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

上传人:tang****xu1 文档编号:13364296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3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金融危机下我国工业的发展(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融危机下的中国工业发展周子学 二 九年五月 第一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第二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第四部分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汇报内容 第一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的现状 一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 2008年 工业实现增加值12 9万亿元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 9 目前 我国工业增加值占世界的比重已达8 5 以上 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位居世界第三位 制造业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实现增加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 占全球的比重达到了14 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制造大国 中国工业有172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其中 粗钢 水泥 玩具 彩电 空调

2、电话等产品产量分别占世界的35 48 70 45 67 和50 主要国家制造业增加值 万亿美元 二 中国的工业大而不强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工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但同先进国家相比 仍然存在增长方式粗放 结构不尽合理 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依赖进口 出口产品以初级制成品为主 大量落后产能亟需淘汰 企业综合竞争力不强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航天 纺织 轻工 轨道交通设备 石油炼制等产业具有较强的自主创新能力 拥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知名品牌 是我国拥有较强竞争优势的主导产业 通信设备 家用电器 船舶 军用飞机 钢铁 有色等产业在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基础上 技术创新能力有明显提高 具备一定的国际竞争力 装备制造

3、 汽车 电子等产业尚未掌握核心技术 高精尖加工能力和重大技术装备制造比较薄弱 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空间仍较大 大型民用客机 集成电路 半导体专用设备 大型科学仪器等产业主要依赖购买国外产品 技术创新薄弱 产业竞争力不强 三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 我国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不断增强 2008年 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已达42 9 是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近年来 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略微下降 但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滑至42 8 工业产品出口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了97 7 工业对国家税收

4、的贡献率达到了50 1999 2008年中国工业对GDP的贡献 四 中国工业成为社会就业的重要领域 近十年来我国工业部门每年约新增就业人口300万 到2007年 全国工业行业就业已超过1 2亿人 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就业达到7875万人 工业部门吸纳就业人数的比重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2007年工业部门吸纳就业人数占全社会总就业人口的比重为15 6 低于农业和服务业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我国工业企业停产 半停产情况增多 新增从业人数下降 同比少增三成 尤其是电子制造业新增从业人数下降六成 我国就业结构变化趋势 我国工业就业人口变化 五 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随着我国工业规模

5、的发展壮大 工业产品贸易持续快速发展 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2007年 我国对外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的比重已达7 7 比1999年提升了4 5个百分点 位居世界第三 仅次于美国和德国 在这其中 工业制成品贸易是最主要的部分 一直保持了87 左右的贸易进出口总额 在出口方面 200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额达到11348亿美元 仅次于德国 11476亿美元 占世界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的11 9 1999 2007年中国对外贸易情况 五 中国工业品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不断上升 1999 2007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规模及占世界的比重 六 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工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2008年下半年以来

6、国际金融危机通过对出口 消费和投资的传导机制对我国工业经济产生全面影响 工业增速大幅回落 全球市场需求的极其疲软和一系列利空因素的叠加效应释放 导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大幅下降 国际原材料和大宗产品的价格暴跌以及有效需求不足 导致我国多个行业产能过剩问题日益突出 金融危机的日益加深以及对实体经济渗透的加剧 导致我国工业领域的投资需求不足与融资困难并存现象明显 全球经济不景气对国内就业形势造成较大压力 失业率可能面临着上升趋势 金融危机对发达国家的市场和企业产生了巨大冲击 这也为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跨国并购提供了历史性机遇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分月增速 第二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面临的主要

7、问题 一 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竞争优势看 我国工业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价格优势上 主要来源于低成本的生产要素 我国制造业雇员月平均工资大约是美国的1 22 法国的1 16 日本的1 23 德国的1 23 韩国的1 14 我国工业用地平均价格大约是商业用地的1 5 居住用地的1 3 我国工业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和污染治理费用也明显低于西方发达国家 一 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难以支撑整个新型工业化进程 从国际竞争态势看 这种基于要素成本的竞争优势将难以支撑我国实现工业化的伟大使命 粗放型增长带来了沉重的资源环境压力 中国的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步减弱 越南 菲律宾等国成本更低我国

8、劳动力价格上升人民币升值税制改革新劳动合同法实施 可被征用的用地日益减少环境污染治理成本快速上升工业品在国际贸易中遭受的摩擦阻力越来越大 二 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长期粗放型的增长方式使我国工业发展面临着资源 能源日益紧缺 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严峻局面 我国单位GDP能耗8 33标准油吨 万美元 大约是美国的4倍 日本的7倍 德国的6倍 韩国的3倍 我国炼钢 水泥 乙烯等综合能耗分别比国际先进水平高21 45 和31 我国矿产资源的总回收率为30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足60 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 二 资源环境约束下传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我国正处在工业化

9、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 高投入 高消耗 高污染 低产出的粗放型工业发展道路已难以为继 发达国家的阻挠和制约 根据欧盟EuP指令 如果不提升产品节能水平 到2010年我国约有八成的家电产品将不能进入欧盟市场 欧美等一些发达国家纷纷指责中国消耗了过多的世界能源和资源 是新殖民主义者 资源环境的约束 我国GDP约占世界的5 5 但消耗的能源占世界总量的15 钢铁占30 水泥占54 我国工业有机水污染物排放量 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已经处于世界第1位 二氧化碳排放量居世界第2位 我国环保监督部门认为每年因污染造成的成本大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 三 工业化进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我国的国情和工业化道

