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5827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X 页数:51 大小:3.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痛经课件PPT(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主讲 邹本领 赤峰市红山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 痛经 概念 妇女正值经期或经行前后 出现周期性小腹疼痛 或痛引腰骶 甚则剧痛昏厥者 称为 痛经 经前或经期仅有小腹或腰部轻微的胀痛不适 不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者 则属经期常见生理现象 周期性的经期疼痛是常见的并且发生于大多数月经周期 痛经常伴有腰骶痛 恶心 呕吐 头痛或腹泻等 分类 原发性痛经 无盆腔器质性病变 也称功能性痛经 常见于年轻未产女性 继发性痛经 指盆腔器质性病变导致的痛经 如盆腔炎 子宫内膜异位症 子宫内膜息肉 子宫腺肌病 宫腔粘连 宫颈狭窄等引起的月经期疼痛 多发生于育龄期妇女 诊断要点 病史经行小腹或者少腹疼痛 伴随月经周期规律性发

2、作 或有不孕 盆腔炎 宫腔手术史 症状腹痛多发生于行经第1 2天或经期前后1 2天 可呈阵发性痉挛性或胀痛下坠感 疼痛可引及全腹或腰骶部 或外阴 肛门坠痛 亦可见于小腹连股内痛 严重者可出现面色苍白 出冷汗 手足发凉等晕厥现象 现代医学治疗痛经 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有效率达70 最好于开始出现疼痛症状 月经来潮甚至来潮前1 2天开始服药 可连续服药至疼痛消失后停药 如果于疼痛时间段用药 有时难以控制疼痛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仅用于严重的痛经 但副作用影响了它的常规和长期使用 受体兴奋剂疗效不太满意 且有心悸 颤抖等副反应 因而未被普遍采用 钙通道阻滞剂副作用有头痛 心悸 血压降低等 手术是

3、有效的 子宫切除术对治疗痛经有效 不过不适于有生育要求的妇女 妇科疾患与脏腑经络 病在冲任督带治在肝肾心脾重在调理气血 肾藏精 主生殖与发育肾主藏精肾之精气化生天癸 肝主藏血主疏泄 心主血脉主神志 脾主运化主统血 上腘内廉 循股阴 入毛中 环阴器 抵小腹 挟胃 属肝 络胆 上贯膈 布胁肋 循喉咙之后 气血相依 1 督脉 循行 起于小腹内 下出于会阴部 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 上达项后风府 进入脑内 上行巅顶 沿前额下行至鼻柱 主要病候 脊柱强痛 角弓反张 脊柱强直 昏厥 后溪穴通于督脉 八髎穴 位置 骶椎 又称上髎 次髎 中髎和下髎 左右共八个穴位 分别在第一 二 三 四骶后孔中 合称 八穴 虚寒

4、 艾灸瘀滞 刺血拔罐 2 任脉 循行 起于小腹内 下出会阴部 向上行于阴毛部 沿着腹内 向上经过关元等穴 到达咽喉部 再上行环绕口唇 经过面部 进入目眶下 承泣穴属足阳明胃经 主要病候 疝气 带下 腹中结块等证 男子患七疝 女子患瘕聚 列缺穴通于任脉 中极 关元 石门 气海 阴交 神阙 水分 任脉起于胞中 行于身前 沿正中线上行 对于阴经气血具有调节作用 有 阴脉之海 之称 任脉阻滞不通则经闭 任脉不通 气血失养则宫寒不孕 带下色白 气滞瘕聚则少腹积块 胀满疼痛 游走不定 任脉不通 肝经气滞 则睾丸胀痛 疝气 任主胞胎 能调节月经 促进女子生殖功能 维持妊娠 任脉虚衰不能妊养胞胎 则胎动不安

