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628925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10.5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主题班会(有趣的心理现象解析)上课讲义(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有趣的心理学 G1401班第八组 psychology 心理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的时代 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 心理学正式创立于1879年 以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立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为标志 心理学从四个方面来研究行为 描述 解释 预测 控制 也就是说真正的心理学 理论上最终能控制人的行为 接下来我们通过一下几个有趣的研究一起揭开心理学神秘的面纱 谈到心理学你首先会想到什么 这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什么 在电影 搏击俱乐部 FightClub 中 Jack有一句著名的台词 我一直在活着一场似曾相识的人生 每个我到的地方 我都觉得仿佛曾经来过 艺术固然有它的夸大之处 但这种

2、此刻仿佛曾经发生过 的感觉对许多人来说都并不陌生 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觉 眼前的事明明是第一次发生 却有一种异样的熟悉感 就连面前物品的摆设 人物的对白都好像曾经发生过 那一刻我们都会觉得无比惊异和神秘 啊 好奇怪 刚才这一幕 我好像曾经在哪里经历过 我们会这样说 这种感觉叫做D j vu AlreadySeen 它是一个法语词汇 最初是由法国的一位物理研究人员发现的 D j vu在中文或日语中称之为 既视感 更通俗的说法是 似曾相识 它描述的是人在清醒的状态下 虽然是第一次见到某个场景 却感到在什么地方见过 或经历过这个情境 在很多时候 一见钟情 其实也是一种D j vu 有时候 当你遇到

3、一个人时 会感到莫名其妙的吸引力 你觉得对方身上的某种特质是你所熟悉的 因此会很容易想要亲近对方 D j vu之所以是一种 似曾相识 是因为它并不是一种真正的认识 D j vu只会发生在 此刻 它是一种正在经历的感觉 只会在你经历的那一刻发生 如果你认识一个人 你遇到ta十次也会同样认识他 而D j vu的感觉则是 你可能每天都从这条路去上学 但只在某一天 某个时刻 你突然觉得身边的事物都不一样了 仿佛勾起了某种久远的回忆 而且 当你离开了那个情境 没过多久就会忘记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并且很难去描述它 科学美国人 的调查表明 人群中超过2 3的人 至少有过一次 似曾相识 的感觉 大约有1 3的人

4、有过多次类似的体验 特别是15 25岁的年轻人 在人们的报告中 第一次出现D j vu的时间多出现在6 10岁之间 实验证明 D j vu很容易在人们感到疲倦 压力 生病的时候出现 或是被不熟悉的事物环绕的情况下出现 这可能是因为 此时的大脑无法对收到的信息进行很好地处理 有趣的是 在这样的情况下 同样有可能会出现 似曾相识 的反面jamaisvu 似不相识 它指的是你明明看到了熟悉的人或事物 但却怎么也想不起来相关的细节 或者看到很熟悉的字词却认不出 话在嘴边却说不出口 相较于老年人 年轻族群比较容易出现 幻觉记忆 这可能是因为年轻人的生活较为丰富 身边常出现新鲜事物 年轻人的生活也更加忙碌

5、 容易疲惫 因此大脑 打结 的时刻出现较多 D j vu的出现频率在成年早期达到峰值 在25岁后缓慢地下降 直至老年 选择恐惧症慎入 痛苦和空白 你会选择什么 BetweengriefandnothingIwilltakegrief TheWildPalms WilliamFaulkner 野棕榈 福克纳 你应该也听过这样一个关于选择的故事 一只驴子站在两堆看起来一模一样的干草中间 它完全可以在两堆干草中自由选择 但最后 它因为无法决定到底应该吃哪一堆而活活饿死了 你可能不知道 这头驴子有一个名字 布里丹之驴JeanBuridan是十四世纪唯名论哲学家 同时也是一位天主教牧师 他在 自由意志

6、的领域做了大量的写作工作 他提出了一个重要的观点 有时 自由意志反而会导致 无法作为 inaction 即一种由 不确定性 和 过量的选项 造成的 选择决策能力的丧失 这就是这头驴子名字的由来 数十年的研究已经清晰地表示 大多数人都和这头驴子一样 是糟糕的选择者 他们不知道自己要什么 而 考虑自己要选什么 不仅会让他们烦躁 有时还会造成极大的痛苦 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能看到很多证据 从抱怨菜单太长 网购推荐的物品太多 到专业 工作的选择 为什么 选择 会带来负面的感受 例如 当你想买一件衣服 你觉得不把所有的选项看完 你就不敢决定买哪一个 但可供购买的衣服实在是太多了 怎么看都看不完 你因此陷入烦

