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

上传人:精****库 文档编号:13363370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227 大小:3.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227页
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227页
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227页
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227页
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2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年度报告)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2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2013年度小麦品种(系)病虫害抗性鉴定总结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总体建设方案要求,2012-2013年度,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病虫防控功能研究室: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团队、浙江省农业科学院陈剑平团队、湖北省农业科学院喻大昭团队、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程登发团队、浙江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马忠华团队、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陈怀谷团队和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武予清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和甘肃天水,湖北武汉、浙江安海、江苏南京、河北廊坊、四川绵阳、河南新乡等地设置综合试验站,对来自全国各地数百份小麦品种和高代系材料,分别进行了小

2、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病毒病和纹枯病以及小麦蚜虫和吸浆虫等病虫害抗性鉴定和抗源筛选,以期为小麦病虫害防控示范提供依据,同时协助其他功能研究室筛选适合不同区域种植的高产、优质,且抗多种病虫害的小麦新品种,建立万亩高产、高效种植技术模式。1 小麦品种抗条锈性鉴定与评价2012-2013年度,康振生团队和喻大昭团队分别在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北武汉对654份小麦材料进行抗条锈病鉴定。其中187份为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2012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结合前期鉴定结果,对参鉴品种抗病性做出评价。1.1材料方法1.

3、1.1杨凌人工诱发条锈病抗性鉴定康振生团队于2012-2013年度在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实验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每个小麦材料种2行,行长1.5m,每隔20个材料种2行小偃22作感病指示对照,与待鉴定小麦材料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感病品种铭贤169做诱发行。分别于2012年11月初和2013年4月初,以当前全国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CYR32和CYR33)接种诱发行。分别于条锈病初发期和盛发期分两次记载供试小麦顶三叶反应型和严重度,反应型按0-9级标准记录,严重度按0、1%、5%、10%、30%、60%、80%、100%八级标准记录。抗条锈性评价分级依据为:抗病R(IT:0-3;S%10%)

4、;中抗MR(IT:4-6;S%30%);中感MS(IT:7;S%30%)和感病(IT:8-9;S%30%)。1.1.2天水自然诱发条锈病鉴定康振生团队于2012年9月中旬,将参鉴小麦品种(系)播种于甘肃省天水平南镇万家村(北纬3427,东经10556,海拔1697m)小麦条锈病自然发病圃,每份材料播种2行,行长1m,每隔20行种植2行小偃22作为感病指示品种,鉴定材料周围间隔种植铭贤169诱发行,分别于2013年6月8日和6月18日进行成株期调查,反应型和严重度的记载标准同上。1.1.3武汉混合小种圃鉴定喻大昭团队在湖北武汉设置人工混合小种鉴定圃。每个参鉴品种播种2行,行长1m,行距20cm,

5、每隔40行播鄂麦18、鄂恩1号和宁麦9号各1行,分别作抗病、中抗和感病对照指示品种,与待鉴定品种行垂直方向种植一行由混合感病品种组成的诱发行。2013年3月4日接种鉴定圃诱发行,菌株为我国大面积流行的条中31、条中32和条中33小种的混合菌种(由本功能室康振生团队提供),接种方法为傍晚时分喷雾接种,接种盖薄膜保湿15h后去膜。于条锈病盛发期调查各参鉴品种的发病情况,按0-4级标准记载反应型。评价标准见表1-1。表1-1小麦条锈病抗性类型及分级标准高抗(免疫-近免疫)(HR)抗病(R)中抗(MR)中感(MS)感病(S)高感(HS)侵染型*(IT:0-0;)侵染型(IT:1)侵染型(IT:2)侵染

