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3420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海省初中毕业考试语文模拟试卷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海省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模拟试卷(二)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能力展示(共20分)1下列词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D)A缄(xin)默迸(bng)发苗圃(p)恪尽职守(g)B哀号(ho) 忐(tn)忑 匮(ku)退 鳞次栉比(zh)C哺(b)育 诘(ji)问 蓬蒿(go) 歇(xi)斯底里D亢(kng)奋 沉湎(min) 啜(chu)泣 鲜为人知(xin)2下列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2分)(B)A读完全诗我们才大彻大悟,原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的主题之所在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B对于学到的原理,他都要拿实物来做实验,

2、求得彻底了解,决不囫囵吞枣,马虎了事。C只用七个字做提纲,就把一篇错综复杂、浩如烟海的长篇小说揭示得如此浅显易懂。D几年前,我们在格尔木市相识;今天,我们又在异地萍水相逢。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D)A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是指采用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采集、数字展示和传播等技术,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转换成可共享的数字形态并加以保存。B运营商自从宣布实施流量不清零政策以来,不少网友吐槽流量消耗速度太快,中国移动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相关报道不属实,手机流量不会“跑得快”。C12306网站提醒登录网站或使用手机客户端购票的旅客,不要将个人信息提供给第三方网站和手机客户端,以免给个人信息

3、泄露带来风险。来源:学*科*网Z*X*X*KD中国正在经历一场从“吃饱”向“吃好”“吃健康”的转变,在这一历史进程中,能否保证公众的食品安全,取决于政府的执政水平,事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4请补出下列各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10个填空;若全填,则按前10个空计分,10分)(1)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_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_,_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_(艾青我爱这土地)(2)问渠那得清如许?_为有源头活水来_。(朱熹观书有感)(3)夕阳西下,_断肠人在天涯_。(马致远天净沙秋思)(4)_大漠孤烟直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5)何当共剪西窗烛,_却话巴山夜雨时_

4、。(李商隐夜雨寄北)(6)_醉里挑灯看剑_,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7)入则无法家拂士,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8)古诗词中有很多通过写动物来表现诗人丰富情感的句子。如晏殊浣溪沙中“_似曾相识燕归来_”表达了诗人的留恋之情,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 _衡阳雁去无留意_”表达了诗人的思归之意,而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_马作的卢飞快_”表达了诗人驰骋疆场的豪迈情怀。5下面的句子的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2分)(A)记得上学时,课文老是背不会,字词也总记不住。_ 没错,你行动了,时间会记得,它们总会给出最公正的回声。那时候,我常常

5、很早起床背书,一段时间后,尤其是英语,竟觉得得心应手。话虽质朴,却是屡试不爽的真理。课文记得你熟悉的面孔,文字记得你一点一点的努力。向老师求救,他总爱打一个比方:要把它们当成你的朋友,见面多了,它们就记住你了。也有老师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ABC D6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A)A论语是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所著的一本书,记录的是孔子的言行。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一百三十篇,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作者是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C王羲之是东晋杰出的书法家,被称为“书圣”,他的兰亭集序帖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D莫泊桑

6、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代表作品有我的叔叔于勒项链等。二、综合性学习能力展示(共9分)7请用一句话概括下列新闻内容(不超过15个字)(2分)青海新闻网讯可可西里申遗成功让我们青海人备受鼓舞!我们等这一天等得太久了!7月7日,可可西里获准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这一振奋人心的消息让青藏高原瞬间沸腾了。青海各界群众欢欣鼓舞,意气风发!这标志着青海走向了一个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非凡。青海省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青海时提出的“四个扎扎实实”的重大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着力推动“四个转变”,

7、进一步推进青藏高原生态文明建设、可持续发展。申遗成功让青海人备受鼓舞来源:学|科|网Z|X|X|K。8.阅读青海省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各类别所占百分比调查表,提取主要信息。(2分)类别民间文学民间舞蹈民间美术来源:学科网ZXXK传统医药民间音乐民间手工技艺传统来源:Z+xx+k.Com戏剧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民俗所占百分比12.1%6.1%15.2%12.1%6.1%18.2%3.0%3.0%24.2%主要信息:_示例一:青海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民俗类所占百分比最高。示例二:青海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传统戏剧和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所占百分比最低。_9假如你是本次主题活动

