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

上传人:yulij****0329 文档编号:133607380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8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习作教学设计《捉老鼠》教学幻灯片(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捉老鼠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北京市海淀区实验小学 连玉玲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第一学段的写话的目标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二

2、、 教学背景分析(一) 教材分析小学二年级看图写话是由一年级看图说话逐步过渡到看图学文、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为三年级写命题作文打下良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因此应重在指导。本次写话是学生升入二年级第一次看多幅图写话练习。本次看图写话呈现了四幅图,图画中通过呈现小男孩在捉老鼠过程中的神态、动作,展现了他的心理变化。同时,本次是以“生活情景”为主题的画面,比较容易激发低年级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因此利用图片对学生进行说话、写话的训练是一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能力有效的途径。(二) 学生分析根据图片中小朋友钓鱼的经过,写一段完整的话。1. 前测题目设计2. 学生调研分析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

3、是:以具体形象性思维为主,由具体形象性思维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因此,观察图片,描述画面内容是组织和吸引二年级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表达,但是表达起来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因此,应注重学生有顺序地表达,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注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根据前测我了解到:二年级2班绝大多数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能力,能用一句完整的话“什么时间、谁、在哪、干什么”初步感知画面的主要内容,但是不能具体描述画面内容。另外,由于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经验不足,大多数学生的词汇量比较小,出现了用词单一的情况。本次写话是学生升入二年级第一次看多幅图写话练习。学生对于各幅图之间的内在联

4、系以及通过人物的神态、动作,揣摩人物的心理并加以合理的想象还缺乏训练,所以需要着重关注和指导。另外因此我在课堂中设计:根据图片内容,通过做表情来说词语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词语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并且提供相关的词语、短语和句式,以帮助学生顺利地表达。三、 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 1.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合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看图说话、写话。2.采用“看、想、说、做”等方式渗透多幅图写话的方法。3.在写话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愿望,继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和动作,合理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看图说话、写话。教学难点:在写话的过程

5、中激发学生主动观察,乐于表达的愿望,继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流程图:四、 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老鼠过街人人喊打。”这句歇后语。2.交流老鼠给人类生活带来的危害。【设计意图】以歇后语导入,在交流老鼠危害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为后面捉老鼠做铺垫。(二) 观察图象,创编故事。1.观察图片,理清顺序。对比一幅图,引导学生按顺序观察多幅图。(板书: )【设计意图】在看多幅图写话时,按顺序观察图片是基础。有序地看图能够帮助学生完整、连贯地获取图中的信息,进而正确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2.复习方法,完整叙述。(1)整体观察图片。简单说一说这四幅图主要

6、讲了一件什么事?(2)从“时间、人物、地点、事情”四方面,完整叙述四幅图的主要内容。(板书:完整)【设计意图】通过整体观察图片,了解主要内容。运用“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四要素完整表达画面内容。3.初定题目,激发兴趣。(1)根据主要内容试起题目。预设:小明捉老鼠、捉老鼠、粗心的小明 (2)暂以“捉老鼠”为题目,师生齐写课题。(板书:捉老鼠)【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透过题目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此时,结合主要内容初次定题目,能够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4. 指导方法,具体叙述。第一幅图(1)引导学生观图,试说:看到了什么?(2)指生回答,归纳总结:小明的表情和样子就是他的神态。(板书贴:

7、神态)(3)创设情境:假如你就是小明,一只老鼠突然出现在你的眼前,你会是什么表情?做表情。 说神态。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神态吗? (板书贴:大吃一惊 ) 拓展积累表示神态的词语。课件出示:大吃一惊、十分惊讶、惊慌失措、大惊失色。(4)想象心理,小明看到老鼠之后大吃一惊,心里会想些什么呢?课件出示:小明(大吃一惊),心想:( )。(5)指生回答,归纳总结:小明内心的想法就是他的心理活动。(板书贴:心理活动)(6)句式训练:小明会是什么样的神态?心里会想些什么? 课件出示:小明( ),心想:( )。(板书)(7)教师总结:通过仔细观察人物的神态,发挥自己合理的想象,走进了人物的心里。这样就把

8、第一幅图说具体了!(板书:具体) (8)自己练说第一幅图。 (9)指生汇报。【设计意图】仔细看图是基础,是“编”的前提,合理想象是核心的原则,采取由扶到放的办法,先让学生根据第一幅图,通过拓展积累词语和句式训练等多种教学策略,启发他们学写多幅图的方法,由教师归纳总结,得出写多幅图要领,然后引导学生运用学法说第二、三幅图,这符合小学生习作“由扶到放,由仿到创”的认识规律的。第二、三幅图(1)看图模仿动作。仔细观察第二、三幅图,模仿小明演一演,一边演一边说他是怎么捉老鼠的。 (2)指生模仿,归纳总结。(板书贴:动作)(3)再现动词。(板书:扛、走、塞、坐)(4)仔细观图、发挥想象、拓展词语: 课件

