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673610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33 大小:2.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33页
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133页
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133页
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_第4页
第4页 / 共133页
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_第5页
第5页 / 共1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风险管理)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雷击风险评估(1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雷击风险评估报告被评单位: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评估项目:油库及办公建筑物湖南省雷电监测预警与防护技术中心二一二年三月说 明1.本报告无评估单位盖章无效。2.本报告无评估人员签字无效。3.本报告涂改无效。4.本报告仅对所委托的评估项目有效。5. 本评估以设计方提供的建筑物原始数据和现场情况检测、勘察、核实的数据为基础,根据建筑物属性以及雷击风险评估方法所确定的有关参数,进行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并以此为基础,对这些结论进行了比较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增加的防范措施。若建筑物结构、功能用途、环境发生较大变化,需要重新进行评估。6.对本报告若有异议,应于收到报告之日起十五个工作日内向本所提出,

2、逾期不予受理。目 录雷击风险综合评估报告41.评估单位42. 评估人员103.评估目的104.评估依据105.评估简介136. 项目概况146.1 强电系统146.2 弱电系统146.3 消防系统146.4 防雷与接地157.数据采集与分析167.1地理位置及周边环境167.2闪电定位资料177.3土壤电阻率187.4建筑物及其服务设施特性198.大气环境评估198.1建设项目附近雷电分布特征249.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269.1雷击风险评估方法269.2 雷击风险分析369.3 评估计算过程389.4评估结论439.5减少风险的设计修改意见4310.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评估4610.1 评估方法

3、4610.2评估过程5010.3 评估结论5110.4 雷电防护意见51附1:湖南省雷电监测系统简介53雷击风险综合评估报告委托单位中国石油公司评估项目中国石油湖南售销分公司项目地址望城县铜官镇花果路联系人联系电话评估结论(一)建筑物雷击风险评估1#大油罐区人身伤亡损失量=2.235105 RT(=105),风险偏大。3#综合楼人身伤亡损失量=1.233104 RT(=105),风险偏大。6#铁路值班室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2.866105 RT(=105),风险偏大。8#营业控制室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2.806105 RT(=105),风险偏大。10#中心化验室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1.

4、214104 RT(=105),风险偏大。存在的主要风险有:RB:直接雷击建筑物因危险火花放电触发火灾或爆炸引起物理损坏引起的人身伤亡的风险。RC: 雷击建筑物,因雷电电磁脉冲引起设备、系统故障造成人身伤亡的风险RM: 雷击建筑物附近,因LEMP造成电梯系统内部系统故障引起人身伤亡的风险。RV:雷击服务设施,因雷电流沿入户设施侵入建筑物,在入口处入户设施与其他金属部件产生危险火花放电而引发火灾或爆炸造成人身伤亡的风险。Rz: 雷击服务设施,因雷电流沿入户设施侵建筑物的感应过电压引起的内部系统失效所造成的人身伤亡。需要在原有防雷措施的基础上,通过完善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防侧击雷、配电系统防雷

5、电过电压防护、弱电系统雷电过电压防护、电梯系统防护、合理布线、降低火灾危险等措施降低风险。2#小油罐区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9.704106 RT(=105),风险偏小4#消防泵房及变配电室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2.098106 RT(=105),风险偏小5#守卫室:R1=8.210106 RT(=105),风险偏小。7#UPS及IO间R1=2.271106 RT(=105),风险偏小。9#消防车库与宿舍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2.147106 RT(=105),风险偏小。10#库区变配电室人身伤亡损失风险R1=1.290106 RT(=105),风险偏小。雷电防护意见在现有防雷措施的基础上

6、,进一步采取以下防雷措施:在库区内所有储油罐,建筑物及车罩棚等建筑物处均应接地第一类防雷建筑物要求进行设计。(一)直击雷防护:1应装设独立接闪杆或架空接闪线或网。架空接闪网的网格尺寸不应大于 5 m5 m或 6 m4 m。 2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的管口外的以下空间应处于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1) 当有管帽时应按表 4.2.1的规定确定。2) 当无管帽时,应为管口上方半径 5 m的半球体。3) 接闪器与雷闪的接触点应设在本款第1项或第2项所规定的空间之外。 表 4.2.1有管帽的管口外处于接闪器保护范围内的空间装置内的压力与周围空气压力的压力差 (kPa)排放物对

7、比于空气管帽以上的垂直距离 (m)距管口处的水平距离 (m)5重于空气12525重于空气2.5525轻于空气2.5525重或轻于空气55注:相对密度小于或等于 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轻于空气的气体;相对密度大于 0.75的爆炸性气体规定为重于空气的气体。3 排放爆炸危险气体、蒸气或粉尘的放散管、呼吸阀、排风管等,当其排放物达不到爆炸浓度、长期点火燃烧、一排放就点火燃烧,以及发生事故时排放物才达到爆炸浓度的通风管、安全阀,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可仅保护到管帽,无管帽时可仅保护到管口。4独立接闪杆的杆塔、架空接闪线的端部和架空接闪网的每根支柱处应至少设一根引下线。对用金属制成或有焊接、绑扎连接钢筋网

