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403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久仰民族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9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1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2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3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学习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学习难点:通俗讲解各位思想家的主张二前置自学:(认真预习课文,并在课本中划出相关内容且牢固记忆)1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孔子:(1) 时期的孔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2)思想政治上的主张:提出 “ ” 的学说。主张“ ”,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 ”。反对 和 。(3)教育上的成就:创办 ,广收 。注意“ ”。教育学生要有 的学习态度,要 。

2、要求学生 ,以便 。2思想家老子:(1) 时期的老子,是 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 里。(2)老子的主要观点是什么?3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 ”的活跃局面。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不同学派称“ ”。(1)墨家的创始人是 ,他主张“ ”、“ ”。(2)儒家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 。他的观点主要有:提出 ,笼统地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 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 ,要按 ,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3)道家的代表人物是 ,他主张顺其自然,“ ”。(4)法家的代表人物是战国末期的 ,他的观点有:主张 。提倡 。提出建立 的封建国家。(5)兵家

3、的鼻祖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 ,他著的 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他的军事格言是“ ”。三交流展示,老师精讲点拨四小组合作、探究、交流:通过学习本节课,你学到了几位思想家?你最喜欢哪一位?为什么?五师生小结 六、当堂达标(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孔子死后,他的弟子们把他的言论整理成下面哪一部书( )A春秋B尚书 C论语 D礼记2下列思想家属于同一个学派的是( )孔子 墨子 庄子 荀子A B、 C D3“为政以德”是下列哪家学派的思想(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4主张“兼爱”“非攻”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孔子 D墨子5下列哪种主张是韩非子的思想( )A施

4、仁政于民 B实行“法治” C“道法自然” D“兼爱”6下列各家学说对战国时期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 )A老子的学说 B孔子的学说 C墨子的学说 D韩非子的学说7在诸子百家中,既是儒家代表人物,又具有唯物主义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荀子8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春秋无义战 B社会急剧变化 C生产力迅速发展 D各学派激烈辩论9下列哪位思想家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子(二)非选择题:(共50分)10填表题: 诸子百家简表学派代表人物代表著作主要思想墨家孔子“民贵”“君轻”,仁政庄子法家11简答题:战国时期为什么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1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阅读后,请回答:(1)这句话出自哪一部书?这部书记在了谁的言论?(2)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3)这句话使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阅读后,请回答:(1)这是谁的道德观念?他是什么时期的人?(2)他是哪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这家学派出他之外,代表人物还有谁?(3)他还有哪些主张和思想?七学后记(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