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43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8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8课 三国鼎立(第1课时)【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掌握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历史作用、曹操能够统一北方的原因、赤壁之战曹操失败的原因以及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 通过本课的学习,提高学生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复述能力。同时,通过曹操一胜一败原因的分析,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历史史实和文学艺术作品中描述的情节的比较,提高学生对历史事实和文学创作的分辨能力目标达成:通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每一历史事件的发生,都有其客观条件。但是,人们的主观能动性,特别是符合实际情况的主观能动性也起着重要历史作用。通过对曹操、诸葛亮等历史人物的

2、评价,使学生认识到评价历史人物时,主要应该看他是否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 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请回答:(1)这句话是谁说的?生活在什么时期?(2)他的著作是什么?内容如何?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创境激趣】利用课前黄色板块导入新课【自学导航】 1、 三国时期,( )船队曾到达( ),加强了内地和台湾地区的联系。2、 曹操以少胜多,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赤壁之战 C官渡之战 D长平之战3、形成三国鼎立局面的重要战役是(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长平之战4、成语“三顾茅庐”,主要讲述的是( )A、曹操请许攸 B、孙权任周瑜为将军C、刘备请诸葛亮出山 D、周瑜请黄盖【合作探究】 官渡、赤壁之战的时间、双方、结果。【强化训练】 三国的名称、建立时间、建立者、都城。【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同上【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