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完整精华版).doc

上传人:飞****9 文档编号:13362835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完整精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完整精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完整精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完整精华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完整精华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圆锥曲线知识点全归纳(精华版)圆锥曲线包括椭圆,双曲线,抛物线。其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e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0e1时为双曲线。一、圆锥曲线的方程和性质:1)椭圆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小于1的正常数e。定点是椭圆的焦点,定直线是椭圆的准线,常数e是椭圆的离心率。标准方程: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x2/a2)+(y2/b2)=1其中ab0,c0,c2=a2-b2.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标准方程:(x2/b2)+(y2/a2)=1其中ab0,c0,c2=a2-b2.参数方程:X=acosY

2、=bsin(为参数,设横坐标为acos,是由于圆锥曲线的考虑,椭圆伸缩变换后可为圆此时c=0,圆的acos=r)2)双曲线文字语言定义:平面内一个动点到一个定点与一条定直线的距离之比是一个大于1的常数e。定点是双曲线的焦点,定直线是双曲线的准线,常数e是双曲线的离心率。标准方程:1.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x2/a2)-(y2/b2)=1其中a0,b0,c2=a2+b2.2.中心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的双曲线标准方程:(y2/a2)-(x2/b2)=1.其中a0,b0,c2=a2+b2.参数方程:x=asecy=btan(为参数)3)抛物线标准方程:1.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

3、上开口向右的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其中p02.顶点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开口向左的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其中p03.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开口向上的抛物线标准方程:x2=2py其中p04.顶点在原点,焦点在y轴上开口向下的抛物线标准方程:x2=-2py其中p0参数方程x=2pt2y=2pt(t为参数)t=1/tan(tan为曲线上点与坐标原点确定直线的斜率)特别地,t可等于0直角坐标y=ax2+bx+c(开口方向为y轴,a0)x=ay2+by+c(开口方向为x轴,a0)圆锥曲线(二次非圆曲线)的统一极坐标方程为=ep/(1-ecos)其中e表示离心率,p为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二、焦

4、半径圆锥曲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称为焦半径。圆锥曲线左右焦点为F1、F2,其上任意一点为P(x,y),则焦半径为:椭圆|PF1|=a+ex|PF2|=a-ex双曲线P在左支,|PF1|=a-ex|PF2|=a-exP在右支,|PF1|=a+ex|PF2|=a+exP在下支,|PF1|=a-ey|PF2|=a-eyP在上支,|PF1|=a+ey|PF2|=a+ey抛物线|PF|=x+p/2三、圆锥曲线的切线方程圆锥曲线上一点P(x0,y0)的切线方程以x0x代替x2,以y0y代替y2;以(x0+x)/2代替x,以(y0+y)/2代替y即椭圆:x0x/a2+y0y/b2=1;双曲线:x0x/a2

5、-y0y/b2=1;抛物线:y0y=p(x0+x)四、焦准距圆锥曲线的焦点到准线的距离p叫圆锥曲线的焦准距,或焦参数。椭圆的焦准距:p=(b2)/c双曲线的焦准距:p=(b2)/c抛物线的准焦距:p五、通径圆锥曲线中,过焦点并垂直于轴的弦成为通径。椭圆的通径:(2b2)/a双曲线的通径:(2b2)/a抛物线的通径:2p六、圆锥曲线的性质对比见下图:七、圆锥曲线的中点弦问题已知圆锥曲线内一点为圆锥曲线的一弦中点,求该弦的方程联立方程法。用点斜式设出该弦的方程(斜率不存在的情况需要另外考虑),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求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和关于y的一元二次方程,由韦达定理得到两根之和的表达式,在由中点坐标公式的两根之和的具体数值,求出该弦的方程。2.点差法,或称代点相减法。设出弦的两端点坐标(x1,y1)和(x2,y2),代入圆锥曲线的方程,将得到的两个方程相减,运用平方差公式得(x1+x2)(x1-x2)/(a2)+(y1+y2)(y1-y2)/(b2=0由斜率为(y1-y2)/(x1-x2)可以得到斜率的取值。(使用时注意判别式的问题)补充:焦点三角形面积公式椭圆=btan(a2)=c|y0| 双曲线=bcot(a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