5、少腹坠胀 阴道下血 甚或滑胎 任脉虚衰 不能调节月经测月经愆期或经闭 或淋漓不尽 任脉虚衰 气血失于濡养 则头晕目花 腰膝酸软 舌淡 脉细无力亦为虚衰之象 3 冲脉 循行 起于小腹内 下出于会阴部 向上行于脊柱内 其外行者经气冲与足少阴经交会 沿着腹部两侧 上达咽喉 环绕口唇 主要病候 腹部气逆而拘急 气逆腹痛 15腧穴 会阴 阴交 任脉 气冲 足阳明 横骨 大赫 气穴 四满 中注 足少阴 肓俞 商曲 石关 阴都 通谷 幽门 足少阴 督 任 冲脉皆起于胞中 同出会阴 称为 一源三岐 其中督脉行于腰背正中 上至头面 任脉行于胸腹正中 上抵颏部 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相并上行 环绕口唇 公孙穴通于冲脉

6、冲脉起于胞中 下出会阴后 从气街部起与足少阴经相并 夹脐上行 散入胸中 冲 要冲 要道 之义冲 指古人在身前垂挂饰品的带子 与冲脉在胸腹前面循行特点相仿 1 冲脉能调节十二经气血 故称 经络之海 十二经之海 和 五脏六腑之海 2 冲 任脉盛 月经才能正常排泄 故又称血海 起着 渗诸阳 灌诸精 温肌肉 生毫发 的作用 3 协同任脉 主胞宫以妊产胎育 临证指南 血海者 即冲脉也 男子藏精 女子系胞 三 病候 素问 骨空论 冲脉为病 逆气里急 难经 二十九难 冲之为病 逆气而里急 临证指南 不孕 经不调 冲脉病也 冲脉发生病变 可出现1 逆气不能上行而致腹内拘急疼痛 2 生殖泌尿系统病症 4 带脉

7、循行 带脉者 起于季胁 回身一周 如束带然 起于季胁部的下面 斜向下行到带脉 五枢 维道穴 横行绕身一周 主要病候 腹满 腰部觉冷如坐水中 腹胀 腰无力如坐水 4腧穴 带脉 五枢 维道 足少阳 足临泣穴通于带脉 带 在古代多指 官僚贵族腰间系的大带 与带脉横行腰腹之间 回身一周 带脉 约束诸脉 约束纵行诸经脉 使起到协调和柔顺作用 带脉不引可出现各种功能弛缓 痿废的病症 如 腰酸痛 腹胀 腹痛引腰脊及生殖器官病 如 阳痿 遗精 崩漏 带下等 带之为病 腹满 腰溶溶若坐水中 经络学说 一 阐释病机变化1 传递病邪 1 外邪通过经络内传脏腑 2 脏腑之间疾病通过经络相互传变2 反映病变二 指导临床

8、诊断1 循经诊断2 分经诊断 对症选穴 1 指导针灸推拿 1 指导循经取穴 2 指导推拿按摩2 指导药物治疗 药物归经 取穴 痛经的病因病机 实证 冲任 胞宫气血阻滞 不通则痛 气滞血瘀 寒湿凝滞 湿热瘀阻虚证 冲任胞宫失于濡养 不荣而痛 肝肾亏损 气血虚弱 阳虚内寒 证候分型 实 气滞血瘀肝郁气滞 气滞血瘀 瘀阻胞宫 冲任 经期气血下注冲任 胞宫气血更加壅滞 不通则痛 寒湿凝滞内伤于寒 或过于贪凉 或久居阴湿之地 风冷寒湿客于冲任 胞宫 以致胞宫 冲任气血凝滞 湿热瘀阻经期 产后 包括堕胎 小产后 摄生不慎而感湿热之邪 湿热与血相搏结 流注冲任 蕴结于胞宫 阻滞气血 经前 经期气血下注冲任

