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

上传人:qingbi****02000 文档编号:13365498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2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5版项痹病中医诊疗的解决方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病名:项痹病 西医病名:神经根型颈椎病二、诊断(一)疾病诊断参照2009年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1具有根性分布的症状(麻木、疼痛)和体征。2椎间孔挤压试验、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3影像学所见与临床表现基本相符合。(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疼痛,颈椎活动受限,稍有活动即可使颈肩臂部疼痛加重,疼痛剧烈时难以坐卧,被动以健肢拖住患肢,影响睡眠。2缓解期:临床主要表现为颈僵,颈肩背部酸沉,颈椎活动受限,患肢串麻疼痛,可以忍受。3康复期:颈肩部及上肢麻痛症状消失,但颈肩背及上肢酸沉症状仍存,受凉或劳累后症状加

2、重。(三)证候诊断1风寒痹阻证:颈、肩、上肢窜痛麻木,以痛为主,头有沉重感,颈部僵硬,活动不利,恶寒畏风。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紧。2痰湿阻络证:头晕目眩,头重如裹,四肢麻木,纳呆。舌暗红,苔厚腻,脉弦滑。3血瘀气滞证:颈肩部、上肢刺痛,痛处固定,伴有肢体麻木。舌质暗,脉弦。4气虚血瘀证:颈臂刺痛,痛处固定,上肢麻木乏力,头晕目眩,面色晦暗。舌质淡暗有瘀斑,苔少,脉细涩。5气血亏虚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悸气短,四肢麻木,倦怠乏力。舌淡苔少,脉细弱。6肝肾不足证:眩晕头痛,耳鸣耳聋,失眠多梦,肢体麻木,面红目赤。舌红少苔,脉弦。(四)鉴别诊断1肩凝病:以肩关节疼痛、屈伸活动不利为主症。2落枕:

3、因睡时头颈姿势不当所致,起床后感项强作痛,病程短而易愈。三、治疗方案(一) 针灸疗法 1、血瘀气滞证治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颈夹脊 天柱玉枕 风池 大杼 肩井、肩髃 曲池 外关 合谷 后溪 膈俞 双侧取穴,肩髃、曲池 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艾灸取穴:大杼 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

4、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2、风寒痹阻证治法:祛风散寒,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颈夹脊 天柱玉枕 风池 大杼 肩井、肩髃 曲池 外关 合谷 后溪 至阳 双侧取穴,风池、曲池 外关用泻法,大杼、后溪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艾灸取穴:大椎 至阳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

5、“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3、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颈夹脊 天柱玉枕 风池 大杼 肩井 肩髃 曲池 外关 合谷 后溪 脾俞双侧取穴,肩髃、曲池 外关用泻法,肩井、脾俞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艾灸取穴:肩井 脾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

6、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4、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肾阳虚证:针刺取穴:颈夹脊 天柱玉枕 风池 大杼 肩井、肩髃 曲池 外关 合谷 后溪 脾俞 肾 俞 百会双侧取穴,大杼、脾俞、肾俞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艾灸取穴:脾俞 肾俞双侧取穴,用DAJ-10

7、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针刺取穴:颈夹脊 天柱玉枕 风池 大杼 肩井、肩髃 曲池 外关 合谷 后溪 膈俞 脾俞 百会双侧取穴,膈俞、脾俞用补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

8、。艾灸取穴:膈俞 脾俞 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6.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针刺取穴:颈夹脊 天柱玉枕 风池 大杼 肩井、肩髃 曲池 养老 合谷 后溪 膈俞 脾俞 双侧取穴,肩髃、曲池 外关用泻法,余穴平补平泻法,电针连续波中等强度刺激,以患者舒适为度,留针30分钟

9、,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艾灸取穴:大杼 膈俞双侧取穴,用DAJ-10型多功能艾灸仪将专用隔热垫(内含艾绒)置入艾腔内按实,应用绷带固定于治疗部位。打开电源开关,将连接灸头的插头,插入主机插座中,按下“启动”开关,调节输出枢纽,从低档开始,5-10分钟后,旋转“测温转换”观察每组输出温度(0100),以患者温热舒适为度,治疗自动定时20分钟。每日1次,7-1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1-2天。(二)手法1松解类手法(1)基本手法:头颈部一指禅推法、点按法、滚法、拿法、揉法、推法、叩击法等。(2)通调督脉法。(4)牵引揉捻法。(5)拔伸推按法。 2整复类手法(1)旋提手法

10、。(2)定位旋转扳法。(3)旋转法。(4)其他颈椎微调手法:冯氏脊柱(定点)复位法、龙式手法、达摩堂犀牛望月手法等。(三)牵引疗法(四)其他外治法中药贴敷、熏蒸、刮痧、拔罐、针刀疗法、穴位埋线、穴位注射、中频电、微波针、磁热疗法等。(五)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1风寒痹阻证方药:羌活胜湿汤加减。组成: 羌活15g 独活15g 藁本10g 防风10g 炙甘草6g 川芎12g 蔓荆子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2痰湿阻络证治法:祛湿化痰,通络止痛。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组成:制半夏9g 白术12g 天麻15g 茯苓15g 橘红12g 甘草6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3血瘀气滞证治

11、法:行气活血,通络止痛。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组成:熟地黄20g 当归15g 白芍12g 川芎10g 桃仁10g 红花9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4.气虚血瘀证治法: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方药:补阳还五汤加减。组成:黄芪30g 归尾10g 赤芍12g 地龙6g 川芎12g 桃仁12g 红花9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5气血亏虚证治法:益气温经,和血通痹。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组成:黄芪20g 芍药12g 桂枝12g 生姜10g 大枣10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6肝肾亏虚证治法:补益肝肾,通络止痛。方药:肾气丸加减。组成:熟地黄20g 怀山药15g 山茱萸10g 丹皮

12、10g 茯苓12g 泽泻10g 桂枝12g 附子6g(先煎)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特色协定方:采用清代名医钱文彦伤科补要补肾壮筋汤合陈无择三因司天方之丑未年备化汤加减:组成:熟地20g 当归20g 怀牛膝20g 杜仲20g 五加皮20g 续断20g 山萸肉9g 白芍10g 茯苓12g 葛根30g 桑寄生30g 菟丝子10g 骨碎补20g 木瓜15g 附子9g 乌梅9g 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六)辨证选择中成药:根据辩证选择盘龙七片、壮骨伸筋胶囊、颈痛颗粒、仙灵骨葆胶囊、珍牡肾骨胶囊、云南白药胶囊、大活络丸、小活络丹、疏血通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注射用银杏达莫、注射用灯盏花素

13、等中成药口服或静滴。(七)运动疗法 颈椎功能训练:以颈部伸肌训练、柔韧性与系统性训练为主要目的的各类功法操。 (八)对症治疗: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脱水、止痛、营养神经等药物对症治疗。四、疗效评价(一)评价标准 临床控制:治疗后症状体征消失,颈椎活动正常,治疗后症状积分0-1分,疗效指数90。 显效:治疗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颈椎活动基本正常,能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疗效指数70,90。 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有所改善,颈椎活动基本正常,参加正常活动和工作能力改善,疗效指数30,70。 无效:治疗后症状体征与治疗前无明显改善,疗效指数30。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一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二)评价方法 临床表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