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

上传人:资****亨 文档编号:133609279 上传时间:2020-05-29 格式:PPT 页数:34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第三章)(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三章税收法律制度 第一节税收的概述一 税收概念与分类 一 概念1 税收 是政府为了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凭借政治权利 强制 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税收概念的理解 1 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之中重要工具 征税的主体是国家 除了国家之外 任何机构和团体 都无权征税 2 国家征税依据的是其政治权力 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 这种政治权力凌驾于财产权力之上 没有国家的政治权利为依据 征税就无法实现 3 征税的基本目的是满足国家的财政需要 以实现其进行阶级统治和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职能 4 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 固定性的特征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2 税收的作用 1 税收是国家组织财政收入的主要

2、形式 2 税收是国家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 3 税收具有维护国家政权的作用 4 税收是国际经济交往中维护国家利益的可靠保证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二 税收的特征税收三性 税收具有强制性 无偿性和固定性三个特征 1 强制性 2 无偿性 国家取得税收收入既不需偿还 也不需对纳税人付出任何对价 3 固定性 包括时间上的连续性和征收比例的固定性 例题 多选题 下列各项中 属于税收特征的有 ACD A 强制性B 灵活性C 无偿性D 固定性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收的分类1 按征税对象分类 1 流转税类 以流转额为课税对象 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和关税等 2 所得税类 收益税 以各种所得额为课税对象 企

3、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3 财产税类 以纳税人所拥有或支配的财产数量或者财产价值为课税对象 房产税 契税 车船税 船舶吨税等 4 资源税类 以自然资源和某些社会资源为征税对象 资源税 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5 行为税类 以纳税人的某些特定行为为课税对象 城市维护建设税 印花税 车辆购置税等 例题 单选题 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 不属于财产税类的是 A 房产税B 车船税C 契税D 车辆购置税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收的分类2 按征收管理的分工体系分类 1 工商税类 由税务机关负责征收管理 绝大部分 工商税收是指以从事工业 商业和服务业的单位和个人为纳税人的各种税的总称 是我国现行税制的

4、主体部分 具体包括增值税 消费税 营业税 资源税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 房产税 土地增值税 印花税等 2 关税类 由海关负责征收管理 关税是对进出境的货物 物品征收的税收总称 主要是指进出口关税以及对入境旅客行李物品和个人邮递物品征收的进口税 不包括由海关代征的进口环节增值税 消费税 和船舶吨税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收的分类3 按照税收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 1 中央税 属于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如关税和消费税 2 地方税 属于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收入 由地方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如房产税 车船税 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等 3 中央地方共享税

5、 属于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财政的共同收入 由中央 地方政府按一定的比例分享税收收入 目前由国家税务局负责征收管理 如增值税 印花税 资源税等 补充 企业所得税 个人所得税 例题 多选题 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 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 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 下列各项中 属于中央地方共享税的有 ACD A 增值税B 土地增值税C 企业所得税D 个人所得税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收的分类4 按照计税标准不同进行的分类 1 从价税是以征税对象价格为计税依据 按一定比例计征的一种税 如我国现行的增值税 营业税 关税和各种所得税等税种 2 从量税是以征税对象的数量 重量 体积等作为计税

6、依据 按固定税额计征的一类税 资源税 车船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以及消费税中的啤酒 黄酒等 3 复合税是对某一进出口货物或物品既征收从价税 又征收从量税 如消费税中的卷烟和白酒 例题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中 不属于流转税的是 D A 增值税B 消费税C 营业税D 所得税 例题 单选题 在我国现行的下列税种中 属于行为税类的有 D A 营业税B 房产税C 车船税D 印花税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二 税法及构成要素 一 税收与税法的关系1 税法的概念税法 即税收法律制度 是国家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税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是国家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2 税收与

7、税法的关系 1 两者的联系 税收依据税法的规定进行 税法是税收的法律保障 2 两者的区别 税收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税法是一种法律制度 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二 税法的分类1 按照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 1 税收实体法 针对某一具体税种税收实体法是规定税收法律关系主体的实体权利 义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都属于税收实体法 2 税收程序法 不针对某一具体税种 而针对税务管理程序 税收程序法是税收实体法的对称 是指以国家税收活动中所发生的程序关系为调整对

8、象的税法 是规定国家征税权行使程序和纳税人义务履行程序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例如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二 税法的分类2 按照主权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的不同 可分为国内税法 国际税法和外国税法 1 国内税法 一般是按照属人或属地原则 规定一个国家的内部税收制度 2 国际税法 是指国家间形成的税收制度 主要包括双边或多边国家间的税收协定 条约和国际惯例等 3 外国税法 是指外国各个国家制定的税收制度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二 税法的分类3 按照税法法律级次划分 1 税收法律 狭义的税法 是指享有国家立法权的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依照法律程序制定的规范

9、性税收文件 2 税收行政法规 由国务院制定的税收法律规范的总称 3 税收规章 由国务院税收主管部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 海关总署 制定的具体实施办法 规程等 4 税收规范性文件 指的是县以上 含本级 税务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规定程序制定并公布的 规定纳税人 扣缴义务人及其税务行政相对人的权利 义务 在本辖区内具有普遍约束力并反复适用的文件 效力排序 法律 行政法规 部门规章 规范性文件 例题 多选题 根据税法的功能作用的不同 可以将税法分为 AC A 税收实体法B 税收法律C 税收程序法D 税收行政法规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税法的构成要素是指各种单行税法具有的共同的基本要素的

