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11684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吉林市中考化学复习练习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合物的分离方法381、 如图是氧化沉淀法生产复印用高档Fe3O4粉的工艺流程简图,根据要求回答问题资料卡:通空气时发生的反应为:4Fe(OH)2+2H2O+O2=4Fe(OH)3,由沉淀获得Fe3O4的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为Fe(OH)2+2Fe(OH)3Fe3O4+4H2O,(1)在实验室里进行过滤操作时,通常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_(2)由溶液N获得该副产品的操作顺序是b_da过滤b加热浓缩c冷却结晶d晶体加热至完全失去结晶水则副产品P是_(3)流程中控制“一定量空气”的目的是_2、 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1)_温度时,A、B物质的溶解度相等(2)t1时

2、它们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_(3)t1时,将50g的A物质溶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为_g(4)t1时,ABC分别与水配制成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对最大的物质是_(5)t1时,将C的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可采取的方法有:_;_;_(6)若从B的溶液中提取B固体,一般用_的方法3、 自然界的碳氧循环如图所示是自然界中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循环简图,请仔细读图回答有关问题:(1)图中所指过程的含义:_;_(2)在所指的过程中,包含着两层含义:一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的CO2,放出氧气,另一层含义是_(3)在所示的过程中臭氧层中的臭氧在日光的作用下转化成了O2臭氧是淡蓝色气体,臭氧层能有效

3、阻挡紫外线,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写出图示中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3O24、 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10,B物质的溶解度为(2)3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从大到小顺序为(3)M点的意义是(4)Q点在40时,若表示A溶液,则是状态,若表示B溶液,则是状态,若表示C溶液,则是状态(5)当温度变化时,溶解度变化最明显的是物质,溶解度变化不大的是物质(6)如果A中混有少量的C,可以采取方法提纯A(7)A、B、C三种物质的溶解性都属于溶物质(8)若将B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取、方法(9)现有50的A、C两份饱和溶液,要使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溶液仍是饱和

4、的,采取的方法是(10)若想从C的溶液中得到C晶体,最好采用结晶方法5、 废旧普通干电池筒内的物质中主要含有C、淀粉、MnO2、ZnCl2、NH4Cl等物质现利用废干电池分离出MnO2,并研究其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实验过程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2)图中灼烧目的是除去(3)将图操作所得MnO2加到图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立即复燃,则MnO2的作用是(4)图是氢氧燃烧电池的示意图电池工作时,H2和O2反应生成水,同时提供电能,溶液的pH(填“变大”、“变小”或“不变”)6、如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几种装置,请你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标号仪器为:a(2)用氯酸钾

5、制取氧气时的发生装置应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填写选项序号)a烘干b溶解c过滤d洗涤(3)小勤同学从装置A得到启发,在装置A的基础上增加了隔离铜网改成装置B来制取氢气,则与A相比,B的优点是,而装置B显示的反应为(填“进行中”或“已停止”),小明用一支底部有一个小洞的试管和矿泉水瓶组合成装置C(夹持仪器都略去),C与B相比不同之是(从资源角度考虑)(4)在实验室用装置C制取CO2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若CO2中含有水蒸气,须将气体装置F以除去水蒸气,则F中的溶液名称是,气体应从(填字母)口进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