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65169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时期我国对外开 放战略新取向文章教学教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战略新取向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实行了正确的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成为推动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机制和动力,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进入新世纪以后,中国经济内部与外部都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变化,对对外开放也提出了新要求。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成为中国处理对外经贸关系,引领对外开放战略调整的基本指导思想。一、当前我国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的调整经济增长由出口导向型向内需主导型转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以出口导向为重要支撑点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有力地拉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加快了我国经济的国际化进程,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提升了经

2、济质量。但由于外贸依存度迅速提高,也加大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风险。为保持经济的长期快速健康增长,我国对当前以出口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适度调整,在保持对外贸易适度增长、提升产品出口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实施内需主导发展战略,通过开发国内市场、促进国内消费来拉动经济的可持续增长。把经济发展的增长动力由过多依赖出口转移到内需、出口、投资“三驾马车”上来,尤其是发挥内需对经济发展的主要拉动作用。外贸由大幅超前增长向与国民经济平衡增长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贸增长在很大程度上锁定在出口创汇和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等短期目标上。正是基于这样的目标导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鼓励出口的财政、税收等政策措施,使外贸出

3、现了大幅超前增长。但是,随着国内经济发展的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加上当前持续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以及日益多样的贸易摩擦,单纯关注外贸总量的增速和增长显然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在提升国家经济整体竞争力和确保宏观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等更高层面上来规划外贸发展的方向,使出口贸易增长由主要依靠价格竞争、数量扩张及片面追求速度转向提高质量、效益和优化结构以及对外贸易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方向上来,成为新时期我国改变外贸增长方式的战略举措。如2007年7月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抑制外贸出口的过快增长,缓解我国外贸顺差过大带来的突出矛盾,同时,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抑制

4、“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出口,促进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和进出口贸易的平衡,减少贸易摩擦,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利用外资政策向重点支持科技进步和新兴产业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在一系列鼓励利用外资政策的激励下,中国利用外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过分强调利用外资也带来了诸如外资投向不合理、质量不高、破坏市场公平竞争等负面效应。为此,近年来,我国对利用外资政策进行了调整。这些政策调整并非限制外资在中国的发展,而是限制不利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外资。这些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政府限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大的外资项目的政策导向,也反映了中国政府鼓励高新技术、资源

5、节约和环境保护型项目等新兴产业的政策导向。可见,过去以吸引外来资本为主的政策目标,已逐步转向改善国内资源配置效率,并基于资源、环境、安全等要素考量的外资政策。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发布的中国利用外资“十一五”规划称,中国将进一步推动利用外资从“量”到“质”的根本转变,使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弥补资金、外汇不足切实转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上来,更加注重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可见,追求外资质量及外资结构的优化、实现利用外资与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和谐统一,已成为我国吸收外商投资的基本出发点及指导原则。外经贸管理由被动遵守国际贸易规则向主动适应、利用国际规则转变、建立

6、和完善保障外贸健康发展的公平、合理的贸易制度和法律体系。我国“十五”期间,世界经济经历了由繁荣跌至低谷并逐渐走向复苏的过程。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稳定性,增大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困难和风险。我国加入WTO后,也面临着国内外市场开放度增大带来的压力和挑战。在上述背景下,对外贸易取得的骄人成就,除了经济快速增长的带动以外,还得益于我国外贸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和发展。首先,加强了外贸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加快了对外贸易管理的法制化进程,通过清理、修订和新颁布有关法律、法规(尤其是颁布和实施新的对外贸易法),我国的外贸管理走上了与国际规则接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法制化轨道;其次,全面放开外贸经营权,初步形

7、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外贸经营制度,为外贸发展增添了生机与活力;第三,发展与完善利用外资政策,深化对外开放,在修改与完善原有外资法的基础上,制定了有关开放服务贸易领域的法规和规章,提高了利用外资的水平及质量,投资带动贸易效果显著;第四,制定与实施了贸易救济法律法规制度,初步建立起应对贸易摩擦的“四体联动”机制,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较为稳定的制度环境;第五,稳步推进出口退税和汇率机制改,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贸易促进体系逐步形成。二、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指导思想及目标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领导集体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在进入全面对外开放的历史新阶段之后,中国政府将

8、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对开放战略和开放体制的优化和调整,探索新的开放目标和开放理念,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 应以优化国家战略,完善国内开放布局为重点,努力提高中国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效益,以实现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1. 指导思想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谐发展,就是要力争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的指导思想就是要倡导和谐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人本经济观。人是社会发展的本质,发展的终极价值不是经济的单方面增长和简单的善待环境,而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使全体人民获得幸福,以人为本的发展符合社会发展的最终目标和价值标准,只有把人自身的

