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13361268 上传时间:2017-10-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记叙文简要运用指导(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记叙文一、定义 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二、阅读具体过程: 理解文章题目阅读文章看清文章后面试题按试题要求回头有重点地再看原文 答题。三、阅读技巧归纳:(一)1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主要内容或文段中事例的概括:()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强调三个部分:内容是什么,文章怎么样,作者怎么样。 ()必须包括两个要素:人物事情; “谁做了什么”或“谁怎么样”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 、地点、环境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3提炼中心、主题: 一般用:本文记叙了,描写了,介绍

2、了,通过, 表达、抒发、赞美、歌颂、揭露、鞭挞、讽刺、说明、揭示、反映 。4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 二是通过对人物描写(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等)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要分析直接描写、侧面描写、细节描写。(二)修辞方法及作用 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1)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

3、) 。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 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借喻: 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作用: 生动具体形象写出 xx事物的 xx特点,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2)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 生动形象地写出 xx事物的 xx特点。 拟物( 借物喻人):A 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B 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3)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

4、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4)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作用:增强语势、加强语气, 更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或增强表达效果或强调了 xx对象 xx特性) 。(5)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即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即两个连续或间隔反复。作用: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反复的修辞手法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语言美。(6) 对偶: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

5、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语句整齐、意韵铿锵,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 反复:强调,加强语气等(7)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方法:部分代整体。特征代本体具体代抽象(8)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成语、诗句、格言、典故等 )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为明引和暗引两种。作用:使论据确凿充分,增强说服力,富启发性,而且语

6、言精炼,含蓄典雅。(9)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10) 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或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即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即自问自答。作用: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11) 反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反问句中。 作用:强调了 xx,加强语气,激发读者感情,加深读者印象,增强文中的气势和说服力。(12)双关:利用词的多义及同音(或音近) 条件,有意使语句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双关。作

7、用: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语意,给人以深刻印象。(13) (顶针):用前文的末尾作下文的开头,首尾相连两次以上,使邻近接的语句或片断或章节传下接,首尾蝉联,用符号表示就是“ABC,CDE”。这种修辞手法,叫做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作用:不但能使句子结构整齐,语气贯通,而且能突出事物之间环环相扣的有机联系。(14)通感:所谓通感,是利用诸种感觉相互交通的心理现象,以一种感觉来描述表现另一种感觉的修辞方式。作用:通感的运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 它能化抽象为形象,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们丰富的联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泼;它能准确表达,含意深远;它能充实诗文的意

8、境,构成特殊的艺术美。(15)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 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 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2(三)表达方式:表述特定内容所使用的特定的语言方法、手段。1.记叙:作者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必要的交代和说明。2.描写,指作者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细致的描绘与刻画。3.议论,指作者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和看法。4.抒情,指作者在作品中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作用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深化文章的中心,增强文章的感染力。5.说明,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性质。(四)

9、1 人物描写类型及作用 (1)外貌(肖像)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姿态等):作用是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思想性格等情况。 (2)语言(对话)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3)动作 (行动)描写:作用是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5)神态描写:指对人的脸部表情的描写。 2环境描写类型 (1)环境描写:景物(自

10、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景物(自然环境)描写: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社会环境:描写社会状况或者人物活动的场景和周围(室内)的布局、陈设作用:A、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B、在回答时必须结合其时当地的时代背景,指出文段中环境描写的相关语句揭示了什么样的社会现实。(2)景物(自然环境)描写在记叙文中的作用 交待要素(暗示时间) 渲染气氛 烘托人物心情 推动情节发展 反映人物性格、情感。(3)描写景物感觉(官)的角度: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嗅觉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以动写静) 、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3描写角度:(1)正面(直接)描写:直接对人物肖像

11、,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品质(2) 、侧面(间接)描写 :通过他人言行衬托人物的某种感情和性格特征。4细节描写,也是刻画人物的一种重要方法,它是对于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和场面的细微末节所作的描写。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五)1 记叙文中议论:记叙文的议论有三种方式:先叙后议、先议后叙、夹叙夹议。作用:可起到承上启下;统领全文;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凸起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 记叙文中抒情:作用:抒发作者真挚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六)记叙线索:1、记叙文的线索是

12、贯穿全文始终的一条脉落,体现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把所有材料联结成一个有机体。 线索类型:物线、事线、人线、感情线、时间线、地点线、见闻线。 3、 “怎 样 找 线 索: 文章的标题 反复出现的词或事物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我”的所见所闻所感4、线索的作用:使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表现人物的思想性格,理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七)记叙顺序:1.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

13、入胜。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形象,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八)文中重要句段作用1记叙文开头句子的作用:开篇点题;总领全文;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兴趣或思考。2记叙文中间句子的作用: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3记叙文结尾句子(段)的作用:篇末点题;总结全文,深化中心;首尾呼应(照应前文、照应标题) ;点明中心,升华主题;令人深思,给人惊醒(启示)或 留有思考的余地(回味无穷) 。4文章段落语句的主要作用有:(必须从内

14、容、结构两个方面来进行做答) (1)在结构上 :在文章开头: 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等作用3在文章中间: 承接上文,开启下文(引出下文)、 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作用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卒章点题,意味深长等作用。(2)在内容上: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中心)、升华(深化)主题、 画龙点睛、表达(抒发)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有时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补充说明。 (九)记叙文的人称及其作用:第一人称

15、使人感到亲切自然,真实。与读者没有距离;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和性格特征 第二人称最贴近读者,便于情感交流,使人感到特别亲切,但用得不多;第三人称,是以“他”叙事。运用第三人称叙事,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束缚,便于叙述和议论(十)1 找主旨句: 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还有标题。2文眼: 标题是“文眼” ,统帅全文(新闻) ;有时交代首要人物、故事情节,有时交代首要事、物(“物”象征意义) ;有时还是“线索” 。3给文段拟题:() 、看开头、看结尾、看中心句、看过渡句、看重复出现的句子。 、 () 、语言要求简练,一般在个字左右。4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必须用第一人称;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5文

16、段(各种文体)中指代词指代对象的判断:()常考的指代词有:这、那、这些个、那些、其他、以上、云云、此;()通常为往前找;前一句或前一段()找到后,将找到的内容放在指代词所在句中读一读,看是不是适合。6仿写:看清列出题干几点要求,分析仿写句,琢磨句式特点及表现手法,注意材料中的思想内容,搜索仿写材料,找准联想触发点,展开联想和想象,按要求仿写,仿写句子与例句一一对应,尽可能使句子写得新颖,有深意。 * 温馨提醒:仿写的三个条件:内容相关 、句式一致 、修辞方法相同。重组句子要注意理清句间关系。7 记叙文标题的含义和作用()分析标题的含义先看表层含义(本义):标题的字面含义、在文中的含义,概括内容,点明对象; 再思考深层含义 :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A 结构 (线索 、悬念)B 主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