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129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9.2 变异、育种和进化综合提升卷1.(2019广东中山期末)人们在1.5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发现了已灭绝的剑尾动物化石,对每个个体背甲的长与宽之比都进行了测量,这一长与宽之比用S表示。在图中,P曲线表示1.5亿年前时该动物S值的分布。在1亿年前的沉积物中,在三个不同地点发现了三个不同剑尾动物的群体,图中a、b、c分别表示3种动物群体中S值的分布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在a、b、c三个群体中,最可能出现新种的是c,理由是变异类型最多,有可能出现适应环境的变异类型而形成新种B在发现该动物的三个地区中,环境最可能保持不变的是a,理由是群体性状与1.5亿年前的群体P最相似C

2、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种作用还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答案】D【解析】据图分析可知,c种群的曲线出现了两个峰值,说明由于环境变化,变异类型增多,S值较大和S值较小的类型具有更大的优势而得到保留,进化的结果很可能是形成有明显差异的两个新物种,A正确;a种群中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与P曲线的峰值所对应的S值是一致的(都是平均数),且a种群的种内差异小,说明a种群生活的环境稳定,与其祖先生活的环境最相似,B正确;S值的变化实质是反映了基因频率的变化,这种变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

3、向,C正确;要形成新的物种必须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三个环节,D错误。2.(2019四川青羊区模拟)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能定向地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B.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C.在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D.无子西瓜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形成生殖隔离的新物种【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于表现型,从根本上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没有可遗传的变异,生物就不可能进化;捕食者的存在可以控制被捕食者的数量,从而为其他生物的生存提供资源和空间,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无子西瓜不可育,不

4、是新物种。3.(2019海南高考)下列有关基因突变的叙述,正确的是()A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只发生在生殖细胞中B基因突变必然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C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可引起基因突变D根细胞的基因突变是通过有性生殖传递的【答案】C【解析】高等生物中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在体细胞或生殖细胞中,A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基因突变不一定引起个体表现型发生改变;显性纯合子中只有一个基因发生隐性突变,表现型也不发生改变,B错误;环境中的某些物理因素如射线可引起基因突变,C正确;根细胞不是生殖细胞,其基因突变只能通过无性生殖传递,D错误。故选C。4.(2019潍坊期中)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由

5、环境引起的变异一定是不能够遗传的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但不一定产生新基因型C有丝分裂可以保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D基因重组也可以体现在受精时不同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上【答案】C【解析】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则是可遗传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则是不可遗传的变异,A项错误;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也一定产生新基因型,B项错误;有丝分裂保证了遗传物质的平均分配,因此可以保持细胞的亲代和子代遗传性状的相对稳定,C项正确;受精时不同类型的精子和卵细胞随机结合不属于基因重组,D项错误。5.(2019广西梧州市联考)囊性纤维病是由编码细胞膜上CFTR蛋白(主

6、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该突变使得CFTR蛋白在第508位缺少了苯丙氨酸,进而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下列有关该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CFTR蛋白缺少了苯丙氨酸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缺失C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存在多种突变形式,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D氯离子在细胞内积累会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致使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答案】C【解析】CFTR蛋白是细胞膜上主动转运氯离子的载体蛋白,为结构蛋白,因此该病例说明了基因能通过控制蛋白质的结构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A正确;CFTR蛋白缺少了苯丙氨

7、酸,其他氨基酸序列并没有发生改变,说明编码的基因发生了三个碱基对的缺失,B正确;从题干表述的信息来看,并没有说CFTR蛋白有多种突变形式,C错误;囊性纤维病患者的CFTR蛋白异常,导致氯离子运输障碍,使得离子在细胞内积累,进而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上升致使细胞排出水分子受阻,D正确。6.(2019临沂期中)眼皮肤白化病(OCA)是黑色素合成异常引起的疾病。该病的OCA1型患者毛发均呈白色,是11号染色体的酪氨酸酶基因隐性突变造成的;OCA2型患者症状略轻,是15号染色体的P基因隐性突变造成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但酪氨酸酶含量正常。某患病夫妇生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种突变类型体

8、现了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B这对夫妇均为杂合子,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为3/4COCA2型患者症状略轻很可能是pH异常引起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DOCA两种突变类型都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答案】C【解析】两种突变类型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A错误;根据题目信息,某患病夫妇生出了一个正常的孩子,该夫妇的基因型为aaPP和AApp,这对夫妇均为纯合子,生孩子都正常,B错误;OCA2型患者是15号染色体的P基因隐性突变造成黑色素细胞中pH异常,症状略轻很可能是pH异常引起酪氨酸酶活性降低所致,C正确;OCA2没有体现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D错误。7

