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26127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56 大小:8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_第1页
第1页 / 共56页
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_第2页
第2页 / 共56页
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_第3页
第3页 / 共56页
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_第4页
第4页 / 共56页
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_第5页
第5页 / 共5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测绘检验细则修改稿(G)(5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施细则 山东省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施细则(修改稿)目录1. 主题内容和实用范围2. 术语3. 检验的技术依据4. 抽样方案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标准6. 检验批处理7. 成果质量检验内容、方法及成果质量特性、缺陷分类8、附表编写:刘育红2005、3山东省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实施细则1. 主题内容和实用范围1.1 本细则依据国家测绘局测绘成果质量评定标准结合我省具体情况制定。本细则具体规定了测绘成果不同质量特性在成果质量中的权重、质量缺陷的类别界定、评分标准和测绘成果质量等级评定方法。1.2本细则适用于全省测绘生产单位的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和验收,其它形式的委托检验项

2、目经委托方的同意,可以参照使用。2.术语2.1与测绘成果有关的术语2.1.1单位成果:为实施抽样检验的需要而划分的基本单位。在成果批或检验批中称为单位成果。2.1.2 质量特性:测绘成果因标准而固有的、满足规定要求和使用目的自然属性。2.1.3 质量特性分级:对单位成果的一个或一组质量特性按照一定的规则对其内涵逐层展开的结果。按照即满足需要又方便操作的原则,测绘成果质量特性划分为二级。2.1.4 质量特性要素:构成单位成果质量特性的基本元素。2.1.5 质量缺陷:单位成果的某个质量特性或质量特性要素不符合国家规范、行业规范规定,不满足预期的使用要求。2.1.6 严重缺陷:单位成果的极重要质量特

3、性要素不符合规定。2.1.7 重 缺 陷:单位成果的重要质量特性要素不符合规定。2.1.8 一般缺陷:单位成果的一般质量特性要素不符合规定。2.1.9 轻微缺陷:单位成果的轻微质量特性要素不符合规定。2.1.10 缺陷分值:按照质量缺陷等级规定的扣分值。2.1.11 缺陷分值调整系数:为相对合理地实行单位成果质量评定而规定的、表述单位成果复杂或难易程度与整个项目成果平均复杂或难易程度的差异关系的一个或一组数值(t;或t1、t2、t3,t = w / s)。其中w为表示单位成果复杂情况或难易程度的数值;s为表示整个项目成果平均复杂情况或难易程度的数值。缺陷分值调整系数可以参照财经字(1999)

4、856号关于测绘生产成本费用定额、测绘生产成本费用计算定额、测绘生产困难类别细则确定,也可以根据测绘成果具体情况采用其它参数直接调整。2.1.12 质量特性权:为相对合理地实行单位成果质量评定而规定的、表述单位成果同一级中各项质量特性在质量评定中所占比重的一组数值,同一组权的数值之和应等于1。2.2与检验有关的术语2.2.1 检验批:由同一测绘生产单位依据同一项目设计或专业设计生产的同一测绘项目中一次提交验收检验的单位成果总和。2.2.2 批量:检验批中所包含的单位成果总数()。2.2.3 样本单位:为实施检验工作,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案从检验批中抽取的单位成果。2.2.4 样本:样本单位构成的整

5、体。2.2.5 样本量:样本中单位成果的数量(n)。2.2.6 检验:为确定测绘成果或服务的各项质量特性是否合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规程,测量、检查、试验或度量测绘成果或服务的一种或多种特性,并且与规定要求进行比较的活动。 2.2.7 初次检验:按照标准对检验批进行的第一次检验。2.2.8 计数检验:关于规定的一个或一组要求,或者仅将单位成果划分为合格或不合格,或者仅计算单位成果不合格数的检验。(包括单位成果是否合格的检验和每百单位成果不合格数的检验。)2.2.9 检查记录:由检验人员对单位测绘成果质量特性及其构成要素与标准的符合程度的定位、定量或定性的描述,以及对质量缺陷的处理意见和单位成果质