7、躁 最后甚至可能就放弃了购买计划 当你面对着各种诱人的选项时 你会发现 你无法在较快的时间里认定其中任何一个 并且 就算你真的选择了 你也会为你可能失去的机会感到焦虑 也许另外一堆干草会更美味呢 为什么 选择 会带来负面的感受 选择恐惧症怎么办 既然我们如此不擅长于做选择 我们似乎只有两种可选的应对策略 改变我们做选择的方式 思路 或者限制 减少可选的选项 1 正如前文所说 如果你在做选择时 总是担忧自己是否已经选出效益最大的选项 你很有可能被过多的选项压垮 因为你会希望能够在做选择前 慎重考虑过所有的选项 你会因为担心还有更好的选择在后面 而迟迟不敢行动 而事实上 这样的考虑是永无止尽的 S

8、chwartz建议我们从 追求最大化效益的人 转变为 有所牺牲的人 如果眼前的这个选项能够让我感到还算满意 我愿意选择它 专注于它 坚持自己的选择 尤其是当你处在一个 有很多好选项 的情境中的时候 要相信不管选择哪个选项 你都会差不多程度地获得价值感 同样也可能都会一定程度地留有遗憾 接受这一点 你的选择恐惧症可能就会极大缓解 2 而减少可选项的关键 则在于自我约束前文提到的 超市 研究中 Gilbert和Wilson发现 只有一种人在饥饿时也不会过量购买食物 就是那些随身携带了购物清单的人 克服选择恐惧症 过上更简单的生活 归根结底无法回避开更高程度的自我规训和自我坚定 同时也需要对欲望的节

9、制 保持合理的期待 接受缺憾 有多项实验的我们都知道 不善于说谎的人 往往会在撒谎时不自觉地眼神闪烁 脸红 结巴 手心出汗 但Ekman认为 即便是那些看似镇定 有一张 扑克脸 的人 在说谎时也会不自觉地产生紧张 愧疚 有时甚至是愉悦的情绪 这些情绪是很难隐藏的 总有那么一个瞬间 你脸上的微表情或者肢体语言会泄露天机 那么 学习这些微表情的判断方法真的有效吗 有的人说谎会脸部紧绷 有的人说谎时会与你对视 有的人却眼神闪烁 也就是说 从来都不存在一部有关肢体语言的辞典 能够在普遍意义上定义出人们的表情代表了什么 ThomasOrmerod指出 每个人说谎时的小动作都是不一样的 而且 在一些特殊的

10、情境下 譬如在警察局接受审讯 人们可能会表现出异常的肢体语言 只是为了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因此 那些通过微表情来识别谎言的技巧其实太过绝对了 微表情 并没有什么luan用 上世纪70年代 PaulEkman第一次发表了关于 微表情 的研究 微表情 指的是那些无法用肉眼观察的表情 它十分短暂 往往只持续0 04 0 07秒 如果要观察的话 需要通过高速摄像机 他认为 这些细小的表情可以泄露人们的欺骗行径 一个2010年的实验专门调查了收看LietoMe的观众 对比了他们和一般人的测谎能力是否存在区别 结果表明 在所有的被试中 那些努力运用从LietoMe学到的测谎技巧的观众 判断对方是否说谎的平均

11、准确率达到60 而一般人的准确率为65 这两个数据说明 通过LietoMe自学测谎的观众 与普通人的测谎能力并没有什么不同 所以 大家最好还是抱着娱乐的心态 看看就好 真正的FBI是如何测谎的 1 2 3 4 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研究者认为 尽管我们不能通过微表情和肢体语言来看穿谎言 却可以用谈话的方式来得到我们想要的答案 伍尔弗汉普顿大学的Ormerod和CoralDando列出了以下几种可以用来识别谎言者的谈话技巧 这些方法都已经在实际的FBI和警方的审讯过程中得到运用 问一些让对方出其不意的问题 或让对方使用倒叙 观察对方的自信度 适时发出挑战 关注和确认对方叙述中微小的细节 5 放长