6、型(IT:3;DI25)侵染型(IT:3;DI25)(IT:4;DI25)注:*喻大昭团队采用0-4级标准记载反应型。1.2 鉴定结果1.2.1杨凌人工小种圃和天水自然诱发圃鉴定结果由于2013年春季低温、干旱,杨凌混合小种鉴定圃直至4月中旬诱发行全面感病,5月初,感病指示品种小偃22全面发病(IT7;S60%)。分别于5月10日、20日和30日进行条锈病调查。同样由于春季气候等因素,天水自然诱发圃鉴条锈病发病较往年晚10-15d。分别于6月8日和6月19日,对天水自然诱发圃进行田间调查(详见附表1)。天水鉴定结果与杨凌混合小种圃鉴定结果基本一致,只有少数品种反应型和严重度略有升高,但未改变其

7、抗病性评价,极少数在混合小种圃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系),在天水自然诱发圃中表现为感病,这可能与天水条锈菌小种自然群体结构复杂和发病期间自然温度低有关。通过人工混合小种圃和自然发病圃成株期多次调查结果对每个品种抗条锈性作出评价,各品种(系)抗性表现详见附表1。鉴定结果(表1-2,附表1)表明,467个参试小麦品种(系)中,有126份材料表现为不同类型抗锈性,占27.0%,其它341份表现为感病,占供试品种(系)的73.0%。相比较而言,2013天水发病比往年轻,部分在杨凌抗病的材料,在天水发病较严重。在抗性评价时,只有两地均表现为抗病,认为该材料是抗病品种(系)。表1-2参鉴小麦品种抗条锈性类型

8、及比例抗病类型高抗品种数量抗病品种数量中抗-中感品种数量感病品种数量高感品种数量合计康振生团队382266189152467(比例)8.1%4.7%14.1%40.5%32.5%喻大昭团队262820184127385(比例)6.8%7.3%5.2%47.8%33.0%1.2.2湖北武汉鉴定结果喻大昭团队针对385份小麦材料进行成株期抗条锈性鉴定。结果发现:绵11-13、绵11-48、新070132、黔079984-14、黔120501F7-1、黔080241-5、黔090304-3、兰天04-13-10、兰天05-9-4-1、W57-8-1-15-1、贵协3号、绵麦37、P3、内麦836、内

9、麦10号等15份品种表现为免疫(其中绵麦37、P3、内麦836、内麦10号等4个品种在多年的鉴定中表现为近免疫,其余品种为第一年鉴定);商丘355、黔110305-3、黔110134-1、黔100302-10、黔120504F7-3、漯7106、兰天04-257、兰天05-140、兰天04-22-12-7、兰天05-9-4-3、兰天99-5-10、内麦11号、MR11-12等13份品种为近免疫材料(其中内麦11号在多年重复鉴定中表现为高抗,其余品种均为第一年鉴定);中麦13、绵11-25、皖西麦2012-1、临优8068、兰天04-394a、兰天04-267、M7191、W57-8-1-3-5

10、、W57-8-1-4-3、W57-8-1-6-5、W57-8-1-7-1、T21-9-1-3-3、XMAS012、陕167、邯麦6172、济宁16号、石麦14、XMJB005、兰天99-5-10、兰天06-413、T21-30-1-1-1、T21-4-1-2-4、R39-63-12-9-7、R39-26-15-5-1、R39-26-15-6-3、R39-26-15-8-1等26份品种为高抗(其中邯麦6172、济宁16号为第二年鉴定为高抗);新070143、11年A171、G2、G8、C591、川麦42、XMJB004、R39-63-12-9-1、R39-40-8-2-9等20份品种表现为中抗;

11、其余品种表现为慢锈性,中感和高感。(详见附表1)汇总陕西杨凌、甘肃天水和湖北武汉三个试验点鉴定结果,发现三地有少数品种抗病性表现有差异,可能与不同试验点所用菌源和当地环境条件有关。在上述三个鉴定圃均表现良好抗条锈性的材料有:黔079984-14、黔120501F7-1、黔110134-1、黔100302-10、兰天04-257、兰天04-13-10、兰天04-22-12-7、兰天05-9-4-3、兰天99-5-10、W57-8-1-15-1、贵协3号、MR11-12、临优8068、兰天04-267、W57-8-1-3-5、W57-8-1-4-3、W57-8-1-6-5、W57-8-1-7-1、