9、胞宫气血更加壅滞不畅 发为痛经 证候分型 虚 阳虚内寒素禀阳虚 阴寒内盛 冲任 胞宫失于温煦 经期气血下注冲任 寒凝血脉 使经血运行迟滞 发为痛经 气血虚弱脾胃虚弱 化源不足 或大病久病或大失血后 气血俱虚 冲任气血虚少 经期 经后血海气血更加空虚 冲任 胞宫失于濡养 兼之气虚血滞 无力流通 因而发生痛经 肝肾亏损多因禀赋虚弱 肝肾本虚 或因多产房劳 损及肝肾 精亏血少 冲任不足 胞宫失养 经期 经后血海更虚 冲任 胞宫失于濡养 而致痛经 辨证论治 痛在经前 经期之初 中多属实 痛在月经将净或经后多属虚 疼痛剧烈 拒按 掣痛 绞痛 灼痛 刺痛多属实 隐隐作痛 坠痛 喜揉喜按多虚 辨证论治 痛甚

10、于胀 血块排出疼痛则减轻或刺痛 持续作痛者多为血瘀 胀甚于痛 时痛时止者多为气滞 绞痛 冷痛得热痛减多属寒 灼痛得热痛增多为热 痛在两侧少腹病多在肝 痛在腰际病多在肾 治疗原则 痛经的治疗原则 以调理冲任 胞宫气血为主 月经期调血止痛以治标 平时辨证求因以治本 同时应因时治宜 气滞血瘀证 主要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胀痛拒按 经血量少 行而不畅 血色紫黯有块 块下痛暂减 乳房胀痛 胸闷不舒 舌质紫黯或有瘀点 脉弦 治法 理气行滞 化瘀止痛 方药 膈下逐瘀汤 医林改错 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枳壳延胡索五灵脂丹皮乌药香附甘草膈下逐瘀行气滞 台乌香附延胡枳 甘草丹皮芎归芍 逐瘀桃红配灵脂 气血瘀滞的针灸疗

11、法 气滞血瘀 经行不畅 故块下痛减 舌紫黯或有瘀点 脉沉弦或涩 均为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 行气活血 祛瘀止痛 以足厥阴肝经穴为主 处方 内关 三阴交 膈腧 血海胸协痛甚者 加外关 肝俞 恶心呕吐者 加太冲 公孙 小腹剧痛者 加次髎 阳虚内寒证 主要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 喜按 得热则舒 经量少 经色黯淡 腰腿酸软 小便清长 舌淡胖 苔白润 治法 温经扶阳 暖宫止痛 方药 温经汤 金匮要略 加附子 艾叶 小茴香 吴茱萸当归芍药川芎人参生姜麦门冬半夏牡丹皮阿胶甘草桂枝 阳虚内寒的针灸疗法 阳虚弱 虚寒内生 冲任 胞宫失于温煦 气血运行不畅 以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 喜按 得热则舒 经量少 经色暗淡 或

12、经下膜块 腰腿酸软 小便清长 主治 温补阳气以任督二脉为主艾灸 气海关元命门 寒湿凝滞证 主要证侯 经行小腹冷痛 得热则舒 经量少 色紫黯有块 伴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 苔白 脉细或沉紧 治法 温经散寒除湿 化瘀止痛 方药 少腹逐瘀汤 医林改错 加苍术 茯苓 小茴香干姜延胡索没药当归川芎肉桂赤芍蒲黄五灵脂少腹逐瘀小茴香 芎归桂花与干姜 延胡灵脂蒲黄没 祛寒化瘀效力强 寒湿凝滞的针灸疗法 寒湿之邪客于胞宫 血与寒结 冲任阻滞 经血流行不畅 故小腹冷痛 热能胜寒 得热寒凝之气则散 瘀滞稍通故痛减 血得寒则凝 故经量少 色紫黯有块 寒湿之邪伤人阳气 脾阳不振 则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 苔白 脉沉紧 均为寒湿

13、内阻 气血瘀滞之象 治法 散寒除湿 温经止痛 以任脉 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 四渎 三阴交 地机 形寒肢冷 小便清长则艾灸关元 肾俞 腰痛 身痛者 加肾俞 大杼 神疲气短者 加灸百会 气海 湿热瘀阻证 主要证候 经前或经期小腹灼热胀痛 拒按 经色黯红 质稠有块 平素带下量多色黄 或平时小腹痛 经来疼痛加剧 或伴低热起伏 小便黄赤 舌紫红 苔黄而腻 脉滑数或涩 治法 清热除湿 化瘀止痛 方药 清热调血汤 古今医鉴 加红藤 败酱草 薏苡仁 清热调血治痛经 温热瘀结两皆清 桃红四物连莪术 延胡丹附腹痛轻 肝郁湿热的针灸疗法 肝郁气滞 经行不畅 故经前或经期小腹疼痛 甚则痛及腰骶 湿热下注 蕴结于胞宫

