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632771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89.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旅游地理试题.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7全国卷)近年来,我国许多传统古村落被开发成旅游观光地,一些古村落的村民仍留在村内,如“中国最具旅游价值古村落”之一的桂林江头洲村,至今仍完整地保存着明清时期的建筑格局(图7),依然有百余户村民生活在村中,坚守着那份宁静与质朴。分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的作用。43. 【答案】村民生活在村中能把民族风情、乡村文化艺术、乡村生活及农业生产等作为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形成旅游产品,并将其推向市场,从而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及时维护少数民族特色建筑,促进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村民通过乡俗表演等,有利于丰富旅游资源的内容;可以为旅游者提供丰富的人文内涵;有利于吸

2、引社会资助、民间投资、招商引资,解决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投入不足和建设经营等问题;有利于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村民生活在村中可以通过加工和销售农产品、提供饮食和住宿等方式为自己创造就业机会;增加当地人民的收入,从而提升生活水平等。【解析】乡村游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城市居民为目标的一种休闲旅游形式,也是近些年新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不仅能对乡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提高农民就业率、还能有利于开发当地的一些民俗和习俗会作为旅游资源。村民生活在村中对促进当地旅游业健康发展意义重大。(2016全国卷)莫干山近年以“民宿”开发而蜚声中外,“民宿”是指利用农民空闲房屋,为消费者提供配套乡野休闲、

3、养生的新型酒店模式。莫干山民宿旅游起步于2007年,受政府政策鼓励,逐步形成了以吸引高消费人群为主体的旅游目的地。某民宿经营者说:“目前来乡里居住及游玩的多数来自大城市,以家庭及情侣为主,他们不仅来吃农家饭,还喜欢和我们聊天,喜欢下田上山体验农活。”2015年,莫干山已有民宿200多家,年营业收入达1.7亿元,图7示意莫干山的位置。分析莫干山名宿旅游快速发展的原因。42.莫干山高质量的民宿旅游产品迎合了高消费人群回归自然,体验乡野田园生活的心理需求;长三角高消费人群规模大;莫干山与主要客源地距离适中,靠近主要交通线,交通便捷;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2015全国卷).近年来,滑雪、登山、徒步

4、等户外活动渐成一种休闲和时尚的生活方式。几位户外运动爱好者拟于8月前往图9所示区域进行峡谷徒步旅游。 分析该时段在该地区峡谷徒步旅游可能遭遇的风险。【答案】该峡谷地形复杂、植被茂密、人烟稀少,易迷路;(2分)海拔高、缺氧,易发高原反应;(2分)8月份降水多,易遭遇洪水;(2分)山高谷深,易遭遇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分)河谷蚊虫较多,易受蚊虫侵扰。(2分)(2014全国卷)近年来,一种不同于传统观光游的“深度游悄然兴起。深度游是指旅游者通过徒步、自驾等方式,围绕某一特定主题获得深刻体验的旅游活动,有3旅游者结伴拟于4月下旬自驾前往图8所示区域(湖面高程3196米),进行以观鸟为主题的深度游

5、。指出为应对旅游地自然环境的特殊性,他们需要携带的生活用品,并说明理由。【解题思路】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等信息可知该湖为青海湖,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气压低,太阳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冬春季节强风天气多,所以应当携带相应的供氧设备,防风防寒冷、防晒物品;由于“深度游”时间长,故必须带高压锅,否则煮不熟食物。【试题答案】海拔较高(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偏低,需带氧气袋(瓶)、抗缺氧药品等;(2分)气压偏低,水的沸点低,需带高压锅等;(2分)空气较稀薄,太阳辐射强,需带防晒物品。(2分)气温偏低,昼夜温差大,需备防寒衣物;(2分)此时该区域多大风,需备防风帐篷等。(2分) (2013全国

6、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012年6月21日,我国正式公布在海南省设立三沙市,管辖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三沙市岛礁面积约为13平方千米,是我国人口最少、海域面积最大的地级市。三沙市以其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强烈地吸引着游客。图11示意三沙市的地理位置。说明三沙市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10分)答:独特性;热带海域风光;岛礁(珊瑚礁)景观)应注意的问题:做好旅游计划;保护海洋生态环境;适当配置旅游服务设施,保障生活用品供给;处理好旅游环境容量与旅游规模之间的关系。(2012全国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图11所示区域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始建

7、于公元366年,以其现存规模大、保存完好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近年来,游客数量不断增加,对该文化遗产构成较大威胁。(1)简述图示区域文化遗产保护较完好的自然原因。(4分)(2)说明为保护该文化遗产应采取的措施。(6分)答案:(1)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空气干燥(利于文物保存)。(2)合理控制游客数量;实行淡旺季门票制;加强监测和管理;数字化和媒体展示等。43(10分) (2011全国卷)(10分)旅游地理读图10,分析图示地区发展自驾车旅游的优势条件。答案:距主要客源地(杭州、宁波、温州等城市)路程适中,有高速公路连接;(3分)客源地居民收入高,私家车拥有量多,出游率高;(3分)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8、,地域组合好,分布集中。(4分)(2010全国卷)分析图7所示岛屿成为世界著名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条件。参考答案:旅游资源丰富(组合好):地处地中海的岛屿,气候温暖,阳光充足;有海滨浴场、海域、山地等自然旅游资源;以及世界遗产、名胜古迹等人文旅游资源。交通设施完善(有机场、港口、高速公路等),通达性好。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杭州西湖景区从2002年国庆假期开始免门票,实现了将没有围墙的完整西湖还给市民与游客。但没有围墙的“免费西湖”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据统计,2010年,游客人数和消费收入都是过去“收费西湖”的两倍以上。材料二上海有中西结合的都市文化,浙江有山水文化,江苏则有园林文化,在世博

9、会前后,三地向全国和全世界推出一个组合型的“园林山水都市”产品,吸引投资者及游客的眼光。(1)杭州实施“免费西湖”措施后,旅游收入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试分析原因。(2)从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角度,分析苏、浙、沪建设旅游共同市场的有利条件(1)旅游门票收入减少了,但因游客增多,逗留时间长,交通、餐饮、住宿、商业、娱乐业等其他收入大大增加。(2)苏、浙、沪水陆交通便利,各地旅游资源距交通干线近;自然、人文资源丰富,优势互补,形成集聚效应;区域经济发达,国际交往频繁,旅游消费市场广阔;旅游基础设施完善,旅游产业链条完备。相同时间我国在不同地区可见不同季节和农业生产景观。读下图,回答问题。(1)类型区的东部秋色开始时间有怎样的变化规律,并解释原因?(2)简述我国东北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优势。(1)东部由北向南从早到晚热量条件由北向南逐渐增强(2)旅游资源类型丰富;资源组合条件较好;交通便利;政策支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越;旅游资源类型较为独特,尤其是冰雪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