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

上传人:l**** 文档编号:13365500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5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3329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考点资料全(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本课程最核心的问题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语文课程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四条基本理念是: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六十年代 -加强双基。七、八十年代 -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九十年代 -素质教育 。新世纪 -语文综合素养。)20世纪60年代强调打好基础,提出“双基”;20世纪七、八十年代强调能力,提出“培养能力,发展智力”;90代以后,素质教育的思想渐渐深入人心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对语文性质的认识:“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

2、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语文同时具有工具和人文的双重性质。首先,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交际是人类特有的解决社会联系任务的活动,实现交际的工具有多种,但最重要、最有效、使用最广泛最方便的工具是语文。这种重要的工具性质表现在外延上,指语文贯穿在人类的一切交际活动中;从涵看,则指语文实现着人类交际的各种重要的功能,主要包括:概括和传递信息的功能;自我表现的功能;根据不同的对象施加影响的功能;自我教育的功能;创新功能。同时,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要素中最重要的是精神要素,它主要指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艺术、伦理道德以及价值观念等,其中尤以价值观念最为重要。作为文化要素之一的语文,是文化

3、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能够表情达意,在人类的交际活动中起着沟通的作用;语文是文化积淀和贮存的手段;人类借助于语文实现文化沟通和互动,从而推动文化发展和创造文化;文化的各个方面主要通过语文反映和传播。通过使用语文从事精神活动和社会活动,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文化,是人类特有的属性。建国以后对语文课程性质和任务长期的争论不断。20世纪90年代以前,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思想性关系的争论,20世纪90年代以后,又集中在对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的争论。对语文课程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说,思想性说,工具性与思想性说,人文性说,工具性与人文性说。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基础教育的改革,国家教育部2001年颁

4、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的性质和任务作出比较科学的界定,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功能,决定它对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奠基作用,也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建国后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发展的历史。从建国到1992年,我国一共颁发了六套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反映了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语文教育界对小学语文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和教学容等不同的认识;语文课程的四条基本理念,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

5、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即针对“知识为中心”或“知识能力为中心”,提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生既要形成知识和能力,又要掌握过程和方法,形成情感、态度、价值观;针对“复现为中心”,提出“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强调通过熏感染和语文实践,提高学生感悟、体验、积累、运用和独立思考的能力;针对“教师为中心”,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针对“课本为中心”和“课堂为中心”,提出“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提倡大语文教育观,建构课外联系,校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课程体系,使课程资源由“窄”变“宽”,由“死”变“

6、活”。语文课程的10项总目标及分学段目标提出的新要求。同1993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要求相比,分学段目标有如下变化: 汉语拼音降低了要求,减少了容。 重提识字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强调阅读的兴趣、积累和语感。 把“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 将小学阶段的“作文”改为“习作”。 增加了综合性学习。语文教育的特点,即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应该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

7、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素养的核心是语感,语感的培养是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着眼点和归宿处。语文课程要引导学生加强感悟,加强体验,加强积累,加强运用。三个维度的目标在课程总目标中的体现。总目标中1-3项侧重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3-5项侧重于“过程和方法”的目标,6-10项侧重于“知识和能力”目标。但是三维目标在总目标中不是截然分立的,而是相互融合的,例如在6-10项中同时提到不少“过程和方法”的目标。语文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涵包括:首先,这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第二,是形式和容的统一。第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必须

8、寓教于文。对语文课程来说,每一篇教材都只是一个学习的案例,应当先从识字辨句到了解思想容,再从思想容进而研究用词造句、篇章结构等表现技巧,通过表现技巧的分析,必须加深对思想容的理解。语文素养是一种涵丰富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以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言积累、审美情趣、思想品德、行为态度、思维能力、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语文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首先要注重熏感染、潜移默化。这是语文课程最基本的教育方式。语文

9、课程蕴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情感因素,语文学习对学生情感的触动,心灵的震撼,往往会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师要切实把握教材等教学资源中的情感因素,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受到熏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同时要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一方面要看到,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决不是外在的、附加的任务,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容。另一方面也不能忽视,语文课程中的教育要因势利导,要结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贯穿在学生学习语言的实践活动中。 现行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教学大纲的重要区别具体表现如下:(1)更加重视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2)更加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学习体验。(3)更加强调语文课程的人文价值。(4)更加关