8、的策划人,请为本次活动设计两种活动方式。(2分)_示例:主题班会、黑板报、图片展、制作有关宣传片等。_10学校将邀请藏族民间艺人格日尖参来做讲座,小明作为校学生会主席,打电话给格日尖参,他应该怎样说呢?(3分)_示例:叔叔,您好!我是某中学学生会主席小明,我们学校想请您为同学们做有关格萨(斯)尔的讲座,可以吗?_三、古诗文阅读能力展示(共17分)(一)阅读望岳,完成1112题。(共4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11“造化钟神秀”应解释为_大自然把一切神奇秀丽都汇聚到这里。_ (2分)来源:学|科|网Z|X|X|K12下列对

9、诗句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C)A诗歌的前六句写尽泰山景色,突出了泰山的气势,流露出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B本诗是诗人在青年时期写的,抒发了诗人不甘平庸,奋力攀登人生高峰的雄心壮志。C诗歌的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虽表现了诗人志向远大,但也反映出未经磨难而有些年少轻狂之意。D全诗通篇以“望”字统摄,却不着一个“望”字,情景交融,意境开阔,格调高昂。(二)阅读下列选文节选,完成1316题。(13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10、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3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词。(2分)(1)牺牲玉帛(祭祀用的猪牛羊等)(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通“横”,梗塞、不顺)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何以战?_(您)凭借什么作战?_(2)人恒过然后能改。_人常常犯错误,这样之后才能改正。_15齐鲁长勺之战,鲁国如果没有

11、曹刿这样的贤士就不会取胜,这个事例恰恰证明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的“_入则无法家拂士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国恒亡_”。(用原句回答)(3分)16找出【甲】段中集中体现曹刿政治思想的句子_大小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_,【乙】段中体现文章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_。(4分)四、现代文阅读能力展示(共22分)(一)阅读像水一样蓄势,完成1720题。(11分)一个善良正直的人,在世俗面前,内心难免受到煎熬。但做人,一定要善良正直。只是,仅有善良正直,是难以取得成功的。成功的人,首要的一点,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其次是要有威严,让那些不懂得尊重人的人学会服从。这就需要一个

12、人为人处世时讲策略、讲方法,说白一点就是用手段。用手段,当然不是不择手段,而是以婉约的方式,去实施一个良性的可以芳泽他人的目标。善于应变就是手段。一个善于应变的成功者,恰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高手。若是对鬼说人话,就成了可欺之人;若是对人说鬼话,就会受到他人的鄙薄。是人,也需要懂得鬼话。不懂鬼话,被鬼害了都不知道。因此,要驾驭鬼就要懂鬼话,而且还要对鬼说鬼话。对人则一定要说人话,唯有如此,才会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生命,像水一样流过。水是柔弱的,但它强势起来,没有什么力量可以阻挡。它遇山开山,遇土破土,一路上冲出瀑布、小溪、大河。治水,要按水的性情予以疏通;治人,要按人的本性加以引导。

13、所谓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也意味着舟船本身必须尊重水性,顺从自然造化之功。如果因过度污染,过度被人为破坏,变成污水、死水,那不仅是水的悲剧,也将是舟的悲哀。A人生之水,有一些是不可避免地要混浊的。一不经心,你就可能置身其中,如果是这样,你必须做到同流而不合污。B但不同流,往往无法实施一个人心中的抱负。“同流”,是隐忍的方式,也是蓄积自身实力的方式;“同流”,是寻求解决污浊问题的一种办法。为让浊水变清水的“同流”,可以让一个正直善良的人,拥有更实在的清污能力。要想有所作为,就得记住水的法则:水很温柔,悄然浸润能让高山让路;水很刚劲,再坚硬的阻隔也会为之洞穿;水懂得迂回,遇到崖壁它会绕过去,就算千弯万

14、曲,也能抵达万流归宗之地;水识时务,遇到堤坝,它会止步。止步不是不前,而是蓄势。当蓄势蓄到一定的高度,它会势不可挡地倾泻下去。堤坝越高,势头越高,水积蓄的力量也就越强劲。一个人,像水一样蓄势的同时,能够葆有清亮的本色、会思考的本分,那定然是世间幸事,是值得褒扬称道的事情。(选自2017年思维与智慧)17请写出本文的中心论点。(3分)_一个人,像水一样蓄势的同时,能够葆有清亮的本色、会思考的本分,那定然是世间幸事,是值得褒扬称道的事情。_18文章第一段有何作用?(3分)_以“一个人为人处世时讲策略、讲方法”的生活现象,引出论题,引出下文,激发阅读兴趣。_19试分析第三段的论证方法。(3分)_比喻论证,将人生的过程比作水的流动,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治水,要按水的性情予以疏通;治人,要按人的本性加以引导”的观点。_20请将“不合污是由一个人内在的正直和善良决定的”一句放在_A句_(A句或B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