9、、(2019福建福州模拟)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使海豚和鲨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B.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C.海豚具有与鲨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D.相同的环境因素诱导两者控制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答案】D【解析】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海豚是哺乳动物,与其他哺乳动物的亲缘关系近于海豚与鱼类的亲缘关系,故海豚与其他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海豚具有与鲨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

10、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环境因素不能诱导基因朝某一方向突变,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8、(2019天津一模)某非常大的昆虫种群,个体间随机交配,没有迁入和迁出,无突变,自然选择对性状没有作用。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基因有A1、A2和A3,它们互为等位基因,且A1对A2和A3为完全显性,A2对A3为完全显性,若三个基因的基因频率相等,则在群体中表现出A3所控制的性状的比例为()A.1/3B.1/9C.4/9D.5/9【答案】B【解析】由题意知,A3的显性最小,表现为A3性状的个体的基因型只能是A3A3,由题意知,A1=A2=A3=1/3,又由遗传平衡公式可推出A3A3=1/9。9、(2019上海崇

11、明一模)西班牙研究统计了110种海岛鸟类以及1 821种大陆鸟类的脑部大小样本的数据集,发现生活在海岛上的鸟类比它们的大陆近缘种的脑部更大,说明()A.海岛环境引发了鸟类脑部的定向变异B.海岛环境的不可预测性导致了对更大脑容量的自然选择C.大陆环境引发了鸟类脑部向更小的方向变异D.海岛鸟类和大陆鸟类有共同的祖先【答案】B【解析】变异是不定向的,所以可遗传的变异只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而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海岛鸟类和大陆鸟类有共同的祖先,但不符合题意。10、(2019山东泰安一模)某植物的抗性(R)对敏感(r)为显性,如图表示甲、乙两个地区在T1和T2时间点,RR、Rr和rr的基因型频率。下列

12、叙述正确的是()A.甲地区基因型频率变化更大,T2时刻产生了新的物种B.T2时刻,乙地区该植物种群中R基因的频率约为20%C.突变率不同是导致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D.据图可知,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答案】B【解析】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甲地区T2时间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乙地区T2时刻,RR约为0.1,rr约为0.7,Rr约是0.2,因此R的基因频率是(0.1+0.2/2)100%=20%;甲、乙地区基因型频率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选择;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11、(2019陕西省教学检测)下列关于杂交育种、诱变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A杂交育

13、种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B杂交育种不同于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是可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C杂交育种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诱变育种能产生新基因D高产“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都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答案】B【解析】杂交育种的双亲可以是纯合子,也可以是杂合子,A正确; 可在不同种生物间进行是基因工程育种的优势,不是杂交育种的优势,B错误; 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杂交育种没有产生新基因,只产生新的基因型,C正确; 高产“黑农五号”大豆的培育、高产青霉菌株的选育都属于诱变育种,利用了基因突变的原理,D正确。12、(2019重庆一模)某种野生猕猴桃(2n58)是一种多年生

14、且富含维生素C的小野果。育种专家以野生猕猴桃的种子(基因型为aa)为实验材料,培育出抗虫无籽猕猴桃新品种,育种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过程都是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猕猴桃的种子或幼苗B过程依据的遗传学原理相同C基因型为AAA与AAAB的植株体细胞中染色体数最多为174条D基因B为控制无籽性状的基因,基因型为AAAB的植株高度不育【答案】C【解析】过程是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处理猕猴桃的种子或幼苗,而过程是自交,A错误;是自交,为多倍体育种,两者依据的原理是不同的,B错误;已知某种野生猕猴桃的体细胞染色体数为58条,为二倍体,则基因型为AAA与AAAB的植株体细胞中都含有三个染色体

15、组,最多含有的染色体数58232174条,C正确;基因型为AAAB的植株高度不育是因为其含有三个染色体组,无法形成正常的配子,而基因B为控制抗虫性状的基因,D错误。13、(2019海南高考)人苯丙酮尿症由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m控制,在人群中的发病率极低。理论上,下列推测正确的是()A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均为1/2B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C苯丙酮尿症患者母亲的基因型为Mm和mm的概率相等D苯丙酮尿症患者与正常人婚配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为1/2【答案】B【解析】各种基因型的比例未知,人群中M和m的基因频率无法计算,A错误;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人群中男性和女性患苯丙酮尿症的概率相等,B正确;苯丙酮尿症患者(基因型为mm)母亲基因型可能为Mm或mm,概率无法计算,C错误;苯丙酮尿症患者(即mm)与正常人婚配(MM或Mm)所生儿子患苯丙酮尿症(即mm)的概率为0或1/2,D错误。故选B。14、(2019博雅闻道大联考)目前已发现T4噬菌体有数千种突变型,这些突变来自同一个基因的突变或者不同基因的突变。科学家利用T4噬菌体的两种突变型A和B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型A和B分别与野生型相比,基因组成上只有一处差异)。下列说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