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386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灯塔市第二初级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2课时)》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2课时)【学习目标】 课标要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学生初步掌握中华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和正确认识我国古代民族关系奠定基础。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目标达成: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

2、民共同缔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学习流程: 【课前展示】两汉时期提高生产效率的科技发明有哪些?学习过程【创境激趣】利用课前导入框导入新课【自学导航】 1、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 )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2、( )年,汉武帝派( )、( )抗击匈奴,在漠北大败匈奴,经过( )的沉重打击,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抗衡。3、汉元帝时,( )入朝求亲,汉元帝把( )嫁给了他。4、秦汉时期,在我国北方,活跃着一个少数民族。它对开发祖国的边疆作出过重要的贡献,同时又长期威胁着秦汉政权,这个少数民族是()A匈奴B突厥C鲜卑D吐蕃5、汉

3、武帝时期一改过去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大举反击匈奴。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A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家昌盛,有能力对匈奴展开大规模的进攻B汉武帝时匈奴衰弱,无力抵挡汉朝的反击C汉武帝英明果断,雄才大略D汉武帝以前的皇帝软弱,不敢反抗匈奴【合作探究】 史书记载,昭君和亲后,“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1)材料中反映的是什么事?(2)当时的皇帝是谁?(3)有什么作用?【展示提升】 【强化训练】 1、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河套地区 B.河西走廊地区C.漠北地区 D.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攻势。率军出击匈奴的主要将领是()A窦固 B蒙恬C窦宪D卫青、霍去病3、下列事件中,使匈奴不能与西汉对抗的是( )A.汉武帝时对匈奴的反击B.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的漠北战役C.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D.昭君出塞和亲4、昭君出塞”的故事发生在()时A汉高祖 B汉武帝C汉元帝 D光武帝【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同上【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