9、出示:( )地扛( )地走 ( )地塞 ( )地坐(板书贴得意洋洋) (5)同桌互练,把人物的动作连起来说具体。(6)想象人物心理,语言训练。现在你们就是坐在管子上的小明,你们都在想什么? (7)自己练习说第二、三幅图。教师总结:通过观察人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就能够把这两幅图的内容说具体!【设计意图】此教学环节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通过看图模仿人物的动作、观察人物的神态,想象人物的心理活动,力求将这两幅图说完整、说具体。激发了学生的写话兴趣。通过自主练习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既激发了学生表达的愿望,又渗透了表达方法。第四幅图(1)合作说,努力把内容说具体。(2)交流评价:他是抓住

10、人物的什么把内容说具体的?(板书贴:目瞪口呆)(3)提问:小老鼠怎么会跑出来呢?(4)学生汇报,教师总结。【设计意图】此教学过程,教师给予了学生更多的表达机会,激发了学生说、写、评的积极性。5. 关注整体,连贯叙述。(1)四人小组合作说。用上积累过的词、短语和句子。 (2)出示词语连贯说。(板书:连贯)课件出示:于是、接着、正当【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运用“于是、接着、正当”等多个连接词,使学生将局部画面串联成整体,使学生说得更加完整、写得更有条理。(三)妙笔生花,展示评改。1.学生写话,自我修改。教师及时引导学生注意书写姿势及书写习惯。【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习作,目的是张扬学生习作的个性化,是学

11、生对知识的自我理解、重组,是对说的升华,这一过程体现了以说为先导,以写为归宿的写作理念。2.小组交流,互改习作。 听听小组成员哪里写得好,如果没有写完整、具体,可以互相补充。【设计意图】提供小组内自由交流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3.展示评改,渗透方法。 教师评、学生评相结合。【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赏读、例评,指导评改这几个环节循序渐进,逐步升华,会大大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也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去,学习别人的优点,改正自己的不足。(四)启发思考,学以致用。1.引发思考巧总结。(1)提问:通过捉老鼠这件事小明会受到什么启发?(2)教师总结。课件出示

12、:急于求成、弄巧成拙、聪明反被聪明误。2.点睛之笔展才华。再定题目。同学们,此时让你再来给这四幅图定一个题目,你会怎么定?3.课堂总结。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讨论故事受到的启发,从而积累表现图意的成语,然后借助再起题目,升华主题,将课堂所学应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学以致用。板书设计:五、 学习效果评价课中评价:1、通过观察画面内容,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 2、通过叙述画面内容,评价学生的想象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写话练习,评价学生的书写习惯和写作能力。课后评价:互评:互改习作。A能够细致地观察并根据上下图之间的联系创编故事。B有细致的动作描写和生动的心理活动描写。 C语句通顺连贯,表达意思

13、清楚,用词准确。D错别字少,书写工整,页面干净。E能达到150字左右。师评:你能试着从:表情、动作、心理活动,这几个方面具体说一说图画的内容吗?课中评价与课后评价,学生自评、伙伴互评、教师评价有机结合,与教学目标紧密相联,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六、教学设计特色说明与教学反思1. 整体入手,整体回归。观察是说话和写话的前提。本节课首先引导学生按顺序整体观察图片。其次,引导学生注意图与图之间的联系和变化,渗透观察多幅图的顺序和方法,把四幅图连成一个完整、连贯的画面。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从整体入手观察图画的意识。在教师引导着学生仔细观察每幅图画后,

14、学生再次回到整体,看着图从头到尾讲故事,教师的这种设计巧妙地渗透了观察图画的基本顺序。2. 自然过渡,生动形象。多幅图的看图写话中一项重要的训练就是要注意各图画之间的衔接。在本设计中,教师用形象的“小桥”告诉学生,仔细观察完一幅图后,要自然而合理地过渡到下一幅图中。例如:“于是、接着、正当”等词语就可以像小桥一样把两边的图画巧妙地衔接起来。教师用符合学生年龄特点的语言,生动而形象的比喻,再加上恰到好处的板书演示,突破了多幅图看图写话的难点。 3. 以图为本,合理想象。看图写话,固名思义,学生所讲述的大部分内容应该都是来自于图中。因此,在设计中,在课堂上,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把图中人物的神态、动作和

15、心理活动观察细致,并讲述清楚。在此基础上,为了让故事的内容更加连贯和完整,教师还设计了想象和表演的环节。想象一下,小明在看到老鼠后会想些什么?如果你就是小明,你会怎么想、怎么做?这样的设计很自然地把图画与学生结合在了一起。另外,课堂上的表演环节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让孩子当当小明,做做堵老鼠洞的动作,再现一下图中所传递的生活中的实景。然后对图画中表现得不全面的动作加以完善。让学生明白,学习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4. 总结学法,举一反三。在课堂上,教师注重了对多幅图看图写话学法的指导。每完成或开始一个大环节时,老师就自然地将看图写话的学法加以总结和渗透,有了这样的小结,学生就能基本明白看图写话的大体步骤和注意事项,长此训练下去,学生自然能够独立看图,讲出我们意想不到的故事来,那时候学生看图写话的能力也就有目共睹了。版 权 所 有,侵 权 必 究 联 系Q Q68843242 本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