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40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新人教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末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友情提示:所有答案都必须填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答在试卷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2“稻花香里说丰年”,河姆渡原始居民最早栽培的农作物是 A水稻 B粟 C荞麦 D黍 3孙中山诗句“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神州大地地大物博 B中国人民勤劳勇敢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 D炎黄子孙开拓创新4禹得到民众的爱

2、戴,被尊称为“大禹”,是缘于A打败蚩尤 B教民开垦耕种 C创造文字 D治水有功5在历史学习和探究过程中,最有证明力的是A人们的回忆 B原始的遗存C媒体的报道 D史家的记载6年代尺数轴记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诞生的年代是 A B C D 7“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孔子周游列国”的故事家喻户晓。与“诸侯”“列国”的产生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 行省制8“工匠精神”是指工匠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能体现这种精神,并且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为A B C D9右图是我国一项出土文物的拓本,这种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1

3、0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时期 B秦汉时期 C三国时期 D南朝时期 11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括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大败。下列成语与他有关的是A卧薪尝胆 B老马识途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12战国时期社会发生急剧变化,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以下连线正确的是A道家老子“无为而治” B法家韩非子“以法治国 ” C墨家墨子“仁政” D兵家荀子“知己知彼,百战不殆”13孔子曾说:“冉求做事总是退缩,所以我激励他勇敢去做;仲由行事勇气超人,所以我限制他太过刚勇。”这句话体现的教育理念是A为政以德 B以礼治国 C有教无类 D因材施教14“秦

4、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诗中描绘秦王A灭六国,统一全国 B自称皇帝,君临天下 C焚书坑儒,思想专制 D法律严苛,实行暴政15为加强中央集权,秦汉两朝设置的监察百官的官职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刺史 A B C D16假如穿越到秦朝,当时社会上流通的货币应该是A B C D17口号“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源自于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C楚汉之争 D黄巾起义18西汉初年,由于继续推行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一个大治局面,历史上称为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19为巩固大一统局面,汉武帝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打击豪强

5、地主 C实施“推恩令” D实行盐铁专卖 20东汉中期以后,社会趋于动荡,王朝走向衰亡,其主要原因是A减轻农民负担B皇帝专权C裁减官员 D外戚宦官交替专权21东汉时期,造纸工艺得到改进,纸的质量大大提高,这主要归功于A张衡 B班超 C蔡伦 D主父偃22在我国古代,有一项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麻沸散,其发明者是A张仲景 B.华佗 C. 吴普 D. 李时珍 23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学著作是A春秋B汉书 C后汉书 D史记 24下列表述符合史实的是A官渡之战中袁绍获胜 B孙刘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 C曹操建立魏国 D刘备派将军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25下图中形象地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示意图是

6、A B C D 26根据关键词“司马炎”“统一全国”“八王之乱”判断,这个政权是A西晋 B东晋 C前秦 D北魏2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与以下哪一著名战役有关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淝水之战 D马陵之战28魏晋南北朝时期,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不误农时”的农业科学著作是A齐民要术 B农桑辑要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29“历法天文计算精,圆周小数点分明。千年国外方求出,月后环山宇宙名。”这首诗称赞的历史人物是A张衡 B祖冲之 C郦道元 D顾恺之30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书法作品是A缀术 B洛神赋图 C女史箴图D兰亭集序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

7、,共5分。31以下是小历和小史同学关于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主要原因的讨论,你赞同哪位同学的观点?请说明理由。自然条件的优越是主要原因。北方人口南迁是主要原因。 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2题12分,第33题15分,第34题8分,共35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遭诬陷。商鞅起兵反抗,兵败被车裂。摘编自战国策等材料二鲜卑姓改为汉姓鲜卑姓改为汉姓拓跋元步六孤陆拔拔长孙贺兰贺达奚奚独孤刘丘穆陵穆尉迟尉(1)根据材料一,指出支持商鞅变法的国君。材料反映了

8、商鞅的哪些改革措施?(列举二例)(5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历史上哪次改革、哪项内容?这次改革取得了怎样的成效?(5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2分)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材料二 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摘自部编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汉“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2分)(2)根据材料二,中国沿“丝绸之路”输出和输入的物品分别有哪些(各举一例)?根据材料,概括丝绸之路的作用。

9、(7分)(3)如果要颁发开通“丝绸之路”最大贡献奖,你认为谁最有资格获奖?请你为他撰写颁奖词。(6分)34材料论述。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 摘编自余秋雨都江堰(1)材料中的“它”指的是什么水利工程?(2分)(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南平市2020学年第一学期七年级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说明命

10、题人:王 芬 杨有德 陈小燕 刘弈丹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题号12345678910选项BACDBACBAA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选项CBDACCBADD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选项CBDBDACABD二、辨析题(5分)31观点:赞同小史的观点。(2分)理由: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江南地区带来了大量的劳动力,和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生产技术,这是主要原因,而江南优越的自然条件只是为其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3分。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酌情给分)三、材料解析与论述题(32题12分,33题15分,34题8分,共35分)32(1)国君:秦孝公。(1分)措施:

11、严明法度;统一度量衡;废除井田制;鼓励耕织;奖励军功。(4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2)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1分)内容:改鲜卑姓为汉姓(改汉姓)。(1分)成效: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3分)(3)认识:改革是强国之路;改革要顺应社会发展潮流;改革要符合国情;改革要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以民为本;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能遇到重重阻力,有时要为改革流血牺牲;要学习改革家勇于创新,不畏艰难的精神等。(2分。答出其中一点或其它符合题意的答案即可)33(1)城市:长安;南海。(2分)(2)输出:丝绸、漆器。(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输入: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核桃、葡萄、石榴、苜蓿。(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作用: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贸易与文化交流;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人物:张骞。(2分)颁奖词:两次出使西域,不畏艰险;为丝绸之路的开辟立下汗马功劳,促进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相互了解与往来;具有不屈不挠,勇于探索的开拓精神等。(4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给分)34(1)工程:都江堰。(2分)(2)评分标准一等(56分):观点明确,2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34分。二等(34分):观点较明确,1分。史论结合较好,逻辑较清晰,23分。三等(02分):观点不明确或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