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094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生物二轮专项提升 专题2.1 细胞的基本结构疑难突破1(2016全国丙,1)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自由扩散实现的B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相同C分泌蛋白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存在膜脂的流动现象D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胆固醇、脂肪酸和磷酸组成的【答案】C【解析】主动运输可以使离子从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运输,以保证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所以细胞膜两侧的离子浓度差是通过主动运输实现的,A项错误;细胞膜与线粒体膜、核膜中所含蛋白质的功能不完全相同,例如细胞膜上有糖蛋白,线粒体

2、膜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等,B项错误;膜中的磷脂分子是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等组成的,胆固醇属于固醇,固醇与磷脂都属于脂质,D项错误。2.(2016高考全国卷)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答案】B【解析】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溶酶体具有膜结构,故A项错误。酵母菌是真核生物,其细胞核内含有DNA,是遗传物质,在细胞核内转录形成RNA,故B项正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故C项错误。叶绿体内进行

3、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过程中能合成ATP,暗反应过程中进行CO2的固定,故D项错误。3(2017高考全国卷)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 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 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答案】 D【解析】雌激素由卵巢分泌后,随血液运输到达全身各处,作用于乳腺细胞的受体,将信息传递给乳腺细胞;而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要经历精子和卵细胞之间的识别和结合,精子通过与卵细胞的直接接触将信息传递给卵细胞,故选D。一、细胞膜的

4、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蛋白质与磷脂双分子层的分布关系:镶在膜的表层,贯穿或嵌插在磷脂双分子层中。2.膜功能的复杂程度主要决定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膜功能越复杂,其蛋白质的种类、数量越多。3.具有糖侧链分布的一侧是细胞膜的外侧,其对应的另一侧为细胞膜的内侧。二、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 1.此过程体现出细胞器功能上的分工协作关系。2.该过程中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细胞膜的膜面积变化表现出如下图变化。3.该过程中分泌蛋白的运输没有直接通过膜结构,而是通过膜融合实现。4.高考常考的“囊泡”相关问题整合(1)以“囊泡”形式运输(胞吐)的物质举例分泌蛋白类(消化酶、蛋白质类激素、淋巴因子、抗体)神经递质(在突触

5、前膜内合成并释放)(2)囊泡的来源及去向举例胞吐:内质网可产生囊泡运往高尔基体,高尔基体一方面可接受内质网发来的囊泡,另一方面可向细胞膜发送囊泡。胞吞:细胞膜可向细胞内发送囊泡(3)囊泡形成原理生物膜具一定的流动性,但囊泡运输需消耗能量。注意:切不可认为以囊泡包裹形式运送的物质只有蛋白质(也可包括神经递质等)。5.蛋白质分泌相关的常考图示解读(1)常考图示(2)解读分泌蛋白合成、加工、运输过程为(如图1)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图2表示放射性元素标记某种氨基酸,追踪不同时间放射性元素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该图不仅表示了放射性元素出现的先后顺序,而且还表示了某种结构中放射性元素的含量变化。(3)

6、图3和图4分别以直方图和曲线图形式表示在分泌蛋白加工、运输过程中,内质网膜面积减小(只发出小泡),高尔基体膜面积基本不变(先接受小泡,后发出小泡),细胞膜面积相对增大(只接受小泡)。三、不同类型细胞中的各种结构 1.叶绿体是植物的细胞结构,主要分布在叶肉细胞中,植物体的许多细胞并没有叶绿体,如根尖细胞、叶表皮细胞等。2.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和叶绿体,不等于原核细胞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如多数细菌能够进行有氧呼吸,蓝藻和少数细菌能够进行光合作用。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也没有各种细胞器,所以自身不能再合成蛋白质,呼吸作用方式是无氧呼吸,不能进行细胞分裂且寿命较短。4.真核细胞核膜

7、上的核孔数量多少与细胞代谢活跃程度成正比。四、线粒体和叶绿体观察实验成功的6个关键点1.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对线粒体染色的活体染料,可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2.实验过程中的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3.要漱净口腔,防止杂质对观察物像的干扰。4.用菠菜叶稍带叶肉的下表皮的原因:靠近下表皮的叶为海绵组织,叶绿体大而排列疏松,便于观察;带叶肉是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5.叶绿体在弱光下以椭球形的正面朝向光源,便于接受较多的光照;在强光下则以侧面朝向光源,以避免被灼伤。6.盖盖玻片时,一定要缓慢且与载玻片成45夹角,盖玻片一侧先接触液滴,然后慢慢放平,防止装片下产生气泡。五、植