12、R39-26-15-8-1、R39-26-15-8-2、黔080241-5、黔110305-3、兰天05-9-4-1、中麦13、R39-63-12-9-7、R39-26-15-2-7等小麦高代系材料,很少有主栽品种。另一值得关注的是,抗条锈性表现优良的材料,主要是来自甘肃的兰天系列和贵州的黔系,只有中麦13和临优8068等少数抗条锈材料是来自中东部麦区。2小麦品种赤霉病鉴定与筛选2012-2013年度,小麦病虫害防控功能研究室马忠华团队、陈怀谷团队和喻大昭团队,分别在浙江安海、江苏南京和湖北武汉等地设置赤霉病病圃,对征集的555份小麦品种(系)进行抗赤霉性鉴定。送鉴材料中,187份为小麦病虫害

13、防控功能研究室2012年提供的小麦材料,其它分别为本功能室以往部分重要送鉴材料,以及各团队分别收集的当地小麦主栽品种和高代系材料。通过三地同步鉴定,以期筛选出抗赤霉性稳定的品种(系),以满足小麦当前生产的需要。2.1赤霉病抗性鉴定方法马忠华团队在浙江海安鉴定了362份小麦品种对赤霉病的抗性表现。病圃设置方法为,每一供试品种种植2行,行长1米,播60粒种子,以抗病品种苏麦3号和感病品种安农8455为对照。分别在小麦扬花初期、中期和末期采用喷雾接种法接种4个赤霉病菌代表性菌株(F0980、F1126、F0301和F0609)的孢子混合悬浮液(浓度为105个分生孢子/ml),接种后5天内每天上午和下

14、午各喷水三次,保证田间湿度。接种后20天调查赤霉病发病情况,每个小麦材料调查30个麦穗,按5级病害分级标准计算病情指数:0级:无病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以下;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4-1/2;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1/2-3/4;级:病小穗占全部小穗的3/4以上。病指(各级病穗数病级)/调查总穗数4)100。喻大昭团队在湖北武汉设置病圃,对385份小麦材料进行抗赤霉性鉴定。利用该实验室保存的黄冈1号菌株,在小麦返青拔节期,接种室内培养好的病麦粒于鉴定圃土表,每亩接种4斤;另外,在小麦扬花10%时,再用液浓度为1105个/ml分生孢子悬浮液进行喷雾接种。接种后1周内,每天中午用手动喷雾

15、器喷水保湿以促充分发病。表2-1小麦赤霉病抗性类型与评价标准抗病类型免疫(I)高抗(HR)中抗(MR)中感(MS)高感(HS)评价标准DI=0抗病对照DI抗病对照DIDI中感对照DI中感对照DIDI感病对照DI陈怀谷团队采用穗期单花滴注法接种小麦赤霉病菌。以4个强致病力的小麦赤霉病菌菌株(F0301、F0609、F0980和F1126),分别培养分生孢子液,混合后将其稀释为105个分生孢子/ml。将分生孢子液滴注到扬花初期麦穗中部的1个小花,每品种20穗。接种日期为2013年4月124月26日(小麦扬花初期)。小麦黄熟前(接种后约25天)调查病情发生情况,计算平均反应级。分级标准:1级,接种小穗发病,穗轴不发病;2级,穗轴发病,但发病小穗数不足全穗的1/4;3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41/2;4级,发病小穗数占全穗的1/2以上。抗性分级标准:抗(R),平均严重度2;中抗(MR),2平均严重度3.0;中感,3.0平均严重度3.5,感(S),平均严重度3.5。2013年赤霉病圃中,抗病品种苏麦3号的平均反应级为1.70,感病品种安农8455的平均严重度为3.59。2.2鉴定结果2.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