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3551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黄石市第十六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导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课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学习目标通过学习,掌握商朝甲骨文、中国古代历法和诗人屈原。了解我国先秦文字的演变,天文、历法、医学和音乐的成就。 通过观察图片,总结甲骨文、金文、大篆的演变趋势,做课后“活动与探究”练习,培养观察、想象和概括能力。 通过学习,了解我国劳动人民在古代就创造了辉煌的文明,培养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过详细了解古代科技成果,激发学习兴趣,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通过学习“诗人屈原”,感受道德情操教育。 本课重点:甲骨文、商朝历法和诗人屈原。学习难点:甲骨文的字型结构、古代历法和离骚的艺术成就。学习过程一、自学提示1、文字的演变 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 ,是一种

2、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 开始。商周的 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也称 。 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 时期,人们用毛笔蘸墨,在 或丝帛上书写。 2、天文、历法和医学的成就很早的时候,我们祖先就注意观察天象。古书记载, 朝的某一天发生了日食。周朝观察天象更精细。 中记载了公元前776年9月6日发生日食,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公元前613年, 国天文学家留下了世界上关于 最早的确切记录。相传四千多年前的 朝就有历法了。今天的农历又叫“ ”。到 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 个月,大月 天,小月 天, 年增加一个月。 时期,人们测出

3、一年二十四个节气,以便安排 ,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 、 、 、 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3、屈原和“钟鼓之乐”屈原生活在 末期的 国,他的代表作 ,是千古传诵的抒情长诗。世界和平理事会把屈原定为 。今天的民间传统节日 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春秋战国盛行的 ,反映了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湖北 出土了大量的钟鼓乐器,其中以整套 最为珍贵。二、课堂研讨1、观察右边的三个甲骨文字,猜一猜,“伐”字是怎么样表达意思的? 2、我国科学工作者根据古代天象记录和对20世纪最后一次日全食的观测,得出周懿王元年是公元前899年的结论。想一想,这

4、件事能说明什么问题?3、列表归纳:我国古代文字的演变文字甲骨文金文(铭文)篆体书写载体朝代战国时期三、目标检测1、今天的农历来源于()A 黄帝时期 B 夏朝C 商朝 D 西周2、我国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是在()A 夏朝 B 商朝 C 春秋 D 战国3、端午节是中国人民的传统节日,其划龙舟、吃粽子的习俗主要是为了纪念()A屈原B扁鹊C孔子D老子4、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时候开始A 黄帝时期 B 夏朝 C 商朝 D 西周5、图片中的这些刻画,我们称为()A 符号B 甲骨文C 象形文字D 金文6、“钟鼓之乐”在春秋战国盛行。图中的文物既是一套礼器,又是一套乐器。它是()A 编钟 B 磬 C 箭鼓 D 琵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