8、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的拓展1.如何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2如何.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3.如何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4.如何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5.巧判细胞能否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1)从细胞角度分析死细胞、动物细胞及未成熟的植物细胞(如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具有中央大液泡的成熟植物细胞可发生质壁分离及复原现象。(2)从溶液角度分析在一定浓度(溶质不能透膜)的溶液中只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不能自动复原(只有用清水或低渗溶液处理,方可复原)在一定浓度(溶质可透膜)的溶液(如KNO3、甘油等)中可发生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现象。在高浓度溶液中可

9、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象。六、不同因素对物质跨膜运输的影响的曲线模型1.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因素有多种,最常见的有:内部因素载体的种类、数量;外部因素物质的浓度、影响呼吸作用强度的因素(如氧气浓度、温度等)。(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2)氧气浓度 A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 B主动运输(3)温度2.实验探究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探究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2)探究是自由扩散还是协助扩散考点一、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组成: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2)功能其他膜1(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

10、学期开学摸底考试生物试题)真核细胞中存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一定联系的生物膜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磷脂双分子层构成所有生物膜的基本骨架B光反应和有氧呼吸的酶都附着在不同的生物膜上C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具有催化的功能D高尔基体决定其加工修饰的蛋白质的运输方向【答案】B【解析】所有的生物膜均以磷脂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A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所需要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B项错误;生物膜上的蛋白质有的具有催化的功能,如类囊体薄膜上参与光反应的酶,C项正确;高尔基体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决定了其加工修饰的蛋白质的运输方向,D项正确。考点2、细胞的结构及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

11、1)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根本区别是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2)游离的核糖体与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种类不同,前者合成的是胞内蛋白,后者合成的是分泌蛋白和膜蛋白。(3)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4)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复杂程度。(5)细胞器的种类和数量决定了不同细胞的功能差异。例2(2018届姜堰中学等五校联考)下图为细胞通过自噬作用清除衰老线粒体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自噬前体和溶酶体分别来源于内质网和高尔基体B降解线粒体中物质的水解酶在溶酶体中合成C自噬体的形成需借助于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D当养分不足时,细

12、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答案】B【解析】据图分析,内质网形成自噬前体,包裹线粒体;高尔基体形成溶酶体,与自噬体融合,溶酶体中水解酶将自噬体形成残质体,形成的水解产物两个去路,一是分泌到细胞外,二是留在细胞内重新利用。由以上分析可知,自噬前体来自内质网,溶酶体来自高尔基体,A正确;水解酶存在于溶酶体中,但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合成场所是核糖体,B错误;自噬前体包裹线粒体,借助于膜的流动性且消耗能量,C正确;当细胞养分不足时,细胞的自噬作用可能增强,形成的水解产物留在细胞内重新利用,D正确。考点3、常见渗透装置图形分析 (1)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

13、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上升;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下降。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最初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多于由S1S2的,随着溶质的扩散,最终S1和S2溶液浓度相等,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1和S2溶液液面持平;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例3下图为常见的两套渗透装置图(图中S1为30%蔗糖溶

14、液、S2为蒸馏水、S3为30%葡萄糖溶液;已知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但蔗糖不能通过半透膜),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装置A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B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S2S1C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则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D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答案】B【解析】装置A中,S130%蔗糖溶液与S2蒸馏水之间存在浓度差,所以漏斗中溶液液面上升,但随着液面差h的增大,液面上升速率逐渐下降,A正确;装置A渗透过程中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方向是双向的,但S2S1的明显多于S1S2的,B错误;装置A达到渗透平衡后,由于漏斗中溶液存在

15、势能,所以S1溶液浓度仍大于S2溶液浓度,C正确;由于葡萄糖能通过半透膜,所以装置B的现象是S3溶液液面先上升后下降,最终S3和S2溶液液面持平,D正确。考点4、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判断方法(1)若物质由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则一定是主动运输;反之,则不能判断。(2)抓住关键点,区分“跨膜运输”与“胞吞和胞吐”:跨膜运输是由物质直接穿过细胞膜完成的,动力来自物质浓度差或ATP供能,其与膜的选择透过性有关;胞吞和胞吐是借助膜的融合完成,其动力来自ATP供能,与膜的流动性有关。(3)氧气浓度是通过影响细胞有氧呼吸速率来影响物质运输中的能量供应,但氧气浓度为零时,无氧呼吸也能为其提供能量;而温度是通过影响膜的流动性和有关酶的活性来影响物质的运输速率。(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