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

上传人:wei****08 文档编号:13366042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生物三轮精选训练(16)及解析一、选择题1、在“细胞学说”最初创立时,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构成B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C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D1665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虎克发现了细胞,并创立了细胞学说【答案】D2(2017安徽合肥质检)核酸是生物的遗传物质,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下列有关核酸和ATP的叙述正确的是()ADNA的合成只能在细胞核中进行BDNA和ATP含有的化学元素不相同C艾滋病病毒的核酸由核糖核苷酸组成D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只存

2、在于拟核的DNA上C对于真核生物而言,DNA合成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还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中进行,对于原核生物而言,DNA合成主要发生在拟核,A错误;DNA和ATP都由C、H、O、N、P组成,B错误;艾滋病病毒的核酸是RNA,RNA的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C正确;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存在于拟核的DNA和质粒DNA上,D错误。3(2017太原一模)植物叶片中有一种酶,是叶片中含量最高的蛋白质,其功能是催化反应C5CO22C3。由此推断这种酶()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中B在低温环境中会失活,导致光合速率降低C是固定CO2的关键酶,其催化活性可能比其他酶低D由叶绿体中的基因控制合成,与细胞核基因无关C本

3、题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酶的特性等,意在考查考生在理解和获取信息方面的能力,难度中等。题干反应是二氧化碳的固定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在低温下,酶的活性受到抑制,但酶的空间结构并没有改变,故低温下酶不会失活;该酶是固定二氧化碳的关键酶,根据该酶在叶片中含量最高,推知该酶的活性可能比其他酶的活性低;根据题中的信息,不能确定该酶是由细胞核基因控制合成的,还是由叶绿体基因控制合成的,或者由两类基因共同控制合成的。4(2017山西四校联考)正常情况下,同一动物体中染色体组数一定相等的细胞是()A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B减数分裂各时期的细胞C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减数

4、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D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变化,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难度中等。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加倍,染色体组数也加倍;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的染色体组数是减数第一次分裂的一半;有丝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是体细胞的两倍,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断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染色体组数与体细胞相同。5(2017日照调研)某生物个体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为YryRYRyr3322,若该生物自交,则其后代出现纯合子的概率是()A6.25% B13%C25%D26%D本题考查遗传概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在理解和计算方面

5、的能力,难度中等。该生物自交,产生的纯合子类型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YYrr:3/103/109/100、yyRR:3/103/109/100、YYRR:2/102/104/100、yyrr:2/102/104/100,四种纯合子所占比例共为26/100。6(2016江苏高考)下图中甲、乙两个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各有一条发生变异(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个体甲的变异对表现型无影响B个体乙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C个体甲自交的后代,性状分离比为31D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表现型无异常B个体甲的变异属于缺失,影响表现型,A错误;个体乙发生的变异是倒位,减数分裂形成的四分体异常,呈

6、“十字型”,B正确;含缺失染色体的配子一般是败育的,故其后代一般不会发生性状分离,C错误;个体乙染色体没有基因缺失,但发生倒位,表现型异常,D错误。7某校生物研究性学习小组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理论上, b和c中不应具有放射性B实验中b含少量放射性与过程中培养时间的长短有关C实验中c含有放射性与过程中搅拌不充分有关D实验结果,ad中有少量的放射性,bc中有大量的放射性 【答案】A【解析】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所以离心后,理论上b中不应具有放射性,32P标记DNA进入到细菌体内,分别在沉淀物中,因此上清液c不含有放射性,A

7、正确;搅拌的目的是将蛋白质外壳和细菌分开,若该过程搅拌不充分,则会导致部分蛋白质外壳吸附在细菌上,并随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使沉淀物中含较高的放射性,若搅拌充分,则沉淀物中的放射性较低,B错误;试验2,由于外壳没有放射性,因此搅拌不充分,上清液也不会含有放射性,C错误;实验结果,bc中有少量的放射性,ad中有大量的放射性,D错误。8、(2017河南八市质检)如图为某病的发病原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属于人体免疫疾病中的自身免疫病B.激素A能够促进垂体细胞代谢,使激素B合成增加C.图中所示抗体和激素B对甲状腺的作用效应可能相同D.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

8、B该病为自身抗体对甲状腺攻击形成,属于自身免疫病,A正确;血液中激素A(甲状腺激素)反馈作用于垂体,抑制垂体分泌B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图中所示抗体和促甲状腺激素都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相同受体,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C正确;使用免疫抑制剂能够抑制细胞甲产生该抗体,有效缓解该病患者的病症,D正确。9(2017山东师大附中模拟)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B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C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竞争关系D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失去

9、优势地位C年龄组成能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不能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种群密度能够反映种群在一定时期的数量,A正确;记名计算法一般用于统计个体较大和种群数量有限的群落的丰富度,B正确;蝌蚪密度过大时,成年蝌蚪分泌有毒物质杀死幼年蝌蚪,属于种内斗争,C错误;从草本阶段到灌木阶段的演替过程中,草本植物逐渐失去优势地位,灌木变成优势种,D正确。二、非选择题10、 一个正常眼色的果蝇种群由于受到射线照射,出现了两只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一:果蝇A纯合正常雄果蝇F1中40正常()38褐眼()42正常()实验二:果蝇B纯合正常

10、雄果蝇F1中62正常()62褐眼()65正常()63褐眼()实验三:实验二中F1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F2中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综合上述实验结果,请回答:(1)果蝇A发生的突变是_(填“显”或“隐”)性突变,且该突变具有致死效应,突变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请解释实验一出现异常比例的原因,用遗传图解表示(基因D、d表示)。(2)果蝇B发生的突变是_(填“显”或“隐”)性突变,该突变也具有致死效应。果蝇B的突变发生在_染色体上,理由是_。(3)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则褐眼的遗传遵循_定律,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

11、的概率是_。【解析】(1)实验一中,F1雌、雄果蝇正常眼褐眼的比例不同,说明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实验一的F1雌果蝇中,正常眼褐眼的比例为11,雄果蝇都为正常眼,判断突变基因为显性,且纯合时出现致死现象。(2)实验二中,F1雌、雄果蝇正常眼褐眼的比例都为11,说明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为隐性突变,F1雌、雄果蝇都应该为正常眼,因此判断突变为显性突变。(3)实验三的F2雌、雄果蝇正常眼褐眼的比例为12,说明突变基因有显性纯合致死效应。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因此褐眼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让果蝇A(bbXDXd)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BbXdY)杂交,后代出现褐色眼果蝇(B_和bbXDXd)的概率为1/21/21/32/3。【答案】(1)显X(答性染色体不恰当)遗传图解如下图(遗传图解要完整、规范)褐眼雌果蝇A正常雄果蝇PXDXdXdY F1XdXdXDXdXdYXDY 正常雌褐眼雌正常雄死亡 1 1 1 1(2)显常实验二与实验三中子代眼色性状与性别无关(3)基因的自由组合2/3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