14、 故小腹灼热 经行量多质稠 色鲜或紫 有小血块 带下黄稠 肝经郁滞 则兼乳胁疼痛 湿热下注膀胱 则小便短赤 舌红 苔黄腻 脉弦数 为肝郁湿热之象 治法 清热除湿 行滞止痛 以足厥阴肝经穴 足太阴脾经穴为主 处方四渎 三阴交 太冲 天枢 行间小腹灼热者 加曲泉 经夹血块者 加行间 气血虚弱证 主要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 喜按或小腹及阴部空坠不适 月经量少 色淡 质清稀 面色无华 头晕心悸 神疲乏力 舌淡 脉细无力 治法 益气养血 调经止痛 方药 圣愈汤 兰室秘藏 去生地 加白芍 香附 延胡索 人参黄芪当归川芎熟地黄生地黄圣愈芎归二地黄 参芪合用脾复旺 生化有源气血足 痛经自除复安康 气血亏

15、虚的针灸疗法 气血虚弱 血海不足 胞脉失养 故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喜按 经量少质薄 气血不足 则神疲肢倦 气血不能上奉于脑 则头晕眼花 气血不能营心 则心悸气短 摄淡 苔薄少 脉细弦 均为气血亏虚之象 治法 补益气血 调经止痛 以任脉 足太阴脾经经穴为主 处方 气海 足三里 脾俞 三阴交 子宫 小腹冷痛者 加气冲 关元 肝肾亏损证 主要证候 经期或经后小腹绵绵作痛 经行量少 色黯淡 质稀薄 腰膝酸软 头晕耳鸣 舌淡红 苔薄 脉沉细 治法 益肾养肝 缓急止痛 方药 调肝汤 傅青主女科 当归白芍山茱萸巴戟天阿胶山药甘草经后腹痛调肝汤 滋水涵木气自安 归芍阿胶淮山药 巴戟山萸及炙甘 痛经的其他疗法 药

16、物外敷 将药物研成细末布包外敷肚脐或小腹及痛处主方 香附30克元胡15克当归45克片姜黄10克可用于气滞血瘀型的痛经 寒湿凝滞加吴茱萸30克 湿热郁滞加川楝子6克乌药15克 虚寒 艾绒做衬垫 暖腰腹 1 羊肉当归生姜汤羊肉一斤 当归一两 生姜二两 将当归 生姜用清水洗净后切碎 羊肉剔去筋膜 入沸水锅内焯去水后 切碎备用 取砂锅改用文火烧约1 5小时至羊肉熟烂即可 功效 具有益气补血 温中祛寒的作用 适合阳虚 血虚体质者食用 痛经 食疗方用于气血虚弱 阳虚内寒 痛经 食疗方用于气滞血瘀 2 元胡益母草煮鸡蛋 元胡15克 益母草30克 鸡蛋2个 将以上3味加水同煮 待鸡蛋熟后去壳 再放回锅中煮20分钟左右即可饮汤 吃鸡蛋 功效 通经 止痛经 养血 痛经 食疗方用于气血不足偏虚寒 3 乌豆蛋酒汤 乌豆 黑豆 60克 鸡蛋2个 黄酒或米酒100毫升 将乌豆与鸡蛋加水同煮 喝汤吃鸡蛋 功能 调中 下气 止痛 适用 妇女气血虚弱型痛经 痛经 食疗方用于寒湿凝滞 4 姜艾薏苡仁粥 干姜 艾叶各10克 薏苡仁30克 将前两味水煎取汁 薏苡仁煮粥至八成熟 入药汁同煮至熟 服取粥汁 功效 温经 化瘀 散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