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62812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肺脑复苏新进展教学内容(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肺脑复苏新进展 焦作市人民医院孟明哲 心肺复苏 2 2011心肺脑复苏指南已经公开发表 该指南框架结构与 2005心肺复苏指南 基本相似 经过五年的应用实施 有相应的调整 几个最主要变化是 一 生存链的变化二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三 几个数字的变化 心肺复苏 4 如何进行CPR Airway Breathing Compressions 如果你还在使用A B C的方法进行CPR 那么你的传统观念需要彻底更新了 二 成人CPR操作主要变化如下 心肺复苏 5 1 胸外按压频率由2005年的100次 分改为 至少100次 分 2 按压深度由2005年的4 5cm改为 至少5cm 二 成人CPR操作

2、主要变化如下 心肺复苏 6 三 CPR操作顺序的变化 将成人和儿童患者 不包括新生儿 基本生命支持 BLS 中 ABC 气道 呼吸 胸外按压 步骤更改为 CAB 胸外按压 气道 呼吸 其重要意义是缩短开始胸外按压的时间 这一步骤顺序的变化意味所有人要重新学习心肺复苏术 心肺复苏 7 基础生命支持复苏程序 BLS 2011心肺复苏指南推荐按照英文字母C A B D的顺序进行 C 胸外按压 A 开放气道 B 人工呼吸 D 电除颤 心肺复苏 8 C 胸外按压 胸外按压是指用人工的方法促使血液在血管内流动 并使人工呼吸后带有氧的血液从肺部血管流向心脏 再流经动脉 供给全身主要脏器 以维持重要脏器的功能

3、 心肺复苏 9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Look 看胸廓有无起伏 Listen 听有无呼吸音 Feel 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心肺复苏 10 如何识别心跳骤停 不再强调呼吸的检查不再强调检查通过脉搏来判断停搏 呼之不应unresponsive 呼吸消失或异常nobreathingornonormalbreathing 心肺复苏 11 强调胸外按压 充足的频率 至少100次 分充分的幅度 成人按压至少5cm 婴幼儿约为胸廓前后径的1 3 4 5cm 每次按压后让胸廓完全弹回尽量减少按压的中断 中断不应超过10s 心肺复苏 12 定位方法 心肺复苏 13 心肺复苏 BLS CAB 高质量心肺复苏 按压速

4、率至少为每分钟100次 成人按压幅度至少为5厘米 保证每次按压后胸部回弹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避免过度通气 心肺复苏 14 A 开放气道 1 判断患者有无意识方法 轻轻摇动患者双肩 高声呼唤 喂 你怎么了 如认识 可直呼其名 如无反应 立即呼救 2 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 患者头 颈 躯干平直无扭曲 双手放于躯干两侧 轻拍重喊 卧硬板床 心肺复苏 15 3 畅通呼吸道1 仰头举颌法 一手置于前额使头部后仰 另一手的食指与中指置于下颌骨近下颌角处 抬起下颌 使下颌与耳垂连线与地面垂直 2 仰头抬颈法3 仰头拉颌法 心肺复苏 16 开放气道方法 仰头举颏法 双手抬颌法 脊椎

5、损伤时 仰头抬颈法 现基本不采用 伤病员下颏经耳垂连线与地面呈90度 心肺复苏 17 4 判断呼吸 在畅通呼吸道后 可以判断呼吸是否存在 1 方法 维持开放气道位置 用耳贴近患者口鼻 头部侧向患者胸部 眼睛观察患者胸部有无起伏 面部感觉患者呼吸道有无气体排出 耳听患者呼吸道有无气流通过的声音 2 注意 a 气道开放位置 b 观察5s左右 c 有呼吸者呼吸道是否通畅 d 无呼吸者立即做人工呼吸 e 部分呼吸道不畅致窒息 通畅呼吸道后呼吸心搏恢复 心肺复苏 18 如何判断呼吸 一听是否有呼吸声 二看是否胸廓起伏 三感觉有否呼吸气流 时间 10秒 心肺复苏 19 B 人工呼吸 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 a

6、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患者口部张开的位置进行 b 用按于前额一手的食指和拇指 捏紧患者的鼻孔 c 首先缓慢吹气两口 以扩张萎陷的肺脏 并检查开放气道的效果 d 深吸气后紧贴患者的嘴 要把患者的口部完全包住 e 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 快而深 直至患者胸部上抬 f 每一次吹气完毕后 应与患者口部脱离 抬头看患者胸部 g 吹气量约800 1200ml 注意 吹气时暂停按压 儿童吹气量视年龄不同而异 以胸部上抬为准 按压 吹气 30 2 成人吹气频率为12次 分 儿童15次 分 婴儿20次 分 心肺复苏 20 口对鼻人工呼吸在某些患者口对鼻更有效 如患者口不能张开 牙关紧闭 口部严重损伤 或抢救者不能将患

7、者的口部完全紧紧地包住 心肺复苏 21 牙关紧闭时如何进行人工呼吸 口对鼻呼吸 心肺复苏 22 高级生命支持复苏程序 ALS 心肺复苏 23 D 非同步直流电除颤 早期除颤在心跳呼吸骤停患者的复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这类患者能存活的要素包括 有医护人员及早到达现场 及早心肺复苏 及早除颤 及早加强治疗 心肺复苏 24 除颤必须及早进行的原因 1 大部分 80 90 成人突然非创伤心跳骤停的最初心律失常为室颤 2 除颤是对室颤最有效的治疗 3 随着时间的推移 除颤成功的机率迅速下降 每过1min约下降7 8 4 室颤常在数分钟内转变为心脏停搏 则复苏成功的希望很小 心肺复苏 25 除颤器的应用

