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93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武汉市规划国土局“十一五”信息化发展规划(讨论稿)在武汉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武汉市规划国土局通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已建成覆盖全局各部门的网络信息系统,初步实现了规划国土管理的信息网络化、办公自动化、决策智能化和政务公开化,建立了面向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电子服务渠道。特别是“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数字武汉”、“数字规划”和“数字国土”工程,构建了全市多源、多尺度、多时态的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促进了规划国土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提高了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根据全市统一部署和工作要求,结合本局实际,提出“十一五”期间的规划国土信息化发展规划。一、“十五”期间的工作回顾“十五”期间,按照2000年全局

2、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的“四化”要求,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一)建成了三个层次的网络体系“十五”期间建成了三个层次的计算机网络体系:一是联接市局机关、分局、事业单位、开发区分局以及远城区规划国土管理部门的全市规划国土政务内网;二是与武汉市市委、市政府,湖北省建设厅、国土资源厅等上级和业务主管部门联接的电子政务外网;三是联接Internet的、面向公众服务的公网。“十五”期间局系统共投入约2000多万元加强了硬软件配套建设,目前共拥有计算机1000余台套,打印机、绘图仪等外设400余台套,ARCGIS、MAPGIS、ORACLE等大型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软件,网络存储总量达10T。2003年我局作为

3、全国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试点单位,在公安部、省公安厅、市公安局网监部门指导下,开展了等级保护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了网络安全措施,改善了网络运行环境。(二)办公自动化系统在全局得以广泛应用“十五”期间,我局逐步实施了以“政务公开、分段办理、计时限时、计算机支持”为主要特征的窗口服务制工作模式,开发了涵盖规划国土管理全部内容的业务办公自动化系统,推行了规划国土二级管理一体化电子审批,实现了全局系统的数据传递和信息共享,建成了“规划国土政务管理信息平台”。为贯彻行政许可法,还开发了内部业务管理运行和督察子系统,建立了审批时限的督办机制。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了管理和工作模式的革命

4、性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2001年我局获得国家建设部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三)各项专题系统及应用系统取得丰硕成果城市规划方面,完成了城市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辅助设计信息系统,规划道路与市政信息管理信息系统等建设工作,建立了交通规划数据信息库和交通预测模型。土地管理方面,建立了全市现状数据库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土地利用数据库建设和更新调查项目的工作组织和成果应用被国土资源部称为“武汉模式”并在全国推广,地籍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土地定级估价系统通过国土资源部验收。城市勘测方面,建立了涵盖了基本比例尺地形图、地下管线以及工程勘察等专题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天汉”系列基坑软

5、件设计系统、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处理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基本建成GPS连续运行多基准站系统,为基础地理信息的采集自动化奠定了基础。规划国土综合管理方面,完成了数字武汉城市空间数据集成建库工程,建立了规划国土管理综合应用与决策支持系统并得到广泛应用,(四)建成的公众信息服务平台受到领导和社会好评规划国土公众信息服务系统是我局面向社会、面向公众服务的一个平台,2004年度列入武汉市政府科教兴市目标,是武汉市电子政务工程“十项重点应用项目”之一,系统以“数字武汉规划国土在线”为核心,包括大屏幕公示、触摸屏查询、语音信箱等公众服务子系统,向社会提供多层面、全方位、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2001年开通了“数字武

6、汉规划国土在线”国际互联网站,2004年进行了全面改版,建立了网上“二室二厅一站”,建成并在全国首创了“在建项目查询”、“四线控制规划查询”、“规划拆迁信息发布”等有特色的精品栏目,规划国土信息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五)“数字武汉”研究建设初见成效我局根据市领导2000年“以市规划局为主,先起步地理信息网建设,为全市的建立做准备、试点、先行”的批示精神,启动了“数字武汉”研究建设工程,提出了“数字武汉”建设的总体框架和工作思路,开展了“数字武汉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建立了“数字武汉空间地理信息平台”,开展了其在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六)信息化基础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一是

7、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取得进展,编制了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数据分类与编码方案、武汉市规划国土局依法行政手册;二是对数据采集、处理和管理的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解决了多源、多尺度数据的采集、集成和有效利用等技术问题;三是对规划国土管理信息的开发利用进行了研究,制定了信息共享的规则。通过“十五”期间的努力,目前我局已经基本完成信息化技术装备和基础设施建设,覆盖全局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畅通,各类业务软件平台的应用系统覆盖到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通过数字武汉建设研究和空间数据基础设施的建设工程,我局引领全市“数字武汉”建设,构建起以“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即数据管理中心,政务管理平台、数字武汉空间地理

8、信息平台和规划国土公众服务平台)为主要内容的规划国土信息化技术体系,成为服务武汉城市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促进政务公开、提供便民服务必不可少的数字化基础设施。虽然全局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不小进展,但离领导的要求、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需要迫切解决。一是局系统各单位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各单位之间的硬软件环境、技术水平和投入情况参差不齐。二是已建立的各类信息系统应用尚不充分,系统应用深度和覆盖面均有欠缺,使信息系统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三是信息共享和交换尚有不足,“信息孤岛”依然存在。四是信息化建设人才不足,特别是分局和远城区局的信息化专门队伍尚不健全。二、“十一五”信息化建设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

