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

上传人:lb2****090 文档编号:133608259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五年级下册数学《分数除法》教学设计(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校内公开课教学设计北师大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一)教学设计分数除法(一) 教材分析:教材中呈现了两个问题,经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这两个问题的共同点是都把 47 平均分,第(1)题是平均分成2份,第(2)题是平均分3份,第(1)题的算式是472,被除数 的分子是能被除数整除的,而第(2)题的算式是473,被除数 的分子是不能被3整除的。无论哪种方法,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学情分析:这部分内容在学习,是在学生学习了分数乘法和认识了倒数在基础上进

2、行的。学生之前掌握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为本单元在新知识起到了良好在铺垫作用。学生对倒数在认识,为分数除法中“除以一个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在倒数”的应用打下了基础。教学方法:学生在涂一涂、算一算的过程中,借助图形语言,利用已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解决有关分数除法的问题,从而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并从中总结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55-56页 ,涂一涂、算一算及想一想、填一填和课后试一试教学目的:1、在涂一涂、算一算等活动中,探索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2、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具准备:长方形纸 不同颜色彩笔几支 幻灯片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什么是倒数?(乘积为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你能举出几个例子吗?如何求一个数的倒数?(求一个数的倒数时,用1去除以这个数.如果求一个整数的倒数,直接写成这个整数分之一即可;如果求一个分数的倒数,就是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互换;如果求一个小数的倒数,要将这个小数先化成分数再求;如果求一个带分数的倒数,应先将其化成假分数再求倒数.)二、算一算笑笑和淘气去买白糖。问题1:他们每人买了两袋白糖,一共买了多少袋白糖?(22=4袋)问题2:这些白糖一共重2千克,每袋白糖有多重?(24=12千克)问题3:如

4、果笑笑家15天吃完一袋白糖,那么平均每天吃多少千克?(1215=?千克)三、探究新知 师:我们怎么解决问题3的困难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除数是整数的分数除法。板书课题:分数除法(一)1、出示情境图问题:把一张纸的 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师:观察屏幕上的图,想一想:是把哪一部分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多少?在准备的长方形纸条上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折一折,涂一涂。学生活动,师巡视。组织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 生:47里面有四个17,平均分成两份,是两个17,就是27。师: 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涂色的过程吗?(板书算式)师:想一想,如果不看图,你会计算 47 2 嘛?你能说说

5、你的大胆猜想嘛?(分母不变。被除数的分子除以整数得到商的分子)2、师:大胆的猜想是一种非常好的数学思考方法,但还要经过科学的验证。我们来看看大家的猜想能不能也解决这一题呢?课件出示:把一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板书算式)师:看来我们要换一种思维方式探索一种能普遍运用的方法。把这4份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动手在纸上分一分,涂一涂,涂好后和同桌交流一下怎样分。学生活动,师巡视组织交流:通过画图,你发现了什么?生1:47平均分成3份,每份就是这张纸的421。生2:把47平均分成3份,这其中的一份实际上就是47的几分之几?师:我们之前说,求一个数的

6、几分之几可以用乘法!对照这两道算式,你有什么想法吗?师:把47平均分成3份,就相当于求47的13,结果都是421因此,中间我们可以用等号连起来。你们看,原来的除法算式就转化成什么算式?什么变了?什么没变?这样有什么用?生:被除数没变,除号改成了乘号(板书),除数3改成了3的倒数13 。(设计意图:学生运用画图或者分数的意义来解决问题,体会画图策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问:同样的47平均分成5份,每份实际上是47的几分之几?47分成6份,每份实际上是47的几分之几?(板书算式)师:同学们真棒!会把新知识转化成旧知识来解决,以旧学新是我们数学学习的一个重要方法。师:现在大家会计算刚才我们上

7、课一开始的这道题了吗?我们一起算一算。四、巩固练习师:下面,我们就运用我们掌握的计算方法来完成教材上第56页的“练一练”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一说你这节课的收获。(设计意图:让学生计算后,观察得出结论,并进行归纳,发现规律,注意了知识胡迁移)小结:这就是分数除以整数的常用方法,谁来说一说这种算法是怎样的?那么0能不能做除数呢?所以,这里还要不上一个条件(0除外)五、作业设计课件出示练一练(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计算规律:做分数乘法时,可以先约分再计算或者先计算再约分。)六、板书设计分数除法(一)4722747342147134214754715435教学反思:本节课我执教的是北师大

8、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三单元第二节的内容分数除以整数,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整数除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意义及计算方法和倒数的基础上安排的一个新的教学内容,为后面学生进一步学习整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分数的意义及算理以及简单的分数除法的应用做好铺垫。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知道了整数除法的意义,在本册知道了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掌握了求一个数倒数的方法,这些已有的知识为学生探索本课新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学生在学习分数乘法的过程中,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等的活动探索出了分数乘法的意义与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这一知识点和学习的方法为学生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学生可以运用同样的方法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

9、算方法。根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在预设教案时,我力争体现以下几个特点:一、重视学生实践操作,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为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教学中,我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通过折一折,让学生的动手操作,折出4/7,4/7的1/2、1/3,把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和好的结合起来,以形论数,以数表形,把抽象的过程直观的展示出来,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再在操作的过程中说一说,和文字语言相结合,三管齐下,从而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完成本节课的重点学习内容。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体现了“数学课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10、。学生是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将更多的时间、空间留给学生,是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意识的重要途径之一。本节课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我让学生充分交流折纸的方法和折纸中的发现,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三、让学生经历发现的过程,通过操作、观察、运算、比较、归纳等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知识。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感性的明确了分数除以整数的的意义,得到了计算结果,但是,学生还处于直观的、浅层次的思维活动中。这时候

11、,我让学生先口算算式的结果,在观察算式左右两边的符号和数字的变化,说说自己的发现,引导学生归纳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激发学生的抽象思维,深化学生的认识,形成技能。四、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的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分数除以整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学生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数学经验,他们乐于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但他们的思维水平使得他们的探索缺乏深度和广度,因此,设计中我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一折、涂一涂的活动,让学生自主探究,把抽象的意义直观形象化,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让学生逐步领会数形结合的实质和妙用。同时,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理解了除以一个整数,就是求几分之一是

12、多少,从而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来计算,教给学生转化的数学思想。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一、在组织学生探索时,我引导的太多,没有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发现,包办得太多,让学生失去了探索的乐趣。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我的教学中,没有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而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

13、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二、我的提问过细,过死,没有挑战性,错失了制造认知冲突的良好契机。认知冲突是一个人已建立的认知结构与当前面临的学习情境之间暂时的矛盾与冲突,是已有的知识经验与新知识之间存在某种差距而导致的心理失衡。认知冲突的形成能促进学生解决这一冲突的需要,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心向。而认知冲突的形成,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与激发。本课中,出示例题后学生把算式和得数一下就说出来,这时就需要教师及时抓住这一制造认知冲突的良好契机。教师可以顺势问学生:“4/72真的等于2/5吗?你有哪些办法说明这个结果是对的?从这些办法中,你能找到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算法吗?”开放而有挑战性的问题能激励学生主动探索。所以我认为在设计教学预案和执行教学预案时,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组织者和引导者、促进者的教师,要不断提高组织学生主动探索的有效性,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三、课堂节奏把握的不够恰当,呈现前松后紧的情况。由于前面的操作活动引导太多,重复讲解,主次不够分明,浪费了时间,以致后面练习时间紧张,影响教学效果。总之,课堂的驾驭能力是需要不断的积累经验,借鉴别人的长处,改掉自己的不足。我在讲课的各方面仍需要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这样才能提升自己。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