10、总称 1 征税人 征税 主体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权的各级税务机关和其他征收机关 包括各级税务机关 财政机关和海关 2 纳税义务人 纳税 主体依法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自然人 包括个体经营者 法人和其他组织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3 征税对象 纳税对象 征税客体 课税对象纳税的客体 也就是对什么征税 征税对象是税法最基本的要素 征税对象是区别不同税种的重要标志 4 税目是在税法中对征税对象分类规定的具体的征税项目 反应具体的征税范围 是对课税对象质的界定 5 税率是对征税对象的征收比例或征收额度 它是计算税额的尺度 也是衡量税负轻重与否的重要标志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

11、我国现行的税率主要有 比例税率 定额税率 累进税率 1 比例税率 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 不论金额大小均按同一比例征税的税率 单一比例税率 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所有纳税人都适用同一比例税率 差别比例税率 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的不同纳税人适用不同的比例征税 幅度比例税率 是指对同一征税对象 税法之规定最低税率和最高税率 各地区在该幅度内确定具体的使用税率 2 定额税率 固定税额 是按纳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规定固定的税额 而不是规定纳税比例 目前采用定额税率的有资源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车船税等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 3 累进税率 是指随着征税对象数量增大而随之提高的税率 即按征税对象数

12、额的大小划分为若干登记 不同等级的课税数额分别适用不同的税率 课税数额越大 适用税率越高 累进税率包括三种 全额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超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 个人所得税 是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分别按照规定的各个等级适用税率计算征税的一种累进税率 即把课税对象数额划分为若干个等级 各等级分别适用相应等级税率征税 最后汇总计算全部应纳税额 超率累进税率 土地增值税 是以征税对象数额的相对率为依据 按累进方式计算应纳税额的税率 例题 单选题 我国税法要素中 用来明确征税的具体范围 确定征税对象适用不同税率的要素是 D A 税率B 计税依据C 征税对象D 税目 例题 单选题 我国个人所得税中的工

13、资薪金所得采取的税率形式属于 B A 比例税率B 超额累进税率C 超率累进税率D 全额累进税率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6 计税依据 税基 对征税对象量的规定 1 从价计征 是指按照课税对象的价值即货币单位计算 计税金额是从价计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 应纳税额 计税金额 适用税率 2 从量计征 是指按照课税对象的自然计量单位计算 计税数量是从量计征应纳税额的计税依据 计税数量因征税对象不同 所包含的内容也不同 有重量 体积 面积等 应纳税额 计税数量 单位适用税额 3 复合计征 是指同时按照从量 从价两种计税依据计算纳税人应缴纳的税额 以两种计税依据计算的税额之和作为课税对象的税额

14、 应纳税额 计税数量 单位适用税额 计税金额 适用税率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7 纳税环节 是指税法规定的商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流转过程中缴纳税款的环节 按照纳税环节的多少分为两类 1 一次课征制 税种纳税环节单一 如消费税 2 多次课征制 税种需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个环节征税 如增值税 8 纳税期限 是指纳税人在发生纳税义务后 应向税务机关申报纳税的起止时间 三个概念 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二是纳税期限 三是缴库期限 9 纳税地点 是指根据各个税种纳税对象的纳税环节和有利于对税款的源泉控制而规定的纳税人 包括代征 代扣 代缴义务人 的具体纳税地点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

15、要素10 减免税 是指国家对某些纳税人和征税对象给予鼓励和照顾的一种特殊规定 1 减税和免税 减税是对应纳税款少征一部分税款 免税是对应纳税额全部免征 2 起征点税法规定对征税对象开始征税的起点数额 征税对象的数额未达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达到或超过起征点的 则就其全部数额征税 3 免征额征税对象总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 免征额的部分不征税 只就其超过免征额的部分征税 某类税种起征点为1000元 超过起征点税率为10 纳税人A B C D的征税对象数额分别为A 999元 B 1000元 C 1001元 D 2000元 纳税人A 应纳税额 0 元 纳税人B 应纳税额 1000 10 100 元 纳税人C

16、 应纳税额 1001 10 100 1 元 纳税人D 应纳税额 2000 10 200 元 假设上例中 1000元为免征额 则 纳税人A 应纳税额 0 元 纳税人B 应纳税额 0 元 纳税人C 应纳税额 1001 1000 10 0 1 元 纳税人D 应纳税额 2000 1000 10 100 元 第一节支付结算概述 三 税法的构成要素11 法律责任违反国家税法规定的行为人采取的处罚措施 主要包括两种 一是纳税主体 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因违反税法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二是作为征税主体的国家机关 主要是实际履行税收征收管理职能的税务机关等 因违反税法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例题 判断题 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的计税依据应当征税的数额起点 计税依据数额达不到起征点的不征税 达到起征点的 则对超过起征点的部分征税 X 例题 判断题 如果税法规定某一税种的起征点是800元 那么 超过起征点的 只对超过800元的部分征税 X 多选 下列税种中 属于流转税的是 ABCD A 增值税B 消费税C 关税D 营业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