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807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化合物 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2课时 一氧化碳素材 (新版)新人教版(通用)(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第2课时一氧化碳 素材一 新课导入 热点导入 播放煤气中毒的新闻图片(如下图):你知道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吗?它有哪些性质?复习导入 CO2和CO组成元素相同,但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导致它们的性质存在较大差异,上节课我们研究了二氧化碳的性质,今天我们来研究一氧化碳的性质。复习导入 复习提问 写出碳单质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引入 我们知道碳有两种氧化物:CO和CO2。CO和CO2在分子组成上只相差一个氧原子,这种组成上的差异会给它们的性质带来什么差异呢? 下面,我们来学习CO的某些特性。 素材二 教学建言 建言1 CO的物理性质处理策略

2、通过煤气中毒新闻报道,如上海一居民发生煤气中毒事故导致一家三口身亡。试回答问题:(1)煤气中毒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2)在煤燃烧过程中,CO是怎样产生的?(回忆旧知识)(3)人为什么不易察觉到CO的存在而发生煤气中毒?建言2 CO的毒性处理策略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煤气中毒原理。建言3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难点突破策略展示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图片,并与前面所学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进行对比,积累对还原性物质的认识。(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前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2) 玻璃管A和试管中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澄清石灰水中产生的现象是否相同?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 你认为一氧化碳还原

3、氧化铜装置中为什么要将不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尾气)点燃?(4) 试比较C和CO化学性质和用途的相似点。 素材三 视频资源 视频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详见光盘内容。 素材四 板书设计 设计1一、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 无气体无比空气的略小难溶于水二、化学性质1毒性:一氧化碳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2可燃性:2COO22CO23还原性: COCuOCuCO2三、一氧化碳的用途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设计21物理性质2.3用途可燃性燃料还原性冶炼金属素材五化学与生活 警惕一氧化碳中毒一氧化碳被吸进人体肺内,与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成稳定的碳氧血

4、红蛋白,随着血液流遍全身。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能比氧气大200300倍,导致血红蛋白不能与氧气结合,使人体缺氧而中毒。一氧化碳没有颜色、气味,与空气密度接近,因此生活中应警惕一氧化碳中毒。如,使用煤炉或煤气灶要注意通风,以排出不完全燃烧生成的一氧化碳。有些气体燃料中含有一氧化碳,因此,漏气的管道既可能引起着火,也可能引起中毒。汽车尾气和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中都含有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中毒程度,主要与空气中一氧化碳的体积分数及接触时间有关。当体积分数为0.02%时,23h可能出现症状;体积分数为0.08%时,2h可昏迷;如果体积分数再高,危险性更大。 轻微中毒者,应吸入大量新鲜的空气或进行人工呼吸。医疗上常用静脉注射亚甲基蓝进行解毒,这是因为一氧化碳与亚甲基蓝的键合比碳氧血红蛋白更牢固,从而有利于一氧化碳转向亚甲基蓝而释放出血红蛋白,做人体恢复正常呼吸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