8、的杆塔、支柱,宜利用金属杆塔或钢筋网作为引下线。5独立接闪杆和架空接闪线或网的支柱及其接地装置至被保护建筑物及与其有联系的管道、电缆等金属物之间的间隔距离(图 4.2.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得小于 3 m。图 4.2.1 防雷装置至被保护物的间隔距离1被保护建筑物;2金属管道1)地上部分:当 hx5Ri时: Sa10.4(Ri 0.1hx) (4.2.1- 1) 当 hx5Ri时:Sa10.1(Rihx) (4.2.1- 2) 2)地下部分: Se10.4Ri (4.2.1- 3) 式中: Sa1空气中的间隔距离 (m); Se1地中的间隔距离 (m); Ri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网

9、支柱处接地装置的冲击接地电阻 ();hx 被保护建筑物或计算点的高度(m)。 6 架空接闪线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图 4.2.1),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小于 3 m。 1)当(hl/2)5Ri时,Sa20.2Ri0.03(hl/2 ) (4.2.1-4)2)当(hl/2)5Ri时, Sa20.05Ri0.06(hl/2) (4.2.1-5) 式中: Sa2接闪线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 h接闪线的支柱高度(m); l接闪线的水平长度(m)。 7 架空接闪网至屋面和各种突出屋面的风帽、放散管等物体之间的间隔距离,应按下列公式计算,但不应小于 3

10、m。 1)当(hl1)5Ri时, 0.4Ri0.06 (hl1) (4.2.1-6) 2)当(hl1)5Ri时, 0.1Ri0.12 (hl1) (4.2.1-7) 式中: Sa2接闪网至被保护物在空气中的间隔距离(m); l1 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支柱的距离 (m); n 从接闪网中间最低点沿导体至最近不同支柱并有同一距离 l1的个数。 8 独立接闪杆、架空接闪线或架空接闪网应设独立的接地装置,每一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 10。在土壤电阻率高的地区,可适当增大冲击接地电阻,但在 3000m以下的地区,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 30。 (二)防闪电感应: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

11、称布置,平均间距不大于18m,主要阳角应设置引下线。引下线优先利用建筑物柱内或剪力墙内两条纵向主钢筋,当利用两根主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时,钢筋直径不小于16,当利用四根钢筋作为一组引下线时,钢筋直径不小于10。引下线上下通长焊接,保证良好的电气连通,顶部与建筑物外圈梁的两条主钢筋焊接,底部与基础焊接良好。(三)接地装置:基础接地利用桩、地梁和底板的主筋焊通成一整体作自然接地体,每处引下线应利用每桩外围结构主筋中至少2根主筋作为垂直接地体,每处引下线多桩承台内桩的利用率不少于50%。应选用承台下层外侧钢筋焊接连通成承台环,承台环分别与作为垂直接地体的桩筋和作为引下线的柱内结构主钢筋焊接连通。同时将

12、地梁内两条结构主钢筋焊接连通构成基础接地网络,作为水平接地体。基础接地网络与引下线应可靠焊接。防雷接地应与交流工作接地、直流工作接地、安全保护接地共用一组接地装置,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值必须按接入设备中要求的最小值确定。雷电防护意见防侧击雷:45m以上宜每2层利用结构圈梁内对角两根16以上主钢筋焊接成均压环,与各避雷引下线焊接连通形成。外墙金属门窗、金属栏杆、金属管道、防盗网、室外空调机等金属物应直接或经预埋件与就近的防雷设施电位连接,垂直敷设的金属管道及金属物除顶部和底端与防雷装置相连,应每隔30m与就近的防雷装置相连。(五)配电线路过电压保护对各个栋建筑物具有弱电设备的场按B级防护采用多级电

13、涌保护器进行保护。各级通流量分别不小于15KA(10/350s)或60KA(8/20s)、40KA、20KA。电涌保护器的保护水平应满足设备最低耐压水平要求,且有20%的安全裕量。SPD连接导线应平直,其长度不宜大于0.5m,第一级连接相线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接地端连接铜线截面不小于25mm2,第二级连接相线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接地端连接铜线截面不小于16mm2,第三级连接相线铜线截面不小于6mm2,接地端连接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电压开关型浪涌保护器至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10m、限压型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小于5m时,在两级浪涌保护器之间应加装退耦装置。当浪涌

14、保护器具有能量自动配合功能时,浪涌保护器之间的线路长度不受限制。浪涌保护器应有过电流保护装置,并宜有劣化显示功能。(六)弱电线路过电压保护进入建筑物的有线电视线路、电话线路、宽带线路、可视对讲线路、消防线路、监控线路等弱电线路安装与系统匹配的电涌保护器。入户线路选用屏蔽线缆或敷设在金属管道内埋地引入,屏蔽层或金属管道的两端应分别连接到建筑物的等电位连接带上。浪涌保护器SPD接地端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芯导线,安装牢固,其位置及布线正确。进入建筑物的电信光缆所有金属接头、金属挡潮层、金属加强芯等,应在入户处直接接地。(七)合理布线为了避免在线路敷设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环路,导致因环路感应产生较高的过电压(流)而损坏设备,应采用合理的布线方式,尽可能不出现较大的感应环路。建筑物内敷设的各种电力电缆、通信信号电缆、控制电缆等敷设时应避开防雷引下线等LEMP强的区域,无法避开时,应采取屏蔽措施。强、弱电分开敷设,避免干扰。电子信息系统的信号线与电力线之间间距应符合规定。信息系统布线电缆与附近可能产生高电平电磁干扰的电动机、电力变压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