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4101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厦门市集美区灌口中学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15课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案 新人教版(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2、了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了解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过程与方法1、指导学生课前收集有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资料,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2、实施师生互动、小组探究式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新中国采取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我国赢得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建立新型、平等、和谐的国际新秩序做出了重大贡献。万隆会议的成功,赢得了广大亚非国家的理解和尊重,开创了外交新局面。2、了解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

2、学重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万隆会议。教学难点建国初美苏对华政策的不同和万隆会议上一些国家对中国的指责、攻击所揭示的国际关系的本质。教学方法讲述法 材料解析法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 1课时教 学 内 容设计与反思板书设计:标志外交政策成熟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赢得良好的外部环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 交开创了外交新局面求同存异万隆会议 教 学 内 容设计与反思一、导入新课课前把全班同学分为A、B两组,以备小组教学。(一)情境导入:多媒体展示画面:清政府一次次签订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配音危害),待学生充分进入情境后,师问:上述画面说明了什么?生讨论后自由

3、发言,师给予必要的引导和补充,并归纳总结:旧中国的外交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外交的核心是不独立、无自主、不平等。值得庆幸的是中华民族经过一百多年的斗争,终于摆脱了受外族奴役的命运,于1949年10月成立了新中国,由此导入新课。(二)共同探讨:师引领:然而新中国成立时,整个国际形势非常复杂,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同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尖锐斗争的局面。展示课件:1、 国际:材料一:美苏两大阵营的对立斗争图。 材料二:视频美国派军队进入台湾海峡孤立封锁中国沿海。2、 国内:材料一: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

4、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交系。材料二:为了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一刀两断,维护新中国的独立和主权,1949年春夏之交,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的三条外交方针。思考:新中国成立时面临怎样的外交形势?奉行了什么样的外交政策?生分组讨论,发言,交流看法。师巡视课堂,了解情况,引导学生认识:面对美国的孤立封锁,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并为此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展示课题。引导学生翻阅课本,总体上把握新中国成立初期,在外交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展示主要成就)展示地图:“建国第一年同中国建交的17个国家”,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师引导生指图落实

5、,强调苏联是第一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强直观性。指出印度的位置,展示“周恩来访问印度”图片,导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该部分内容的处理分以下几步:1、 生阅读课本77页第一段,获取与主题相关信息。2、 A、B组各选一名“小老师”到黑板前板演知识题纲如时间、国家、内容等,并通过口答、默写、接龙比赛的形式进行知识竞赛。3、 分组调查:A组:中印两国在西藏地区边界上存在哪些分歧?为什么要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没有被其它国家接受?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生探索、交流、讨论、整理、展示,其中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适当引导,由历史遗留的“麦克马洪线”问题想到香港、澳门、台湾的解决办法,进行知识

6、延伸,旨在让学生感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形成过程和产生的作用。师引领生思想提升: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恢复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新中国外交政策走向成熟的标志。但要实现世界的和平共处还任重而道远,为了进一步打破美国的封锁,团结更多的朋友,新中国成立后积极参加一些重要的国际会议,加强同亚非国家的联系。导入万隆会议。该部分内容处理如下:1、生阅读课本78页第一段获取信息:会议的时间、地点、性质、主题和会议上周恩来提出的方针等。2、同位之间相互提问补充,师巡视课堂深入学生,听取意见。3、身临其境(展示课件):假如你是一名出席万隆会议的记者,请你根据所获取的信息做一个现场报道。生稍加思考,就地演

7、练,师选一人到台前报道,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师:(掌声)现场记者报道的很好,但是,在当时的条件下,我们想象会议是否能正常进行?生:不能,因为美国对中国实行孤立封锁,帝国主义国家搞破坏。师: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代表团应该怎么办?我们假设下面两种情况(展示课件)第一种:如果对这些攻击直接反驳的话,会出现什么情况?第二种:如果不予理睬,你们看行不行?生:A、B两组分角色辩论,让学生亲历知识的形成,进而理解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A组:假设双方针锋相对,会陷入无休止的争论中,因此假设1不可取。B组:假设中国代表对一些国家的指责不表态,等于默认了这些指责,就背上了黑锅,因此假设2不可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