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7308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化学上册 6.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通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教案【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2)、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2、 过程与方法 (1)、熟练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2)、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备。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及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2)通过认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及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意识。(3)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教学重点 】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 实验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学方法】分析法、讨论法、探究法、实验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仪器:大烧杯(2个)、试管(6

2、个)、导管、橡皮塞、酒精灯、试管夹、集气瓶、试管架、铁丝、火柴。 药品: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三瓶)、蒸馏水、紫色石蕊试液、澄清石灰水、蜡烛、稀硫酸、汽水。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指导学生用课题2所讨论确定的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分组装配二氧化碳的制备装置。初步学会二氧化碳的制取以供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之用。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完成课本表格。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来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溶解性等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学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 指导学生探究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有没有化学变化?来实施探究得到结论并填在书的表格上

3、,并作出分析:(1)石蕊是一种色素,遇酸变成红色。(2)水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二氧化碳也不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3)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成红色。(4)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和水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一事实,学会根据现象、结论作出科学分析。教师总结归纳学生的分析,用多媒体展示结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碳酸不稳定,容易分解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学生书写相关化学方程式:CO2+H2O=H2CO3H2CO3= H2O+ CO2熟练写出相应化学方程式。提问:长期盛放石灰水的试剂瓶壁上为什么会有一层薄膜?可能是怎么来的?学生讨

4、论:1、与二氧化碳反应。2、与氧气反应。3、与水反应。并用实验探究得出与二氧化碳反应的结论。让学生学会科学探究的实验方法并熟练写出:CO2+Ca(OH)2=CaCO3+H2O知道二氧化碳的鉴定方法。多媒体展示干冰及用途,并提问:同学们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知识和已有的化学知识,能否说出二氧化碳有哪些应用?学生思考、讨论得出: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等用途。让学生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多媒体展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学生相互交流讨论二氧化碳的功与过(课前布置学生调查与研究)。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环境,关注温室效应

5、。学完本课题,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及其相关用途。反思与交流。【板书设计】一、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O2+H2O=H2CO3H2CO3= H2O+ CO2(2)二氧化碳和石灰水反应CO2+Ca(OH)2=CaCO3+H2O(3)在一般情况下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供给呼吸。3、二氧化碳的用途(1)二氧化碳可以制汽水。(2)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3)二氧化碳是温室肥料。(4)、二氧化碳可用来灭火

6、等用途 附:课堂练习一1、国外试行用“汽水”(碳酸饮料)浇灌植物,它的作用是( )A、对植物的呼吸作用有利 B、加速光合作用的进行C、在植物上形成温室 D、改良土壤2、下列行为中,不属于自然界吸收二氧化碳的途径是( )A、江、河、湖、海溶解二氧化碳 B、大森林火灾C、原始森林的光合作用 D、矿物燃料的燃烧3、意大利有一“死狗洞”,游客牵着小狗进入洞内,小狗会晕倒在地,而人却能安全出入,后来科学家波曼发现洞内湿漉漉的泥土中冒着气泡(CO2),据此说明二氧化碳的性质: 。4、用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列性质:(1)CO2的密度比空气大。(2)CO2能溶于水。随堂检测1、判断正误,并将错误的说法加以改

7、正。(1)干冰不是冰,而是固体二氧化碳。(2)盛石灰水的试剂瓶用久了瓶壁上有白色沉积物,是因为石灰水长期放置,水分蒸发干,最后氢氧化钙沉积在瓶壁上。(3)物质燃烧后,都有二氧化碳生成。(4)氢气与二氧化碳一样,可以从一个容器向另一个容器里倾倒。(5)通常情况下,加压可以使二氧化碳在水里溶解得更多些。2、为什么有时人走进久未开启的菜窖会突然晕倒?进入菜窖前应该怎样检验,才能避免发生这种事故?3、如何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会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你对现今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呈现上升趋势的客观事实,有什么看法?【教学反思】二氧化碳使空气中的一种常见的气体,它能促进植物的光合作用,但向空气中排放过量的二氧化碳