10、注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语文教育的连贯性。在课程目标中把九年义务教育分为四个学段,分别提出了四个学段的阶段目标。这样的结构组合,既能够反映语文课程阶段性,又能够加强其一致性与连贯性,对落实语文课程总目标是非常有利的。语文课程标准从语文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到具体容和形式提出的要:第一,鲜明的时代性。第二,丰富的文化涵。第三,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第四,突现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第五,要有开放性和弹性主要的识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六种:根据音形义的特点确定教学重点;简化字形记忆的的心理过程;调动多种器官识记生字;字义教学以了解课文中的意思为重;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规律;寓识字于游戏之中。写字教学策略主要包括五种:重

11、视培养习惯;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重视写字基本功的训练;重视示和指导;坚持持之以恒的训练汉语拼音教学策略主要包括四种:利用形象教学拼音字母;联系儿童的语言读准拼音;通过编儿歌的方式学习拼音;通过游戏方式学习拼音我国传统的阅读教学经验是:熟读成诵;学思结合;博览群书。我国当代重要的阅读教学实验,应了解其各自的特点和成果:“情境教学”实验强调利用形象激发学习动机,把学习活动与情感活动相结合;“以名家名篇为主体组织阅读教学”的实验重在探索积累优秀语言文字,增强文学素养;“尝试教学”实验突破教师为中心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主“先练后讲,先学后教”;“大量读写,双轨运行”实验探索了在不

12、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有效提高语文学习效率;“感悟教学”实验则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要目的,注重联系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阅读的整体感悟。阅读教学的对话理论。从人文的角度考察阅读教学,可以把阅读看作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具有一种高尚的精神品格。而阅读教学则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含有多重对话关系和深厚涵,这种对话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学生分别与文本的对话,二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在四种对话形态中,教师都得转变观念和方法,才能有所作为。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活生生的人的相互关系”,教学策略有四种:1注重人文熏2加强语言实践3倡导自主学习4建设开放课堂“加强语言实

13、践”的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段话强调的是应该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而不是靠讲解和接受语文知识。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语文实践主要是多读,以及在多读的基础上的感悟、积累、运用。阅读技能只有在阅读实践中才能形成,个性化的理解、体验、感悟也只有在读中才能实现。阅读教学要求真务实,必须坚持以读为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保证学生

14、的课堂阅读时间和阅读质量,提倡适量的、有效的课外阅读,读思结合。多读是阅读教学的基础。阅读教学要让小学生在多读的基础上情有所感,理有所悟。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增强形象感受,减少理性分析,恰当地创设情境,通过品读和想像、联想,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再现形象。从重理解到重积累,是我国中小学阅读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很难立竿见影,一蹴而就。重积累,就是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多读多背,允许他们随着阅历的增长去逐步加深感悟。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另外,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复述、组织形式多样而又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练习,也有利于学生的

15、语言积累。运用语言的实践是学生形成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比如扩展阅读是阅读能力的运用。要加强读写结合和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综合运用训练。小学作文训练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包括知识技能训练、心理能力训练、思想容积累、语言交际功能发展等子系统。在这些系统中,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起主导作用,是动机系统,是小学作文训练的主线。动机决定手段,容决定形式。每一种语言的交际功能都具有相应的语言形式和手段。语言交际功能的发展是由各年龄段的主导活动所决定,具有明显的年龄特征。不同的年段有不同的训练形式和容重点,有不同的训练要求。低年级学生主要从事读、写、算入门活动和游戏活动,主要发展初步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

16、言功能;中年级学生主要从事比较系统的读、写、算活动,发展比较系统地概括、传递信息和自我表现的语言功能;高年级学生主要从事人际交往活动,发展根据不同对象施加影响和自我教育的语言功能。按这条主线进行作文教学,可有重点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即一二年级进行用词、造句的训练,三四年级进行片断训练,五六年级进行简单的篇章训练。在作文过程中,思维活动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但在各个学段应该有训练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发展想象能力,三四年级重点发展观察能力,五六年级重点发展抽象概念思维能力。同时在各年段都要注意培养创造思维能力。思想容的积累在各学段也可以突出重点,例如一二年级重点了解大自然变化的初步知识,学习人类的一些基本美德,三四年级重点学习日常生活各个局部的知识,注重观察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五六年级则重点参加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和阅读优秀文艺小说,学习按照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念来处理人际关系。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