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813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实验活动2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过关练习题(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通用)(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活动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过关练习题一、选择题1.为了保证长时间潜航,在潜水艇里要装备氧气再生装置,有以下几种制氧的方法:加热高锰酸钾电解水(在通直流电作用下,水氧气+氢气)常温下过氧化钠,固体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你认为最合适潜水艇内制氧的方法() A.B.C.D.全都可以2.下列实验中,仪器和用品的选择不合理的是( ) A.收集CO2气体B.检验一瓶气体是否为O2C.用H2O2溶液和MnO2制O2D.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CO23.甲、乙两同学在实验室制取CO2和O2时,无论选择什么药品,他们都能选用的装置是( ) A.B.C.D.4.在潜水艇里要配备氧气再生装置,现有以下几种制

2、氧气的方法,其中最适合于潜水艇里氧气再生的方法() A.使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B.氧化汞汞+氧气C.水氢气+氧气D.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5.小唐同学对所需知识进行了归纳,其中叙述正确的是( ) A.KMnO4和MnO2都是氧化物B.合金和合成材料都属于有机合成材料C.过滤和蒸馏都能降低水的硬度D.实验室收集O2和H2都可以使用排水法6.在实验室里,利用下列物质和装置制取气体的方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锰和氯酸钾制取氧气B.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C.二氧化锰和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D.铜和稀硫酸制取氢气7.对如图所示实验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图甲实验中试管内液面上升,说

3、明试管内压强增大B.图乙实验中小气球迅速胀大,说明NaOH能与CO2反应C.图丙实验中U型管内液面左高右低,说明NH4NO3能与水发生反应D.图丁实验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说明CO2是一种酸8.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将二氧化碳加压降温可制成干冰B.二氧化碳能灭火只与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有关C.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消耗途径主要是植物的光合作用D.可用石蕊试液或带火星的木条来鉴别二氧化碳和氧气9.下列关于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生装置选用长颈漏斗和锥形瓶B.反应不需要加热C.实验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再加药品D.燃着木条伸入瓶中进行验满操作10.右图是实验室制取气

4、体的部分装置,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组装装置时,先固定试管,后放酒精灯B.用装置进行实验时,先加固体药品,后加液体药品C.装置和装置中的a端连接后可用于制取收集COD.装置中加入高锰酸钾制氧气时,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11.一氧化氮是无色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大,在空气中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以下收集一氧化氮的方法正确的是( ) A.向下排空气集气法B.排水集气法或向上排空气集气法C.向上排空气集气法D.排水集气法12.如图A中锥形瓶装石灰石,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则下列实验不能达目的是()A.图A能成功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B.若图B中试剂为足量澄清石灰水,则可检验二氧化

5、碳C.图C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则气体应a进b出D.图D可用于证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且能灭火13.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读取液体体积D.称取一定质量的氯化钠14.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 A.水蒸气B.二氧化碳C.氧气D.氮气15.下图为初中化学常见气体的发生与收集装置有关这些装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装置I可作为固体加热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B.装置中长颈漏斗可以用分液漏斗、医用注射器代替C.装置、可用于收集密度与空气密度差距较大,且不与空气中各成分反应的气体D.装置可以用于收集氧气,也可以用于实验室收集二氧化碳二、填空题16.将制得的

6、二氧化碳气体依次通过右下图所示的装置,写出A、B两装置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和得出的结论。 A装置:现象 _;验证的性质_。B装置:现象 _;验证的性质 _。 17.某学习小组围绕“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进行研讨,请你参与完成下面的问题 (1)图装置制取气体的适用条件是_ (2)图装置相比图装置的主要优点是_ (3)实验室用固体和液体反应来制取O2 , 选用的发生装置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4)实验室若用图装置收集CO2时,气体应从_端通入(填字母) 18.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石灰石和稀盐酸,以及下列仪器:(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可以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你

7、选择的仪器是_(填序号)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为CaCO3+2HClCaCl2+H2O+CO2 , 验证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 (3)若补充一种仪器_ , 再利用上述装置和药品还可以制取和收集氧气,你选择的仪器是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 19.小睿同学在探究性学习中,准备用连线的方式对下面的知识进行归纳,请你帮他将A组中的物质序号填在B组中各项有关内容前的括号中 A组B组(a)二氧化硫(_)白色固体(b)氧气(_)通电时发出有色光(c)稀有气体(_)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原料(d)氧化镁(_)光合作用的原料(e)高锰酸钾(_)化学性质比较活泼(f)氮气(_)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g)二

8、氧化碳(_)用做保护气20.如图是实验中常用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带有标号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碳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是_ , 氯酸钾和二氧化碳混合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检查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 (3)若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下同)检验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的方法是_(4)如图的F装置有多种用途,若用F装置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填“a”或“b”)端导管导入若用F装置除去一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瓶中应盛放的试剂是_溶液(用化学式填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5)若二氧

9、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可以看到紫色石蕊试液变_色原因是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1.室开放日,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了解了一些实验内容:(1)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制取氧气时,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_(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2)“磨砂”是增加玻璃仪器密封性的一种处理工艺,上图所列仪器中用到“磨砂”工艺处理的是_(列举一种仪器的名称)。(3)右为一个橡胶塞的平面图,现需要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 导管的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置)。_

10、22.某班同学到实验室进行气体的制取实验,实验桌上摆放了下列仪器可供选用(铁架台省略)。请回答下列问题:仪器a的名称是_。组合一套制备并收集CO2的实验装置,应选用的仪器是_(填字母序号)。如果用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来制取氧气,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物质制取气体的药品制取气体的反应条件气体的物理性质氯气固体二氧化锰、液体浓盐酸需要加热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制取氯气_(填“可以”或“不可以”)采用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发生装置,收集氯气可以选用的仪器是_(填字母序号)。 23.某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后,A中出现大量气泡,B中白磷燃烧,C中液面下降,稀盐酸逐渐进入D中请看图回答问题:(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其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2)B中白磷能够燃烧的原因是_(3)D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4)E中的实验现象是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5)能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 2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的名称是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用装置A、E制取氧气,收集完氧气时,应进行的操作是_。(3)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收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