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7493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 专题03 水体的运动规律(高考押题)(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3水体的运动规律 高考押题专练下图示意喀斯特地区模拟不同降雨强度(指单位时间内降雨量,单位为mm/h)下,地表径流量与侵蚀产沙量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13题。1关于地表径流量、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有()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地表径流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正相关侵蚀产沙量与降雨强度呈负相关A BC D2降雨强度为40 mm/h时,地表径流量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泥沙量少 B下渗率大C地面崎岖 D降雨历时短3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降雨历时35分钟后,侵蚀产沙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流量变大 B流速变快

2、C土质变松 D土层变薄【解析】第1题,降水强度越大,形成的地表径流越多,对;降水强度越大,对地面冲刷越严重,侵蚀产沙量越多,对;故选B。第2题,降雨强度为40 mm/h时,下渗率较大,导致地表径流较小。第3题,从图中可知降雨强度为140 mm/h时,在降雨历时35分钟以前侵蚀产沙量增大,土层变薄,导致35分钟以后,侵蚀产沙量减小,故选D。【答案】1.B2.B3.D幼发拉底河大部分的流量来自上游。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下图为两河流域大型水坝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4幼发拉底河的汛期集中在()A春夏季B夏秋季C秋冬季D冬春季5底格里斯河流经巴格达后,所挟带

3、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的主要原因是()A水库拦截B气候干旱C地势平坦D下渗严重6巴格达附近大型水坝分布密集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量需求大B水能蕴藏量多C航运需求大D筑坝技术高【解析】第4题,根据经纬度和海陆分布信息可知,幼发拉底河发源于安纳托利亚高原,那里靠近地中海东岸,冬春季受西风带的影响,降水较多,为河流汛期;而夏秋季西亚广大地区主要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高温少雨,蒸发量大,河流得到的降水补给少,为枯水期,故选D。第5题,底格里斯河在巴格达至河口段地势低平,水流缓慢,泥沙大量沉积,因此河水所挟带的泥沙绝大部分不能到达波斯湾,C对;读图可知,底格里斯河上修建的水库在巴格达以上河段,巴

4、格达以下河段没有水库,A错;底格里斯河在巴格达以上和以下河段气候差异小,对河流水文特征影响相似,B错;下渗严重会减少河流流量,使河流搬运泥沙的能力有所下降,但不会导致绝大部分泥沙不能到达波斯湾,D错。第6题,巴格达及周边地区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而当地人口稠密,生产生活需水量大,修建大型水坝是为了拦截更多的水资源,A对;由图示等高线可知,巴格达及周边地区海拔低于200 m,地形平坦,河流落差小,水能蕴藏量少,B错;修建水库需要筑大坝,过多的大坝会阻碍河流航运,C错;筑坝技术高低不会直接影响大坝的分布,D错。【答案】4.D5.C6.A叶绿素a是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色素,也是估算浮游植物

5、现存量以及生产力水平的良好指标,其在海水中的含量能对预防赤潮灾害(赤潮是指由海洋浮游生物的过度繁殖造成海水变色的现象)、保护海洋环境、分析渔场形成等方面起到指导作用。下图为1997年以来我国东海海区叶绿素a含量平均值的空间分布图(单位:mg/m3)。据此回答78题。7长江口外海区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有()纬度较低,水温较高 水域较浅,光照较好风速较小,扩散较慢 海流上升,营养盐浓度高ABCD8相对于台湾岛东岸,影响西岸海区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主要因素是()A气温B降水C径流D风速【解析】第7题,长江是我国年径流量最大的河流,其从中上游携带的大量泥沙不仅在长江入海口堆积形成河口三角洲,也在河

6、口外海区形成水下三角洲,海底地势较高,水域浅,光照强,有利于浮游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质多;其次,水下三角洲导致南北沿岸海流受海底地形抬升作用上升,将海底大量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海面,为浮游植物生长带来大量的营养物质。第8题,叶绿素a存在于浮游植物体内,则影响海水中叶绿素a含量的主要因素有水温、光照、营养盐、径流等。台湾岛西岸海区叶绿素a含量较高的主要原因是台湾岛西岸入海河流较多,从中上游带来的营养盐和悬浮颗粒物较多,因此叶绿素a含量较高。台湾岛东、西两岸的气温条件差别较小,但叶绿素a含量差异却较大,故受这种因素的影响较小;叶绿素a的含量与降水、风速没有直接关系。 【答案】7.D8.C 河

7、流入海口附近咸淡水交界的区域存在盐度锋。下图示意某年8月长江入海口的表层盐度分布状况。据此回答910题。9甲处海域等盐度线明显向东北方向弯曲,其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盛行风向 B洋流C径流 D地转偏向力10某潜艇在乙处水下5米进行潜航训练。若仅考虑盐度锋的影响,要保持潜航深度,难度最大的航向是()A向西南方向B向东南方向C向东北方向D向西北方向【解析】第9题,图示甲区域位于长江入海口地区,受径流影响,甲处海域盐度等值线应该向偏东方向弯曲,但甲处西北部受南下高盐度洋流影响,盐度等值线向南弯曲,使得甲处盐度等值线相对向东北方向凸出,B对,C错;8月份,长江入海口地区主要盛行东南风,可把外海高盐度