9、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社会各方面的发展才有意义;坚持绿色发展观。建立更加严格的资源和环保标准,禁止引进资源消耗高、污染排放高的外资项目,限制出口高能耗产品和紧缺的资源型产品。积极推广资源节约、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国际技术合作,积极引进和推广应用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保技术,鼓励外资企业采用先进技术,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产业;坚持合作共赢观。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发展,不同国家经济之间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加强,对“合作共赢”的追求也日益凸显。把“合作共赢”作为社会统一的价值观并得到绝大多数价值主体的认,既需要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也需要政府通过持续不断的

10、宣传教育来促进,更需要理论界对“合作共赢”的内容、本质及其表现形式进行深入的阐发和解释。合作共赢经济观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之必需,也是人类社会发展之必然。2基本目标我国已是贸易大国,但还不是贸易强国,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战略应致力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使我国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迈进。党的十七大报告在提到如何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具体路径和措施时,明确提出“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这是新时期对外开放的重要主题,也是促进我国由进出口大国转变为进出口强国的指导思想。向贸易强国迈进,对内来说,应加快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我国产业国际竞争力,创造品牌优势,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

11、竞争力。促进进口与出口的协调发展,应在制造业做大做强的同时,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对外开放水平;对外来说,意味着在国际经济舞台上,我们要有全球视野、大国责任感,致力于建立公平非歧视性开放型经济体制,致力于互利共赢,在自身经济发展的同时,兼顾其他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承担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国际责任,为人类和平做出更大贡献。因此,我国开放型经济应确立以下基本目标:建立内外部经济协调发展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这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作用。统筹国内

12、国际两个大局,就是要建立内部与外部经济协调发展体系,重点应实施内需主导战略。实行内需主导战略应处理好两个重大关系:一是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在保持合理的、相对稳定的投资水平的前提下,需要更加重视扩大消费的作用,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二是扩大国内就业和提升国际分工层次的关系。在某些有自主创新能力和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努力提升有关产业在国际分工链条中的位置。突出强调产业技术进步战略、制度创新战略和人力资源优先开发战略,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充分有效发挥我国巨大的经济增长潜力,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建立进出口贸易协调增长体系。上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出口退税、外

13、汇分成、外贸承包经营、出口奖励等一系列政策,90年代实施了“大通关”、外贸发展基金、出口信贷、出口信用保险等措施,扩大出口基本上是我国外贸发展政策的单一目标。自从2001年年底中国加入WTO以来,我国的贸易政策出现了“中性化”趋势。这种趋势在出口方面体现为对出口补贴的取消,在进口方面则体现为重视程度越来越提高。尤其2006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多年来首次明确提出在保持出口和利用外资合理增长的同时,“积极扩大进口”,标志着我国外贸战略由出口导向型外贸发展模式向扩大出口和进口并重的更加平衡的对外贸易政策转变。在贸易顺差不断扩大、外贸环境趋紧、贸易摩擦激化的背景下,积极扩大进口,促进进出口贸易

14、的协调增长应成为扩大对外开放、我国保持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目标。建立一、二、三产业均衡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有利于实现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效益的提高,从而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一、二、三产业能否协调发展,对我国国民经济建设有着什么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是: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滞后,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关系还不协调。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情况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第一产业,特别是农业;调整和提高第二产业,着力加强能源、交通等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中共十六

15、大报告又指出:“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年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扩大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这对于提升国内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我国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应逐渐改变制造业占较大比重的状况,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结构逐步形成更加重视服务贸易、三大产业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三、新时期我国开放型经济的重点战略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目标是从开放型大国到开放型强国,在经济全球化和日益竞争的条件下,我们应当更加明确地把全面开放作为2

16、1世纪的基本国策,构筑中国对外开放新优势,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使中国在世界经济和谐发展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鉴此,应重点实现以下战略突破:以质取胜战略。新时期以质取胜战略应找到新的突破点,重点可放在开拓新型模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方面。2006年以来,国家推出新的加工贸易政策,在引导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也采取了一系列的综合措施,包括加工贸易由单纯加工向产业链高端发展,向设计、研发、品牌、服务等环节延伸,及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过多消耗资源的产品出口等。新时期,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战略应注重开拓新模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即调整加工贸易的发展模式,推动加工贸易产业链向上游研发设计、中游集约发展、下游营销服务延伸;鼓励和引导加工贸易企业自主创新,逐步从代加工向代设计和自创品牌发展;引导加工贸易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向实行封闭管理的特殊区域转移。新加工贸易战略可起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推动进出口贸易均衡发展的综合效应作用。协调发展战略。重点在于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