6、量等级的评定或判定结果。检查记录可以是文字、数字、图形或其电子文档。2.2.10 不合格:不满足规定的要求。2.2.11 不合格品: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成果。2.2.12 不合格品数: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d)。2.2.13 (样本)不合格品百分数(样本中每百单位成果不合格品数):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除以样本量再乘以100,即:(100d / n)。2.2.14 (总体或批)不合格品百分数:总体或批中的不合格品数(D)除以总体量或批量(N)再乘以100,即:(100D / N)。2.2.15 批质量:用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的检验批整体质量水平(P)。本规定是指用样本不合格品百分数表示的批质量。

7、2.2.16 接收质量限:当一个连续系列检验批被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即:以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成果不合格数表示的可以接受的批质量(AQL)。(P AQL) 2.2.17 检验水平:批量与样本量大小之间的等级对应关系(IL)。确定的检验水平标志着检验样本量。2.2.18 样本量字码:根据检验批的批量(N)与检验水平(IL)规定的、确定并检索抽样方案的代码。2.2.19 抽样程序:使用抽样方案判断检验批合格与否的过程。2.2.20 接收数:判定合格批的检验样本中所允许的最大不合格品数(Ae)。2.2.21 不接收数(拒收数):判定不合格批的检验样本中所出现的最小不合格品数

8、(Re)。2.2.22 判定数组(接收准则):接收数和不接收数(拒收数)的组合。一次简单随机抽样的判定数组(接收准则):Ae,Re二次抽样的判定数组(接收准则):Ae 1,Ae 2,Re 1,Re 22.2.23 抽样方案:样本量与判定数组(接收准则)的组合。一次简单随机抽样方案:由样本量n与判定数组Ae,Re的组合。二次抽样方案:对同一检验批,由第一样本量n1、第二样本量n2与判定数组Ae 1,Ae 2,Re 1,Re 2的组合。2.2.24 简单随机抽样:检验批中每个单位成果均以相等的概率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的抽样方法。2.2.25 分层随机抽样:对同一测绘项目或同一检验批中各个单位成果按下一

9、级检查所评定的质量等级、不同技术水平的作业人员、不同困难类别以及不同地形类别、不同成图方法等因素,分层设定抽样方案,各个层次的单位成果以不等概率被抽取为样本单位的抽样方法。2.3检验类型的定义2.3.1 过程检查:科室级(测量队、分队、分院、室,下同)生产组织在作业组(或作业人员)对所完成的测绘成果自查互校的基础上,由科室的质量检查员,按照项目设计书、专业技术设计书、相关技术标准和有关文件,对作业组(或作业人员)完成的测绘成果质量所进行的检查。2.3.2 最终检查:院级(社 、中心、所,下同)测绘生产单位在科室级已经完成过程检查的基础上,由院级质量检查机构的专职检查员对测绘成果质量进行的再一次

10、检查。2.3.3 验收检验:在测绘单位完成最终检查的基础上,经测绘单位申请,由项目法人或省、市测绘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专职质检机构实施的、为判断测绘项目成果能否被接收的检查。2.3.4 样本详查:对按确定方案抽取的样本,依据标准对每个样本单位的各项质量特性要素实施的全面检查。2.3.5 检验批概查:是指对检验批抽样后的其余产品,依据标准对全部或部分单位成果的各项质量特性中对质量影响比较大的质量特性要素或影响成果质量的共性要素的所实施的检查。2.3.6 项目验收:是指测绘项目发包人或项目法人对具体测绘项目的完成情况和最终结果组织实施的全面检查、评价的过程。项目验收可以采取验收会议、专家评审、材料综