10、路的特殊性 决定了劳动就业问题在未来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地位 从供给看 每年大约有1000万人需要从农村中转移出来 新增大学毕业生约600万人 加上需要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其它人员 每年需要安排就业的约达2000万人以上 从需求看 按经济增长保持8 至9 的速度 每年可新增800至900万个就业岗位 加上补充自然减员 可安排就业1200万人 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左右 从供需平衡看 年度劳动力供求缺口仍然在800万人左右 三 工业化进程中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受到不断增长的巨大就业压力问题的制约 我国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接近50 但从就业结构来看 第二产业就业

11、仅占全国就业人口的26 8 近十年来 我国工业增速高达10 左右 而同期工业部门就业人口的增长率却只有2 左右 高增长并没有带来高就业 呈现出 无就业增长 的变化态势 四 适应市场化要求的工业管理体制仍在探索过程中 我国现行工业行业管理体制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存在管理分散 弱化甚至缺位的现象 从微观上看 企业制度不健全 从宏观上看 土地 水 能源 矿产等价格形成机制不尽合理 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 散 乱 差现象还一定程度存在 市场诚信体系和监管体系还不健全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 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工业管理的缺位问题 然而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落到实处 如何通过规划 标准和政策等手段来引导 规范 监测和

12、服务整个行业的发展 仍然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第三部分 中国工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一 目标体系 2020年我国工业化发展的目标体系 1 三次产业结构 2008年 中国的三次产业结构为11 3 48 6 40 1 尚处于工业化加速推进的时期 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规律和国际先进经验 未来几年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将会稳步提升 而工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将会缓慢下降 根据美国 英国 日本等国产业结构演进的规律 预计到2020年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将会进一步优化升级 调整为7 43 50 2 能耗指标 目前 我国的单位GDP能耗大约是世界平均水平的3 1倍 是OECD国家和地区的4 3倍 是日本的9倍

13、 根据 十一五 规划 十一五 期间我国单位GDP能耗降低20 左右 即从2005年的1 22吨标煤 万元下降到2010年的0 98吨标煤 万元 根据当前各行业节能减排任务的完成情况 并结合我国资源环境状况的客观要求 预计到2020年 我国单位GDP能耗指标将会进一步下调到0 85吨标煤 万元左右 达到本世纪初世界先进水平 3 劳动生产率 目前仍然较为低下 不仅远远低于发达国家 在发展中国家中也处于较低水平 以制造业为例 2006年我国劳动产出率为3505美元 人 相对于发达国家 大约是美国的1 26 日本的1 19 韩国的1 11 相对于发展中国家 我国大约是巴西的1 3 巴基斯坦的1 2 2

14、 印度尼西亚的1 2 4 预计到2020年 我国制造业劳动产出率将上升到38000美元 人左右 总体达到上世纪90年代日本的水平 4 城镇化率 2008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为44 9 正处于城镇化的加速发展期 根据国际经验 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种对数曲线的相关关系 根据我国GDP和人口的增长预期 21世纪头20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仍然会以较快速度增长预计 到2020年我国城镇化水平将达到55 每年将提高0 8 1个百分点 5 重工业比重 2008年 我国重工业所占比重为70 5 近十年来 我国重工业呈现快速增长势头 工业增长再次形成以重工业为主导的格局 预计未来我国消费品工业将会得

15、到快速发展 并进一步改善轻重工业的比例关系 到2020年重工业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调整为58 左右 6 高技术产业比重 200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11621亿元 占制造业的比重为14 3 高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发展的先导性产业 一直推动着我国制造业整体的高速发展 近年来 我国高技术产业产业化步伐明显加快 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未来我国高技术产业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预计到2020年 我国高技术产业占制造业的比重将达到18 二 中国工业地位 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已经建立了雄厚的基础 迅速融入了全球经济体系 对于国际贸易的依存度也越来越大 中国的优秀制造企业如联想 海

16、尔 华为等 已经开始走向全球 中国国内市场也已经国际化 尽管中国工业发展依然存在许多深层次问题 但总体上看 中国工业竞争力正在不断增长 在国际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未来中国工业要走出一条转型发展之路 不断提升和稳固在国际产业竞争中的地位 并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 第四部分 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的主要措施 一 对本次金融危机的认识 我国的货币 银行和资本市场体系相对独立 没有金融衍生产品 同时 我国的金融经过十多年的改革 经历了处理坏账 财政注资 海外上市的过程 已经具备应对危机的良好基础 总体运行是稳定 健康的 中国的危机是输入型的危机 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 我国经济受到的主要影响是在实体经济 特别是东部沿海地区 外向型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而中国整个金融体系是稳健安全的 1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稳定的影响较为有限 2 我国工业产品仍存在广阔的国际市场开拓空间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我国工业产品出口仍然面临下行风险 从发达国家市场看 虽然发达国家经济仍在下滑 需求相对萎缩 但是并不等于不能开拓这些市场 更不等于没有市场 我国工业产品仍存在国际市场开拓空间 从新兴市场看 由于具有较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