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13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人教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2020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考试方式:闭卷考)班级 姓名 座号 提示: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时间分配,没填0分。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位于( )A浙江河漠渡 B北京周口店 C云南元谋 D陕西蓝田2、北京人已经会使用天然火,火在古代有什么功能( )烧烤食物 驱赶野兽 照明 驱寒A、 B、 C、 D、3、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B.山顶洞人C.河姆渡原始居民D.半坡原始居民4、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A火的使用 B原

2、始农业的产生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5、“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和“人面鱼纹彩陶盆”集中反映了我国远古时期( )A元谋人的生活状况 B北京人的生活状况 C河姆渡人的生活状况D半坡人的生活状况6、很多人同学喜欢吃米饭,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浙江河姆渡 B北京 C云南元谋 D陕西半坡7、“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20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黄帝 B炎帝 C蚩尤 D大禹8、“民主”一直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下列制度中,最能体现民主精神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私

3、有制 D等级制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C.周朝 D.秦朝 10、下列图片中,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 ) A B C D11、“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上图绝世青铜精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12、了解历史离不开文字记载。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13我国第一个有出土文字可考的朝代是(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4西游记中孙悟空手中的如意金箍棒,据说是上古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治水时所用的定海神针。这个人物就是传说中治水有功的部落联盟首领(

4、 )A尧 B舜C禹D炎帝15、“孔子周游列国”“烽火戏诸侯”,与“列国”,“诸侯”相关的西周政治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16、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主要是因为()A.农业重视使用肥料B.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C.水利工程的兴修D.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17、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发生的一场空前激烈的大战是()A.长平之战B.城濮之战C.桂陵之战D.马陵之战18、子彦在学校举办的演讲赛中引用中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观点: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这位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墨子 D韩非子19、孔子被尊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和

5、十大思想家之一,他创立了( )A道家学派 B儒家学派 C墨家学派 D法家学派2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主张的提出者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韩非子21、在学习“诸子百家”的活动课上,其中一组阐述了“仁”、“爱人”的观点。该组代表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兵家22、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学术繁荣局面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B.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C.各学派相互辩论D.各学派的思想后来发展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23、修筑于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

6、运河 D长城 24、根据史书记载,西周初年的国家有800多个,到了春秋初年,还剩下170多个,战国之初,只有十几个了。这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弱肉强食 B国家的数量越来越少 C统一 D适者生存25、统一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是A夏 B商 C西周 D秦朝26、“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于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夷平六国是谁,哪个统一称霸”歌曲出自电视剧( )A秦始皇B大汉天子C贞观之治D成吉思汗27、中国银行行徽(下图1)的外观设计灵感原自我国古代的一种钱币(下图2),这种形状的钱币最早在全国统一使用是在( ) 图1中行行徽 图2古钱币 A.唐朝B. 秦朝

7、C.宋朝D.清朝28、秦始皇巡游各地时,往往要刻石记功。当时,刻石用的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29、我国古代为抵御北方游牧民族骚扰,保护中原农耕文明发挥过重要作用的伟大工作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大运河 D.北京故宫30、七年级某班正在召开以“诚信”为主题的班会,最可能被用作正面论据的是( ) A大禹治水 B烽火戏诸侯 C立木为信 D卧薪尝胆二、辨析题(6分)31、中国文字的发展源远流长,汉字字形是在继承中发展的。甲骨文奠定了汉字的基础,它们记录和反映了夏朝的政治、经济情况。秦朝出现了全国规范文字小篆,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以上的说法正确吗?请说

8、明理由。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34分。其中第32题6分,第33题17分,第34题11分)32、儒学是中华民族宝贵的传统文化。请完成下列相关问题。(12分)材料一有一天,子路身着戎装来拜见孔子,问:“夫子,古时的君子,也是用剑来自卫的吧?”孔子答道:“古时的君子,用仁爱作为自己的护卫,虽然不出窄小的屋子,却知道千里之外的大事。有暴乱侵扰的人,应用仁义来使他们安定。这样,又须持剑使用武力呢?”子路听了非常敬佩,从此,就成了孔子的学生。材料二:孔子创办私学,求学的人不论贫富贵贱,他都招收,先后培养了3000多名学生,他很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内容,以便有新的

9、体会,提倡人们相互学习。选自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中国历史 (1)材料一孔子的言论体现了他的哪一主张?(2分)(2)根据材料二说说孔子是个好老师的理由。(2分) (3)今天同学们可以从哪本书中寻找孔子思想的光辉。(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王初并天下,自以为德兼山皇,功过五帝,乃更号曰“皇帝”,命为制,令为诏,除谥法。 李贽史纲评要材料二: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一法度衡石丈尺。史记材料三: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馀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 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史记材料四: 秦统一货币 秦统一文字请回答:(1)材料一中“初并天下”的“王”是指哪一个历史人物?(2分)

10、“并天下”有何意义?(3分)(2)材料二反映了秦朝建立后实行了哪些措施?(4分)(3)写出材料三中“长城”的东西起点。(4分)(4)请写出材料四中秦朝统一后规范使用的货币及文字字体名称。(4分)3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论语材料二 商鞅把小的乡邑合并为县,全国共设31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吏治理;挖掉土地上原有的标志、疆界,向土地所有者征收赋税,保障国家的财政收入。变法五年后,秦国富强起来。清回答:(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是谁?(2分)(2)材料二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哪两项措施?(4分)(3)仔细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思考春秋时期的齐国和战国时期

11、的秦国实现国富兵强方面的共同原因是什么?(2分)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3分) 2020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年段历史半期考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计60分)1-5 CDCBD 6-10 AAAAA 11-15 BABCB 16-20 DABBA 21-25 CDACD 26-30 ABBBC二、辨析题31、不正确。(2分)因为甲骨文反映的应该是商朝政治、经济情况,(2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2分)三、材料解析题(本题共2小题,共34分。其中第32题6分,第33题17分,第34题11分)32、(1) 仁(2分) (2)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

12、注意因材施教,重视对学生的引导;“温故而知新”;提倡人们相互学习。(答对一点就给分)(2分)(3)论语(2分)33、(1)嬴政(2分) 意义: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3分)(2)郡县制(2分) 度量衡(2分)(3)西起临洮,东到辽东(4分)(4)圆形方孔钱(或半两钱、圆形方孔半两钱)(2分) 小篆(2分)34、(1)齐桓公(2分) (2)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2分)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2分)(3)共同原因:都重视人才,进行改革。(2分)启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和培养人才,不断进行改革创新。(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