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

上传人:876****10 文档编号:133636332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2.7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2018年中考历史复习 第1轮 单元过关 夯实基础 模块2 中国近代史 第4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精讲)课件(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模块二中国近代史 2018 过基础 过中考 过重点 过基础 1931 沈阳 局部抗战 1936 张学良 杨虎城 联共抗日 十年内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7 全民族 南京 30万 1938 李宗仁 1940 彭德怀 1945 8 15 民族解放 衰败 重新振兴 考题链接 1 制作知识卡片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 图1是陈雨同学制作的一张知识卡片 卡片横线上应填写 2 图2中报纸报道的是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的 这一事件和平解决后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 初步形成 3 图3是日本 东京日日新闻 在1937年12月报道的消息 它客观反映了日军在中国进行灭

2、绝人性的 4 图4为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抗击日军作战形势示意图 它展示的作战战役是 九一八事变 西安事变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南京大屠杀 百团大战 过中考 1 2017 11 20世纪30年代初 一群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 他们创作了一批描写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并迅速流行 这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是 A 列强掀起瓜分狂潮B 东北沦陷局部抗战C 全国性的抗战爆发D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20世纪30年代初 东北作家流亡到内地 东北遭到异族蹂躏的作品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不到半年日军占领了东北三省 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故选B 2 201

3、7 12 1937年2月 国民党召开五届三中全会 讨论调整对中共和对日政策 确定了停止内战 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 直接促成这一政策的事件是 A 红军长征胜利会师B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D 国民政府西迁重庆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 根据题干关键信息 1937年2月 停止内战 与共产党重新合作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 故选B 3 2016 11 读下表 指出北京大学校名及办学地点变化的原因是 4 2015 10 抗战老兵张步风在回忆录中写道 1940年秋天的三个多月时间里 我们在正太铁路附近 到底拔了多少电杆 拆毁了多少铁轨 拔掉了

4、多少据点 现在都已经记不清了 张老所回忆的历史事件是 A 卢沟桥之战B 平型关大捷C 百团大战D 台儿庄战役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百团大战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 抗日战争时期 为了粉碎日军的 囚笼 政策 1940年8月 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 在华北两千多公里的战线上 向日军猛烈攻击 史称 百团大战 A B D项史实的时间不符合题干要求 故选C 5 2015 11 2015年9月3日 全国放假一天 这个 假日 更多的是一种纪念 抗日战争的胜利 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 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体现在 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是中华民族由衰败

5、到重新振兴的转折点 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A B C D 6 2015 12 从林则徐的 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到张謇的 实业救国 从詹天佑的 各出所学 各尽所知 使国家富强 不受外侮 足以自立于地球之上 到佟麟阁的 国家多难 军人当马革裹尸 以死报国 这是仁人志士发出的时代最强音 这个时代的特征是 A 国家统一 民族团结B 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C 百年屈辱 民族抗争D 曲折前进 民族复兴 7 2014 13 张学良 1901 2001 回忆说 我的事情是到36岁 以后就没有了 从21岁到36岁 这就是我的生命 张学良 36岁 时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A 九一八事变B

6、西安事变C 七七事变D 重庆谈判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西安事变 张学良出生在1901年 虚岁 36岁 时 应是1936年 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不久被蒋介石扣押 故他所说的 事情 应是西安事变 故选B 8 2014 14 有学者说 我们正处在中国有史以来最大的转折关头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 以创造一个赫然在望的新时代 这位学者述说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B 南昌起义C 抗日战争D 解放战争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由题干关键信息 第一次全民族一心一意地在血泊和瓦砾场中奋争 可推断出答案为C 9 2013 12 历史学家认为 卢沟桥事件只不过是一个更大图谋的开端而已 这个 更大

7、图谋 指日本 A 割占台湾B 侵占东北三省C 制造南京大屠杀D 解析答案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 1937年7月7日 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 开始全面侵华 妄想速战速决 故选D 过重点 1 1937年 冼星海在家书中写道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的印象 当我还没有忘记的时候 如今又遭到更大的浩劫 六年前的三千万流民 产生的起因是 A 甲午中日战争B 九一八事变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 B 2 下图是20世纪某时期的一幅标语 该标语内容反映的历史背景是 A 甲午战争时期 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B 巴黎和会外交失败后 五四运动爆发C 国共合作破裂后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D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东三省沦陷 D 3 蒋中正

8、蒋介石 不再被看做抗日的绊脚石 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 领导了中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与材料中这种态度的转变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北伐战争B 西安事变C 淞沪会战D 重庆谈判 B 4 抗日三字经 中有 人之初 性中坚 爱国家 出自然 国不保 家不安 卢沟桥 日本鬼 开了炮 其中 卢沟桥 日本鬼 开了炮 指的是日本蓄意制造的 A 九一八事变B 华北事变C 七七事变D 南京大屠杀 C 5 毛泽东在 论联合政府 中说 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 一时出现了生气蓬勃的新气象 材料中 新气象 的出现 主要是因为 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C 全国性

9、抗战局面的形成D 百团大战的胜利 C 6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在下列关于 南京大屠杀 的各项史料中 最有力的证据是 A 侵华日军老兵的战争回忆录B 当年受害者 幸存者的控诉材料C 屠杀现场遗迹与当时摄制的照片D 国际友人当时的记录与评论 C 7 1938年 为庆祝某次战役的胜利 田汉写道 将士的喊声 震动了南部山东 榴弹掷处血光红 敌人如鼠我如龙 保卫华中 中华民族不愿做奴隶 要做主人翁 这次战役 A 标志着我国进入全面抗战阶段B 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C 促成了国共两党的合作D 是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 B 8 1940年整个华北地区 都成了战场 战斗日以继夜 一连厮杀了三个半月 他们

10、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 交通线和封锁网 材料描述的是 A 平型关大捷B 台儿庄战役C 百团大战D 平津战役 C 9 金冲及在 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中写道 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 它 是指 A 鸦片战争B 抗日战争C 甲午中日战争D 解放战争 B 10 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危急时刻 除汉族外 有四十多个少数民族民众直接参加了抗战斗争 旅居海外的侨胞心系祖国 以各种形式从人力 物力上支持抗战 由此可见 抗日战争 A 扭转了近代中国反帝斗争屡败的局面B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C 一定程度上壮大了人民的力量

11、D 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D 11 图片是凝固的历史 有关战争的图片 为我们反思战争 珍视和平提供了重要的形象史料 观察下列图片 回答问题 1 图1反映出抗战时期民众的什么心声 结合图2写出抗日战争开始的标志性事件 2 宣传画是战争时期舆论宣传的重要形式 隐含了丰富的历史信息 从图3中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 至少写两条 3 以上哪三幅图属于第一手史料 写出图片序号即可 这些第一手史料共同反映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答案 1 军民联合抗战或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等 符合图片主题即可 1937年 卢沟桥事变 2 中 苏 美 英等国是世界反法西斯的主力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空前强大 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充满信心 3 第一手史料 图1 图3 图4 时代主题 反抗法西斯侵略 维护世界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