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245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5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期联考理科综合试题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ATP、mRNA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三者的元素组成不同,但都含有C、H、O、N、PB.三者既能同时参与转录过程,又能同时参与翻译过程C.AT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含有一个高能磷酸键,mRNA无高能磷酸键D.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mRNA的单体之一,ATP去掉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答案】D【分值】6分【解析】ATP、mRNA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三者的元素组成相同,都是C、H、O、N、P;ATP、mRNA能同时参与转录过程,又能同时参与翻译过程,而

2、腺嘌呤核糖核苷酸能参与转录过程,但不参与翻译过程;ATP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和mRNA无高能磷酸键; ATP去掉远离腺苷的两个磷酸基团后的剩余部分就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且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mRNA的单体之一。【解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解析】T2噬菌体属于病毒,营寄生,其的外壳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是植物以及其他自养生物,低等植物的细胞中有中心体;ATP的合成产所为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所以线粒体内膜上和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均附着催化ATP合成酶;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但并非所有细胞

3、中都有细胞核,如高等植物成熟的筛管细胞和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易错点】ATP与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关系【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构成细胞的分子ATP、mRNA和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T2噬菌体的外壳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的细胞中均无中心体C.线粒体内膜上和类囊体膜上均附着催化ATP合成酶D.细胞核是细胞的代谢中心,但并非所有细胞中都有细胞核【答案】B【分值】6分【解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易错点】ATP合成酶的分布及细胞核

4、【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功能,本部分知识是整个高中生物的基础,可以说历年高考的必考知识点。3.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肽酰转移酶催化核糖体上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间形成肽键。该酶对核糖核酸酶敏感,但对蛋白酶不敏感。下列关于肽酰转移酶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上合成B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中起作用C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D肽酰转移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答案】A【分值】6分【解析】肽酰转移酶可能是蛋白质,也可能是RNA,所以不能肯定它的合成产所;根据题意“肽酰转移酶催化核糖体上一个氨基酸的氨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羧基间形成肽键”,可知肽酰转移酶在核糖体中起作

5、用;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肽键,故肽酰转移酶催化氨基酸脱水缩合;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故肽酰转移酶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解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易错点】酶的本质【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酶的相关知识和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下列对某二倍体生物(2n=16)中进行的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间期结束时细胞中的核DNA数目增加一倍B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时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C分裂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D分裂过程中一定出现同源染色体的分离【答案】C【分值】6分【解析】某二倍

6、体生物(2n=16)的正常的减数分裂过程中,间期的特点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故间期结束时细胞中的核DNA数目增加一倍;姐妹染色单体消失发生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此时的细胞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发生在四分体时期,不是发生在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解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易错点】同源染色体与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5.研究人员在豌豆的细胞中发现了如下图所示的4种变异类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7、A.甲、乙、丁均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B.甲、乙、丙均展示了联会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C.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乙、丙经减数分裂最多均能形成2种配子D.变异甲、乙、丙并没有改变基因的种类与数量,因此不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答案】B【分值】6分【解析】甲属于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乙属于染色体中增加或缺失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丙属于交叉互换,丁属于基因工程。甲、乙、丙均展示了联会时期的染色体形态特征;若不考虑其他染色体,乙经减数分裂最多能形成2种配子,丙经减数分裂最多能形成4种配子;变异乙改变基因的种类与数量,因此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解

8、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易错点】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的判断,交叉互换【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变异的相关知识和学生分析题图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的能力。6.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下列关于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探究低温对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 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 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A上述4个实验都用到光学显微镜B实验中,都用甲基绿作为染色剂,且甲基绿为活性染色剂C实验均可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只是实验在使用时还需加入适量的

9、无水碳酸钠出去酒精中的水分D实验均用到了盐酸,其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答案】A【分值】6分【解析】探究低温对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影响,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四个实验中都用到光学显微镜;实验中用活性染色剂健那绿作为染色剂,实验中用甲基绿和吡罗红染色剂,不属于活性染色剂;实验中使用体积分数为95%的酒精与质量分数为15%的盐酸溶液1:1混合作为解离液,实验中的盐酸作用是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染色。

10、【解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各个选项,作出判断【易错点】盐酸和酒精的功能【考查方向】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的原理和选材,意在考查学生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并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处理。第II卷29.(12分)已知K+有增强植物体对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为探究无土栽培油菜的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和最适温度,某同学在温室中做了以下5组实验,除表格所给条件外,其他条件均适宜。于中午12:30测定各组叶片的光合速率,各组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组一组二组三组四组五实验处理K+

11、浓度/mmol.L-135888温度/2828282522实验结果光合速率/MgCO2.mol-2.h-111.513.315.820.217.8(注:每组实验均重复10次,实验数据求平均值)回答下列问题:(1)为探究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 (写出3个)。【答案】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油菜植株的生长状况等(写出三个即可)【分值】3分【解析】探究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实验的自变量为K+浓度,其他所有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都为无关变量,如温度、CO2浓度、光照强度、油菜植株的生长状况等。【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完成【易错点】自变量和无关变量

12、【考查方向】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自变量和无关变量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2)最适浓度的K+,可以 ,从而提高光合速率。【答案】增强植物体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1分) 减少光合作用有机物的积累(2分)【分值】3分【解析】由实验组一、二、三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而不断增强,根据题干信息可知K+有增强植物体对糖类等有机物运输的能力,从而提高光合速率。【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完成【易错点】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及与光合速率的关系【考查方向】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

13、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无土栽培油菜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为什么?【答案】不能(1分) 由实验数据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故无法判断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2分)【分值】3分【解析】由实验数据可知,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光合作用强度随K+浓度升高而不断增强,没有达到峰值,故无法判断光合作用的最适K+浓度。【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完成【易错点】最适K+浓度的确定【考查方向】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4)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能否判断无土栽培油

14、菜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为什么?【答案】不能(1分) 由于实验数据过少,只能确定光合作用最适温度的2228之间,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2分)【分值】3分【解析】由实验组三、四、五可知,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在25左右,不能确定其最适温度。【解题思路】分析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完成【易错点】最适温度的确定【考查方向】意在考查考生能从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的能力。30.(7分)科学实验证实,抽取人体扁桃体中的干细胞可以用来修复受损的肝脏器官。请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甲图表示干细胞修复受损的肝脏器官的过程中,细胞中某种物

15、质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写出甲图的纵坐标代表的内容 。【答案】染色体数目(单位:对)【分值】1分【解析】人体扁桃体干细胞中有23对同源染色体,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为:4692(后期)46,因此甲图的纵坐标代表染色体数目(对数)【解题思路】结合知识分析题干完成【易错点】有丝分裂数量变化图【考查方向】本题主要考查了有丝分裂和同源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2)受损的肝脏细胞中存在部分死亡细胞,其中因肝脏受损导致细胞的死亡称 ,而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的死亡称 。【答案】细胞坏死 细胞凋亡【分值】2分【解析】由外界不利因素引起的细胞死亡称为细胞坏死,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被效应T细胞攻击死亡称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