9、)指导思想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数字武汉”建设为导向,坚持科学发展观,建立完善“数字规划”和“数字国土”,加快推进规划国土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升规划国土管理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决策智能化、政务公开化以及服务社会化水平,提高规划国土行政审批效能和服务能力,为武汉市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做贡献。(二)建设方针按照“统一领导、统筹规划,统一标准、信息共享,服务管理、面向社会”的指导方针,加强全局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组织和规划,全面推进信息共享,为规划国土管理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三)发展目标到2010年,信息化技术在全市规划国土系统各部门得到广泛应用,

10、使我局信息化工作继续保持在全国同行业的先进地位。具体目标是: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化、决策智能化、政务公开化以及服务社会化,即:1电子政务系统在全局行政和业务管理中得到广泛应用,行政审批效能大幅提高,全局电子政务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2全局信息网络资源系统得到高效利用,建立完善信息资源管理、分发和服务机制,实现全局信息共享;3充分整合规划国土和相关各类信息资源,建立规划国土决策模型,开展空间数据仓库建设,基本实现决策智能化;4深化“数字武汉规划国土在线”建设,采取多种形式,依法适时公开规划国土政务信息,推进公众参与,适应社会对规划国土信息的需求;5推广数字武汉地理空间信息在全市各行业的应用,整合全

11、局力量,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市场的发展,促进地理空间信息市场化。四、“十一五”信息化工作任务“十一五”期间的信息化工作任务可以概括为“一个中心、两项工程、三个系统、四个体系”,具体如下:(一)“一个中心”:建立完善规划国土数据交换中心数据中心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构架与核心,由覆盖全市规划国土系统数据库、数据库运行环境和相应的网络系统组成。数据中心是我局数据存储和管理中心,对各类规划国土数据进行有效存储、管理、运行和维护;是电子政务平台的基础,为规划国土电子政务平台和各类政务管理信息应用系统提供运行环境;是信息共享交换服务中心,在上级政府、同级政府部门间实现各类数据的交换。(1)管理与维护数据中

12、心运行环境。随着数据资源、用户需求的增加和技术发展,对运行环境进行必要的升级改造,保证数据接收、数据处理、数据更新和数据使用等功能的正常发挥。(2)建立完善数据中心管理制度。包括系统管理、数据汇交、数据接收、数据安全、设备管理、文档资料管理等一系列内容。通过强化制度措施,逐步形成权威的规划国土数据统一接收入口和发布出口。(3)采用国际上通用的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标准。使用基于可扩展标记语言标准的信息交换技术和网络服务等事务处理技术。遵循面向对象的数据库结构化查询语言、可扩展标记语言等有关标准提供通用的应用程序接口,实现异构系统环境下的信息共享。(4)逐步建立信息目录、定位体系。按照有关标准和程序

13、,运用搜索技术、导航技术,建立信息目录和检索系统,实现对分布式的信息进行统一检索和定位,逐步形成信息的联合目录体系,有效实现信息共享,为政府和社会公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5)建立和完善信息交换和服务体系。建立由信息交换协议标准、发布服务标准以及信息交换服务平台组成的信息交换和服务体系,提供包括信息检索、信息交换和信息发布等多种形式的服务。(6)开展对异构信息的整合。通过采用标准化语言、方法和服务,在信息基础架构平台上进行信息整合,并加载搜索、访问、分析、内容控制等增值服务,以提高工作效率,实现信息共享。(7)加强对各类规划国土信息的加工与处理。制作和生产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类数据产品,提供

14、以信息为基础的各种增值信息服务内容,使之既成为规划国土管理与决策的基础,又满足全社会对信息更深层次的需要。(8)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局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按照要求建立与部、省、市的信息交换接口。应用流量工程、网络协议分析、应用协议分析、网络设备性能监测等技术手段不断提高网络系统的可信、可控、可管理程度。建立数据异地备份系统,保障系统安全。(9)完善网络安全攻防子系统,保护网络层的安全,提高客户端计算机的信息安全性。按照国家和全市统一要求应用PKI/CA系统,为规划国土电子政务的各级业务应用系统的身份认证、权限管理、数据传输提供安全技术保障。(10)逐步开展规划国土数据仓库建设研究,开展数据挖掘的研

15、究与实践,为决策服务,深化标准、策略、政策和机制研究,形成数据资源丰富、制度标准健全、安全保障完备、服务质量可靠的规划国土数据资源体系。(二)“两项工程”:金土工程和城市数字化工程1金土工程根据国土资源部统一要求,“金土工程”从2005年开始启动,计划至2010年。结合我局实际,我局“金土工程”的主要任务是:(1)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以建设用地审批管理信息系统为主线,有效集成土地利用规划、建设项目用地审批、土地开发整理、土地执法监察、遥感监测、生态退耕和农业结构调整等信息系统,建立耕地保护国家监管系统,形成高度集成的网络化耕地保护业务运行系统、决策支持系统和耕地保护信息化监管体系,实现对

16、耕地的动态监测,及时掌握耕地占补、结构调整和违法用地等情况,为耕地保护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支持。以全市地籍权属调查为契机,建立武汉市地籍管理数据库和信息系统。(2)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以矿产资源规划管理信息系统、储量管理系统、矿业权管理信息系统为基础,有效集成其他矿政业务系统建立矿产资源国家安全保障系统,形成高度集成的网络化矿产资源安全保障业务运行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过程的有效监管和调控。(3)建立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建立武汉市地质灾害预警预报及应急指挥系统,提高处理突发事件能力。开展地质灾害远程会商与应急指挥信息系统、灾害综合区域分析与预警信息系统、野外应急调查数据传输信息系统和地质灾害调查数据库、防灾预案数据库、地质灾害防治区划数据库、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库、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及灾害反馈数据库、地质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