8、1 体位 患者平卧于病床上 将胸前衣物解开并移走其他异物 特别是金属类的物品 如项链 纽扣等 2 电极板的准备 电极板上均匀涂上导电糊 或包裹4 5层纱布后在盐水中浸湿 3 电极板的位置 一个电极板置于右锁骨内侧正下方 另一电极板放在左乳头的左下方 两个电极的距离至少在10cm以上 心肺复苏 26 4 能量选择 首次给予200J 无效300J 再无效 360J 应连续电击除颤3次 之后如有室颤 在连续做5组2 30的CPR 建立静脉通道 应用肾上腺素1mg 次 再电击360J 如无效 利多卡因1mg kg静注 再电击360J 再无效 溴苄铵5 10mg kg静注 再电击360J 如室颤继续 碳

9、酸氢钠1mmol kg 电击360J 如室颤为细颤 除颤前应给予肾上腺素1ml 使之转为粗颤再行电除颤 心肺复苏 27 5 具体步骤 a 打开除颤器 设置到非同步位置 选择能量并开始充电 充电结束后以10 12Kg将电极压于胸前壁上 尽量使胸壁与电极板紧密接触 以减少肺容积和电阻b 双手同时按压放电开关 电击 2005国际心肺复苏指南指出 连续三次单相波除颤改为仅一次双相波电击 能量150 200J 心肺复苏 28 气管内插管 可有效地保证呼吸道通畅并防止呕吐物误吸连接呼吸机或麻醉机予以机械通气及供氧 心肺复苏 29 心肺复苏的药物治疗 给药途径1 静脉内给药 初期复苏期间一般多用上腔静脉系统

10、静脉内给药 2 经气管支气管树给药 亦可快速有效吸收 因气管插管比开放静脉快 故早期插管十分有利 可将必要的药物适当稀释10ml左右 注入气管支气管树 3 骨髓内给药 最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儿 心肺复苏 30 药物1 肾上腺素 目前建议的剂量仍为肾上腺素1mg静脉内推注 每3 5min一次 另外肾上腺素的应用愈早愈好 2 利多卡因 因其显效快 时效短 一次静脉给药保持15 20min 临床剂量对心肌和血压影响很小 标准给药法为1mg kg静脉注射 继而静脉滴注1 4mg min 心肺复苏 31 3 胺碘酮 Amiodarone 可达龙 属 抗心律失常药物 2005指南更加突出了胺碘酮作为治疗各种

11、心律失常的主流地位 更适宜于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治疗 用法 心脏骤停患者初始剂量为300mg溶入20 30ml生理盐水或葡萄糖内快速推注 3 5min后再推注150mg 维持剂量1mg min持续6h 一般建议每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心肺复苏 32 4 阿托品 Atropine 作用于副交感神经 加强窦房结自主性和房室传导 可逆转胆碱能介导的心动过缓 血管阻力降低和血压下降 在复苏中主要用于心脏停搏和电机械分离 2005指南推荐 对将要停搏的缓慢心率 阿托品1mg静推 每3 5min1次 总量不超过3mg 心肺复苏 33 5 碳酸氢钠 用量不宜过大 以免引起高碳酸血症 高钠血症 血浆渗透压过高

12、与代谢性碱中毒 最好根据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决定用量 开始1mmol kg 6 纳洛酮 心搏骤停往往继发于各种应激情况 伴有 内啡肽的释放增加 纳洛酮可明显降低心室肌细胞早期凋亡的发生 静脉通路建立后 应尽早静注纳洛酮2 0mg 以后每半小时注射2 0mg 儿童酌减 心肺复苏 34 心肺复苏的有效指标 自主呼吸及心跳恢复可听到心音 触及大动脉搏动 心电图示窦性心律 房性或交界性心律 即使为心房扑动或颤动也是自主心跳恢复的表现 瞳孔变化散大的瞳孔回缩变小 对光反射恢复 按压时可扪及大动脉搏动 收缩压达8Kpa以上 发绀的面色 口唇 指甲转为红润 脑功能开始好转的迹象 心肺复苏 35 终止复苏的指标

13、复苏成功 自主呼吸及心跳已恢复良好 转入下一阶段治疗 复苏失败 自主呼吸及心跳一直未恢复 脑干反射全部消失 心肺复苏操作已达30min以上 心电图成直线 医生判断已临床死亡 心肺复苏 36 长程生命支持 长程生命支持是指自主循环和呼吸恢复后继续采取一系列措施 确保脑功能的恢复 同时继续维护其他器官的功能 心肺复苏 37 脑复苏改善脑灌注 适当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升高血压 降温 常用物理降温 体温不能低于31 脱水 20 甘露醇 呋塞米 地塞米松等 防止抽搐 异丙嗪 地西泮等 高压氧治疗 心肺复苏 38 维护其他器官功能循环功能呼吸功能肾功能胃肠功能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心肺复苏 39 附 心肺复苏术 1 判断病人有无意识 心跳是否停止 轻轻摇动患者双肩 高声呼唤 喂 你怎么了 如认识 可直呼其姓名 如无反应 立即触摸颈动脉是否有搏动 如没有 立即呼救 2 将患者放置适当体位 行胸外按压 开放气道 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 40 心肺复苏 41 小结 一 将 A B C 改变为 C A B 二 生命链 延长至5环节三 几个数字的变化四 成人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 ACLS 五 复苏后仍要积极的救治 心肺复苏 42 心肺复苏 BLS CAB 心肺复苏 43 浔阳东路57号急救中心 2180120 心肺复苏 44 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