8、气体,导致“温室效应”,影响生态平衡。从而教育学生为了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你作为一名中学生应该怎样做,增强环保意识。第 二 课 时【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一氧化碳的性质。2、认识一氧化碳在冶金工业的重要用途,知道生活中一氧化碳的产生途径,致人中毒的机理及对环境的污染。过程与方法:1、熟练书写有关化学方程式。2、通过一氧化碳与二氧化碳性质对比,学习对比的学习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2、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的了解及其对环境的污染,增强环境保护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学重点】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难点 】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教学

9、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对比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展示台、有关实验仪器(一氧化碳性质实验)。【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指导学生观察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要求学生学会和二氧化碳进行对比。学生首先回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并在教师指导下,观察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对比得表格如下:CO2CO颜色气味状态溶解性密度让学生了解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初步学会对比学习的方法。教师演示一氧化碳的可燃性实验即实验6-7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作出回答: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火焰呈蓝色。化学方程式为:点燃2CO+O2=2CO2学生学会观察实验现象,并由现象得出结论。多

10、媒体展示煤炉里,煤层上方、中方、下方各发生的化学反应。学生书写各层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点燃上方:2CO+O2= 2CO2高温 中方:C+CO2= 2CO点燃下方:C+O2= CO2熟练书写化学方程式教师演示一氧化碳的毒性实验即实验6-8观察现象并归纳结论:正常血液 CO 血液(深红色) (鲜红色)原因:一氧化碳及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一氧化碳有毒。了解一氧化碳的中毒的事例过程。提出讨论问题:1、在什么条件下容易发生煤气中毒?2、用煤火取暖时,应该怎样防止煤气中毒?3、煤气厂为什么常在家用煤气中掺入很少量具有难闻气味的气体?4、如发生煤气泄

11、漏,应该怎么办?学生围绕问题,讨论、交流、汇报:1、炭在氧气不充足的条件下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因此,在缺氧,不通风等条件易发生煤气中毒,因此,取暖时应保持通风。2、一氧化碳无色无味,中毒不易发觉,加入有气味的气体,有利于及时发现煤气泄漏。如发生煤气泄漏事件,应及时关闭泄漏源,保持通风等。通过对一氧化碳的毒性了解,增强环保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教师演示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实验即实验6-9学生通过观察得出现象,并根据现象作出分析,填写下表现象分析化学方程式了解一氧化碳的还原性,学会根据现象分析结论。提问:由于一氧化碳气体有毒,在设计此实验时,书中用了尾气回收装置,你有何新的改进方案?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12、:1、气球收集。2、重新用作能源,来还原氧化铜。学会探究新方法,新途径的能力。根据一氧化碳的性质,你能说出一氧化碳的用途吗?其中哪些有利于人类,哪些不利于人类?学生讨论、交流、汇报:1、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2、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 通过全面认识一氧化碳的性质,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交流、回忆、汇报:一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及相关用途。反思与交流。【板书设计】二、一氧化碳的性质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 密度、 溶解性 无 气体 无 比空气略小 难能溶于水2、化学性质(1)一氧化碳的毒性 一氧化碳极易与

13、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内缺氧而中毒。(2)一氧化碳的可燃性点燃 2CO+O2=2CO2 (3)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CO+CuO=Cu+CO23、一氧化碳的用途有利的一面: 如作为能源、冶炼金属等。不利的一面: 如果使用不当会使人中毒等。附:课堂练习一1、不可能产生一氧化碳的途径是( )A、燃着的香烟 B、煤炉烤火C、紧闭门窗的空调房间 D、浴室中使用着的燃气热水器2、不适合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气体是( )A、氢气 B、氧气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3、一氧化碳有毒是因为( ) A、它具有还原性 B、它具有可燃性C、它能与血液里的氧气结合生成二氧化碳D、

14、它能与血红蛋白结合,使血红蛋白不能很好的跟氧气结合4、用哪些方法可以鉴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随堂检测:1、下列有关一氧化碳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能跟血液里的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体缺氧B、在炉火上放一盆水,可以避免一氧化碳中毒C、一氧化碳燃烧时有蓝色火焰D、一氧化碳可以用排水法收集2、下列物质中,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而且是化合物的是( )A、氢气 B、碳 C、一氧化碳 D、二氧化碳3、有A、B、C、D四种气体,A和B、B和D按一定比例混合后点燃都会爆炸;A和B化合生成C,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B和D化合生成E;C溶解在E里生成F,F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写出它们的化学式:A ,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