8、海水吹向长江入海口地区,不利于海水盐度等值线向长江入海口东部弯曲,A错;长江径流入海后,若主要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应该向东南方向流动,甲处等值线应向东南方向弯曲,D错。第10题,海水盐度不同,密度也不同,因而潜艇在不同盐度海水中受到的浮力不同。乙处西北侧盐度等值线密度大,存在海水盐度差别较大的盐度锋,潜艇保持在水下5米向西北方向潜航训练时,要穿越两侧浮力差异较大的盐度锋,潜航的难度大,D对;向西南、东北方向潜航训练时,航向与盐度等值线基本平行,盐度变化很小,浮力变化也很小,潜航难度小,A、C错;向东南方向潜航训练时,由于穿越的海水盐度等值线较少,沿途盐度变化小,浮力变化也较小,潜航难度小,B错。

9、【答案】9.B10.D低影响开发要求在城市水文系统的规划与建设中,通过分散的、小规模的源头控制设施来实现对降雨产生的径流的控制,以使区域开发建设后的水文状态尽量接近于开发建设前的自然水文状态,促进城市水文系统的良性循环。下图示意城市传统开发与低影响开发的径流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112题。11导致图示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A降雨量 B蒸发量C地表性质 D外排量12对城市补水入渗效果最优的设施是()A雨水罐 B蓄水池C渗透砖 D下凹绿地【解析】第11题,读图可知,与低影响开发相比,传统开发的径流峰值出现时间较早,径流峰值较高,主要原因是传统开发不透水地表面积较大,使雨水下

10、渗量急剧减少,地表径流增加,所以导致两种开发模式径流峰值存在较大差异的直接因素是地表性质。第12题,雨水罐、蓄水池的主要作用是蓄积雨水,而非增强入渗效果;渗透砖具有补水渗透功能,但与下凹绿地相比效果较差。【答案】11.C12.D下图是北美地区的某河流水文站1990年和2016年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和含沙量的变化曲线图。读图,完成1314题。13读图,有关该地区某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或其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雨量与流量同步达到峰值B流量与含沙量呈正相关C近几十年来,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上升D该地区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差异性明显14近几十年来,导致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变化的原因可能是()耕地面积不断增

11、加水库面积增加经济林面积增大灌溉面积增加A BC D【解析】第13题,流量峰值出现有滞后性,降雨量与流量不会同步达到峰值。一般来说,河流流量大,含沙量大。根据1990年第二日变化可知,流量减小,含沙量并没有明显变化。该地区自然要素间关系或其变化体现自然地理要素间关系整体性明显。2016年与1990年相比,该河雨后流量曲线和含沙量曲线峰值降低,说明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和保持水土能力提高。第14题,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区河流水文特征发生的变化为含沙量减少、流量季节变化减小。水库面积增加,可调节河流流量,拦截泥沙,减少含沙量;经济林面积增大,水土流失减少,含沙量减少。【答案】13.C14.B树

12、干液流是自然环境中营养物质循环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树干的液流变化特征受环境因素影响明显,下图为我国某地樟树在同一月份内三种不同天气条件下的液流速率和液流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516题。15依据图中信息推测一年中樟树的液流量最大的时期出现在()A春季 B秋季C夏季 D冬季16樟树对干旱环境反应敏感,干旱期液流量大大减少,樟树适应干旱的特征表现在()树干脱皮,抑制水分蒸发根系枯萎,减少地下水吸收气孔收缩,削弱蒸腾耗水干旱期,树木大量落叶A BC D【解析】第15题,读图可知,晴天的液流量大于阴天,阴天大于雨天,说明液流量的变化与温度和光照有关,夏天温度高,光照强,因此液流量应该是最大的。故答案选C项。

13、第16题,树木适应干旱应该减少水分蒸发,气孔收缩,减少蒸腾作用,削弱蒸腾耗水,也可以在干旱期,通过大量落叶,减少植物的蒸腾作用,因此正确;树干脱皮是树木生长的一种表现,并非耐旱的特征,错误;植被耐旱,根系应该发达,错误。故答案选D项。【答案】15.C16.D下图为我国某区域湖泊分布图,图中盐湖湖水盐度高,以产盐而得名。在盐湖西侧,自东向西分布着3个内流湖。2011年9月卓乃湖溃决后,库赛湖、海丁诺尔湖湖水外溢使盐湖面积迅速扩张,并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据此完成1718题。17对盐湖水位季节变化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降水 B蒸发C下渗 D气温18科学家发现2011年9月盐湖增加水量远小于卓乃湖溢出

14、水量,原因最可能是()A沿途气候干旱、蒸发强烈B灌溉农业区用水量多C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截留D经河流流入其他区域【解析】第1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盐湖及其集水区均位于我国西北内流区,该地区湖泊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水位的季节变化受气温影响最大。第18题,从题干中可知卓乃湖溃决之前,盐湖上游的3个湖泊均为内流湖,可以判断三个湖泊相互独立,无河道沟通。卓乃湖溃决后在各湖之间形成河道,说明卓乃湖水位上升,突破了原来地形的限制,在各湖之间形成联系,可以判断库赛湖和海丁诺尔湖对卓乃湖来水截留是盐湖增加水量小于卓乃湖溢出水量的主要原因。 【答案】17.D18.C 流冰指的是随水流动的浮冰。每年13月,鄂霍次克海北部的浮冰会南下来到日本北海道沿岸,成为著名的流冰旅游景观。下图示意鄂霍次克海位置。据此完成1920题。19推动鄂霍次克海浮冰南下的动力可能是()洋流海陆风季风地球自转A BC D20鄂霍次克海流冰的形成与甲河密切相关,其原因是()A汇入淡水,易凝结成浮冰B江水流动,推动浮冰运动C凌汛明显,带来大量冰块D冲散海冰,避免海面封冻【解析】第19题,由于鄂霍次克海表层海水的含盐量较低,受冬季风和南下寒流的影响,河流入海口表层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