12、线钓大鱼 不要急于拆穿 1 多问一些开放式的问题 因为撒谎者只是暗示了一个广泛的故事框架 他们的描述往往缺乏细节 因此 让他们开放地描述更容易露出破绽 不要使用是非题 一段故事中的漏洞会比单纯的 是 或 否 更容易被识别 比如说 当你怀疑男朋友晚上去打游戏时 不要问他 你晚上去打LOL了吗 而是换一种方式来问 你晚上都干了些什么 当对方说自己在xx大学工作 而你表示怀疑时 你可以让对方介绍一下自己每天去上班的路途 和在大学工作的经历 假如对方打算说谎 那么接下来他就必须得编故事 而在编织谎言的过程中 他极有可能会被自己的谎言给绕进去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 一个谎言要用千百个谎言来修补 所以 如果在

13、一般的思维过程之外增加额外的 思考 就会产生认知负荷 cognitiveload 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 费脑子 举个例子 当一个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的时候 如果认知资源大部分用在了打电话上 放在开车上的认知资源不够 就容易导致事故发生 AldertVrij曾做过一个实验 其中说谎者和说真话者各占一半 他们被要求以倒叙的方式复述他们的说法 之后 同一批观察者观看了记录整个问询过程的录像带 并对这些说法的真实性进行评估 如果说谎者平铺直叙 谎言被辨识出的正确率只有42 甚至在平均值之下 但如果说谎者是在倒叙 谎言被辨识的准确率会大大提高 达到60 2 问一些让对方出其不意的问题 或让对方使用倒叙 英

14、国朴次茅斯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AldertVrij运用了 认知负荷 理论来改良审讯方法 这一理论是说 无论人类大脑能处理的信息量是多么巨大 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 在某一时间点都只能进行有限的思考 在同一时间段内的认知资源 cognitiveresources 是有限的 我们很难 一心二用 应用在测谎上 撒谎者在应对他人的询问时 就处在 一心二用 的状态 不但要编造故事 还要考虑措辞 他们非常担心所编造故事的一贯性 所以倾向于反复使用那些考虑好了的字眼和语句 这样 我们就可以通过问一些无关的 在对方意料之外的问题 使得对方难以维持谎言的逻辑性 譬如 跳出案件过程本身 突然询问嫌疑人在案件发生时的

15、感官体验 或者了解案件之后所做的事 这些技巧会让对方更容易原形毕露 3 观察对方的自信度 适时发出挑战 当说谎者认为他们掌握了主动权的时候 他们往往会长篇大论 然而 一旦他们感觉到不对劲 或许你问到了关键的地方 他们就会变得沉默或者支支吾吾 这是因为 他们开始感觉到无法继续掌控对话的发展方向 所以不愿意多说 所以 在谈话过程中 如果对方出现了比较明显的态度转变 我们就要考虑对方是否在说谎了 在谈话的最后 你可以尝试挑战对方的信心 为什么我该相信你 无论对方说了什么 再问一遍同样的问题 你还是没有回答我 我为什么应该相信你 接下来 再仔细聆听应答 有人可能会表示 自己所说的都是真相 而撒谎者极有

16、可能会表现过度 气急败坏地指责你不愿意相信他们 甚至扬言用人格担保 这时 你就可以进行进一步的细节追问 4 关注和确认对方叙述中微小的细节 你可能还记得 当警察想知道嫌疑人与一个案子是否有关时 一般会问 xx日xx时你在什么地方 干了什么 然后通过查证证词的真实性 来判断嫌疑人的可靠性 如果嫌疑人在一些细节上出了错 那么他的证词就会露出破绽 而在生活中 当你的男 女朋友说晚上在加班的时候 你就可以问 谁在陪你一起加班 你们叫了哪家外卖 加班从几点到几点 这些细节很容易就能通过调查来证实 有研究者认为 撒谎者是否能够欺骗成功 依赖于他的听众是否愿意相信Ta 因此 如果你很快就发现了一处逻辑上的矛盾 也可以不要立即拆穿或纠正 而是假装自己已经相信 这样 撒谎者可能会抖露出更多的破绽 出现一个接一个的矛盾 Ormerod在机场安检人员那里做了一个实验 他们准备了一些假的 旅客 用一个星期的时间编造他们的行程 然后去到机场 与其他真的旅客一起排队接受盘查 当这些 旅客 被盘问的时候 就会说出自己编造的行程试图骗过工作人员 事实表明 使用以上谈话技巧训练的工作人员 判断对方为真假旅客的准确率 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