策实施8根据四个特征要素的年均增长率差异判断,京津冀地区的城市()A非农劳动力过剩B土地供应紧张C居民购买力停滞D交通快速发展【解析】第6题,读图可知,非农业户籍人口年均增长率虽然呈波动趋势,但都大于0,说明非农业户籍人口呈上

7、升趋势,C对;经济(人均GDP)和土地(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率都大于0,所以人均GDP应该是增长的,城市建成区面积也是逐年增长的,2012年达到最大值,A、D错;图中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能反映商业的情况,不能反映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趋势,B错。第7题,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理解“突变”,即图示19931996年社会、经济的年均增长率和20012004年人口、土地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大幅上升。基础设施完善、技术水平提高和生态环境改善等需要较长时期,不会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A、B、C错;国家政策的实施,会使市辖区建成区面积大幅增加,开发区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能为劳动者

8、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人口大量迁入,引起人口、土地、经济和社会等的年均增长率突然增加,D对。第8题,图示土地年均增长率始终大于0,说明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用地量增多,但20012012年土地年均增长率下降最大,最可能是因为土地供应紧张,B对;图中经济年均增长率远大于人口年均增长率,说明经济发展为劳动者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非农劳动力过剩说法错误,A错;图中社会年均增长率均在10%以上,说明居民购买力不断增加,C错;图中信息并不能直接反映交通发展状况,D错。【答案】6.C7.D8.B人口城镇化分为“城化”和“镇化”两部分,人口“城化”是指人口向各类城市的城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而人口“镇化”是

9、指人口向小城镇的镇区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为测定镇区人口集聚程度及其对人口城镇化发展的贡献,将镇区总人口占城镇总人口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水平”,将某一时期内某区域的镇区人口增长量占城镇总人口增长量的比例称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20002005年和20102015年两个时段的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柱状分布。据此回答911题。9推测M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A辽宁B上海C湖南D安徽1020002005年,吉林省的()A镇区人口呈现负增长B城镇人口总数下降C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D镇区人口总数上升11图示时期,关于重庆与陕西城化贡献率叙述正确的是()A重庆一直高于陕西B陕西一直

10、高于重庆C2000200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D20102015年重庆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解析】第9题,两个时段,M省级行政区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普遍较低。20002005年,M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负值,说明该时期镇区人口减少,镇区人口向城市迁移明显,城化贡献率高;20102015年,由于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镇区人口增多,镇化贡献率提高。综上分析,上海符合该特点。故B选项正确。第10题,20002005年吉林省城镇人口镇化贡献率为正值,说明镇区人口在增加,故A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提高,城镇人口总数应该增加,故B选项错误;该图反映的信息是吉林省镇化贡献率为正值,

11、说明镇区人口增加,但不代表城区人口呈现正增长,故C选项错误。第11题,城化贡献率与镇化贡献率呈负相关,城化贡献率越高,镇化贡献率相对越低。读图可知2010201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低于陕西,说明重庆的城化贡献率高于陕西,故D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20002005年重庆镇化贡献率高于陕西,即城化贡献率低于陕西,故A、C选项错误。【答案】9.B10.D11.D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数量之比来表示,通常用来反映该国家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城市首位度统计表,

12、完成第1315题。东部经济地带中部经济地带西部经济地带平均值广东平均值湖北平均值青海1984年2.335.222.517.624.9610.261997年1.993.582.325.884.178.3913.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A.德国B.澳大利亚C.日本D.阿根廷14.中西部地区城市首位度过高主要是因为()A.中西部地区自然条件较差,自然资源在部分城市分布集中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目多,发展快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15.造成19841997年广东的城市首位度大幅度降低的原因是()经济特区的设立城市化进程的推动逆城市化现象的出现

13、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外迁和资产外流A. B. C. D. 【答案】13.D14.C15.B【解析】第13题,结合题目所给材料及表格中数据可以判断青海省的城市首位度过高,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人口规模巨大,占阿根廷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远远超过了其第二大城市的规模,与青海省最接近。第14题,中西部地区由于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其省会城市规模较大,而其他城市人口与其相差较多,使得城市首位度较高。第15题,19841997年,广东省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特别是深圳经 济特区的设立和快速发展,缩小了深圳和广州市人口的差距,引起其城市首位度下降。城市社会

14、空间结构是指城市阶层结构的地理位置与空间结构的表征。下图为2000年和2010年广州市社会空间结构抽象图,其中数字1代表老城区。读图,完成第1618题。16.图中数字6代表的是()A.低收入阶层居住区B.高收入阶层居住区C.外来人口和本地居民混居区D.农业人口散居区17.广州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变化给城市地域结构带来的影响是()A.老城区将在短时间内消失B.大量的外来人口从远郊向近郊集聚C.商业区将背向老城区方向发展D.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18.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经济因素B.交通因素C.政策因素D.环境因素【答案】16.C17.D18.A【解

15、析】第16题,图中数字6代表的功能区在城市的周围,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相背分布,不可能是高级住宅区和低级住宅区;材料所说的是城市部分,不是农业人口散居区;在城市的外围,靠近工业区,应该以外来务工人口为主同时混合本地居民,选择C项。第17题,图中显示老城区仍然存在,A项错;大量的外来人口多数还在城市的外围,B项错;商业区仍然靠近老城区,C项错;城市工业区向远郊转移,远离主城区,D项正确。第18题,城市各地的地租不同,商业、工业、住宅等付租能力也不同,根据各自付租能力和地价差异,各项活动之间发生竞争并导致同类活动在空间上高度集聚,所以20002010年促使广州市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城市空中连廊是指跨越城市街道连接相邻建筑的封闭的人行通道或天桥,通常建设于城市高强度开发区域。空中连廊创造友善的行人环境,创造和鼓励商业发展,形成城市观景平台。美国东北部明尼阿波利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