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065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 论述类文本阅读(五)(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三语文复习冲刺训练论述类文本阅读(五)孝是最为重要且影响最深的中华传统道德观念。在生活方式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今 天,传统孝道仍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不过,传统孝道精华与糟粕并存,这需要我们在正确 地批判分析的基础上,推动其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要求子女在物质层面对父母尽赡养的义务,这是传统孝道最基本的规定。但在儒家看 来,仅做到这一点还不够,对父母的孝还必须要做到“敬”,即对待父母应时刻保持恭敬的 态度。无论是物质方面的“养”,还是精神层面的“敬”,都以顺从父母的意愿为标准,但 父母的意愿未必正当,传统孝道的践行还应有更高层次的道德考量。当父母的意愿不正当 时,要用温和的方式去劝谏

2、父母,从而避免让父母陷于不义。传统孝道不但体现于父母生前, 还涉及父母去世以后。孔子挽:“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女不但在 父母生前要对其以礼敬养,父母去世后还要以礼安葬、以礼祭祀。生养、死葬、祭祀,在这 三个环节都合乎礼制的要求,才算是实现了完满的孝道。传统孝道的丰富内涵产生于古代宗法社会。它是维系古代家庭、宗族与社会和谐的重 要道德规范。近现代以来,随着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巨大变化,传统孝道显得越来越不合 时宜。受古代专制等级制度的长期影响,传统孝道被融入了大量维护专制、压抑人性的腐朽 因素。这集中体现于“三纲”教条中的“父为子纲,并通过二十四孝等通俗读物流 传。传统孝道的

3、畸形化与父权的绝对化,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近现代以来对传统孝道的批判, 起到了削弱旧道德对国人的思想束缚、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对于传统孝道本身而 言,这些批判实际上也有助于推动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实现创新与发展。但也应该看到,在当前社会,传统孝道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依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 义。不能因为传统孝道在历史演变中曾经绝对化、畸形化,就否定传统孝道本身,而应该将 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与其种种具体要求区分开来。只有从其根本精神着眼,才能对传统孝道 的价值做出正确的评价,也才能根据时代变化对传统孝道进行创新与发展。应当说,传统孝 道基于最自然的人伦天性。所谓“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论语

4、阳货),父 母对儿女有养育之恩,儿女自然能产生对父母的亲爱与感恩之情。这种亲爱与感恩之情,亦 即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源与基础。有孝心则有孝行;如果无孝心,即使行为再符合孝道的规 定,也不是真正的孝。因此可以说,孝心是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就孝心而言,传统孝道拥有 符合当代价值的人文精神,具有重要的社会作用。对于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我们应当继承和弘扬,但对于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与表现形 式则没有必要拘泥。中华文化历来具有因时损益、与时俱进的传统。我们可以根据当前的 社会现实对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进行必要的损益和变革,不断探索传统孝道的新的实现形 式。这既是传统孝道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批判

5、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是 为了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而把握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也正是为了创新和发展传统孝 道的具体要求。对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和创新发展,其目的是探索传统孝道在新时代的新实 现形式,而不应削弱或违背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摘编自杨俊峰传统孝道的批判继承)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孝道的根本精神需与时俱进,实现创新性发展。B. 物质层面的赡养是基础,在保证父母衣食无忧的基础上才能做到对其恭敬。C. “三纲”教条的制订使传统孝道出现了压抑人性的元素,阻碍了社会发展。D. 出于孝道自身发展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要探索传统孝道

6、新的形式。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文章论证思路清晰,釆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展开论证。B. 文章引用论语阳货中的句子,旨在证明孝道对促进社会和谐有重要意义。C. 文章既论述传统孝道带来的消极影响,也论及其对当下的意义,具有辩证色彩。D. 生活方式在改变,但孝道仍有其重要价值,这是主张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前提。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即使按礼制进行死葬、祭祀,但如果在其过程中缺少孝心,那也不被认为是真正的孝。B. 对传统孝道进行批判与反思,既有助于传统孝道本身的创新,也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C. 为适应中华文化与时俱进的特点,我们在继承传统孝道时可以进行大胆的损益和变革。D. 批判传统孝道的具体要求和把握其根本精神,二者相互作用,我们应重视二者的联系。参考答案 C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