11、合审查、联合检查等方式进行。3. 检验的技术依据3.1 与检验批相关的技术设计书。3.2 本项目技术设计书明确的相关技术文件、规范、标准。3.3测绘成果检查验收规定3.4测绘成果检查验收实施细则4.抽样方案4.1 验收检验抽样方案4.1.1 验收检验抽样方案以GB/T 2828.12003/ISO 2859-1:1999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一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为基础,检验水平和接收质量限分别执行国家测绘产品测试中心关于各专业测绘监督抽检实施细则的规定。4.1.2 测绘成果质量验收检验一般采用正常检验简单一次抽样方案进行。也可以根据具体测绘项目质量管理的需要,采用国

12、家测绘成果质量检查验收规定的其它方案。4.1.3 数字测绘成果验收检验抽样方案执行GB/T183162001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当按标准规定采用百分比抽样时,样本量应不低于检验批中单位成果总数(N)的10%,当N10时,样本量为2;当N10%不为整数时,则取整加1作为抽检样本数。检验批整体质量水平,按照样本量对应于正常检验一次抽样方案中规定的接收数与不接收数判定。4.1.4 验收检验样本一般应在检验批内随机抽取,也可以根据不同的测绘项目、不同的生产组织形式、不同的项目质量管理要求、测绘成果生产的复杂程度、以及院级检查机构评定的不同质量等级、不同作业员的质量信誉度等情况,采用分层

13、抽样方案。4.2 生产单位各级检查抽样方案4.2.1 过程检查、最终检查应采用全数检验方案进行,对本单位完成的测绘项目成果实施100%的检查。不能实行全数检验方案的外业测绘项目,可以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确定抽样检验方案。4.2.2 大地测量成果:生产单位应对成果的选、造、埋、观测、计算、资料整饰和技术总结等工序进行检查,各级检查应贯穿始终。4.2.3 航测外业成果:作业组、中队应进行100%的内、外业检查。院级进行100%的室内检查,外业平面或平高控制点应进行100%的检查,高程点检查比例不少于20%,调绘检查比例不少于30%。4.2.4 工程测量、地籍测绘成果:作业组、中队、院级进行100%的

14、室内检查。外业巡视检查:一般中队级进行100%检查,院级抽检30%图幅;精度检查:中队和院级各抽取测区图幅总数的5%10%。4.2.5 航测内业成果:航测原图检验单位为“幅”,内业工序的过程和最终检查实施全数检查。4.2.6 房产测量成果:最终检查外业抽查比例为30。4.2.7 数字测绘成果:生产单位成果最终检查为100%全数检查。5. 单位成果质量评定标准5.1 单位成果质量等级评定5.1.1 无论样本详查或检验批概查,发现伪造成果的现象即判为不合格,并执行检验批质量判定的规定。5.1.2 任意一项质量特性总分低于60分、或单位成果任意一级质量特性加权之和低于60分,为不合格品;5.1.3

15、项一级质量特性得分加权之和大于等于60分且小于75分,为合格品;5.1.4 各项一级质量特性得分加权之和大于等于75分且小于90分,为良级品;5.1.5 各项一级质量特性得分加权之和大于等于90分,为优级品。5.2 单位成果质量特性评分和缺陷扣分标准5.2.1 数学精度评分方法a.数学精度采用中误差(或闭合差、相对误差、平面或高程较差)技术指标,按下式计算质量分数:A=60+40*(m-m检)/m 其中m检为检测中误差, m为标准中误差限差b.检测数据的平面和高程精度的中误差按下列公式计算:M检 (同精度检测 ) M检 (高精度检测 )式中:M检-中误差;n检测点数; 平面或高程较差。c.对高精度检测较差大于2倍标准中误差或等精度检测较差大于2倍标准中误差的检测数据,视为粗差,当粗差个数小于总检测数据的6%(含6%,下同)时,粗差值不参与中误差的评定。d.检测中误差 m检 标准中误差 m 时,计为严重缺陷。采用等精度方法检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