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

上传人:【**** 文档编号:13360372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718.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青岛西海岸新区2020届高三4月模拟试题历史(含答案).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青岛西海岸新区高中4月模拟试题历史一、选择题1.“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诸侯国大多是站在政治道德角度予以攻击。这种变化表明A. 华夏与蛮夷之间文化冲突消失B. 天下一统的整体观念正式形成C. 礼乐制度下的尊卑秩序已崩溃D. 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答案】D【解析】【详解】题干体现“夷夏之辨”由利器逐渐被遗弃,表明不同民族间的界限越来越小,趋向统一的民族心理初步具备。故答案为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排除。2.史料对比是历史研究的重要方法之,王同学在研究先秦农业发展时,摘录了

2、下表材料。比较表格内容,可以得出最合理的推论是A. 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出现B. 广泛使用了铁犁牛耕C. 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D. 农民在田间集体耕作【答案】C【解析】【详解】表格信息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并取代井田制。由此可知,最合理的推论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出现和逐渐确立,故C正确;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A错误;汉代开始广泛使用铁犁牛耕,故B错误;井田制是集体耕作,故D错误。3.齐民要术强调,种葵应“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负郭良田三十亩”,种芜菁要“近市良田一顷”,种胡荽要“近市负郭良田一亩”,种红蓝花也要“负郭良田一顷”。这一农学

3、认识主要源于A. 大土地所有制发展B. 农业技术水平的提高C. 精耕细作农业的探索D. 农业商品化生产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近州郡都邑有市之处”、“近市”、“负郭”等信息可知,齐民要术认为农业的发展需要靠近市场,以增加收益。这一认识实际上体现出对农产品商品化发展的这一现实认可,D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以小农经济为主,A选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未涉及农业技术水平提高,B选项排除;精耕细作指的是在有限的土地上尽可能的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材料未涉及,C选项排除。4.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侧重追溯各家祖宗荣耀。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多记录当世族人

4、荣耀。这种变化反映了A. 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B. 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C. 商品经济发展需要宗族认同D. 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在唐初以前,政府专设机构管理族谱编修”可知,唐初以前,族谱编修主要有政府专设相关机构组织,到北宋开始“以儒士为主的普通家族积极编纂族谱”可知,北宋时期家谱的修撰走向成熟,私家修谱流行,这与科举制度发展推动阶层流动,推动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故B选项正确; 材料内容强调了唐朝前主要由政府组织编修族谱到北宋时期普通家族也积极编修家谱的变化,无法得出宗法制强调血缘关系为纽带,并且宗法分封制在春秋战国时期瓦解,故A选项错误;宗

5、族认同与商品经济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材料体现的变化不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C选项错误;材料体现了编修族谱是与“追溯各家祖宗荣耀”“记录当世族人荣耀”有关,材料没有强调理学修身齐家理念成为主流,故D选项错误。5.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地方发展,犹如诸侯,有相当自主权;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其所议定,由地方长吏付之实行这一思想A. 是对君主专制集权的批判B. 具有鲜明近代代议制度的特征C. 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D. 提出了学校议政的方式【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可知,黄宗羲的观点主要是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地方自治,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A项正确。B项与题干不符,黄宗羲并未提出建立新的政治制度,

6、其思想只是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不具有近代西方代议制度的特征,排除。C项与题干不符,题干未体现奠定了近代地方自治制度的基础,排除。D项与题干不符,题干只是提出学校是议政的场合,并未提出学校议政的方式,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A。6.如表是中国近代早期的四大毛纺织厂创建时的资本来源状况(单位:万两)。据此可知A. 清政府改变了传统的抑商政策B.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被政府实际控制C. 资金不足是民族工业最大困境D. 政府为实现自救积极创办近代工业【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反映政府不同程度参与近代企业的创建,故D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清王朝的经济政策,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涉及到的四大毛纺织厂并

7、非以官府资本为主,故B不符合题意;民族工业最大困境是外国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束缚,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7.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打破了民国建立以来庆祝活动的纪录。正如某报道所称:“共和重昭,阴霾肃清,人民皆以诚意祝祷盛况,迥非往年所可比。”据此可知,当时中国A. 新文化运动已席卷全国B. 国民民主参政意识增强C. 临时政府统治基础稳固D. 复辟帝制行为有违潮流【答案】D【解析】【详解】由材料信息“1916年,双十节庆祝活动规模盛大”、“共和重昭,阴霾肃清”可知,各界民众因为共和制度失而复得而倍感珍惜,这说明袁世凯复辟帝制行为不得人心,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中的席

8、卷全国说法与材料无关,排除;材料未涉及国民的民主参政意识,B选项排除;临时政府的统治基础十分薄弱,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8.-位学者曾发表这样的感慨“一场运动,使一个缺乏群众基础的在野党,发展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执政党:一个由少数知识精英聚集的幼年的党迅速成长为中国政治舞台上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成千上万工农群众卷入这场洪流,这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他谈的历史事件A. 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B.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皇帝制度C. 完成了近代民主革命的任务D. 标志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这场运动让一个在野党变成执政党,是指国民党,一个少数精英的年幼的

9、党变成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是指共产党,故该事件为国民革命运动,国民革命运动以打倒帝国主义及铲除军阀势力为目标,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统治,故A项正确。B项为辛亥革命的影响,排除。C项,新中国成立标志着近代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完成,排除。D项,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成为主力军,标志着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排除。9.下表是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据表可以推知A. 国家工业布局均衡B. 农业机械化与合作化相互促进C. 国民经济迅速恢复D. 生产领域出现明显的冒进现象【答案】B【解析】【详解】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全国拖拉机生产及机耕面积完成情况”看,实际生产比“计划”高出数倍,结

10、合时代背景可知B项正确。材料没有给出工业布局情况,更看不出“均衡”,A项错误;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在一五计划之前的1952年己完成,C项不符合史实;一五计划期间各方面积极配合,计划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并不是冒进,D项错误。【点睛】相关过渡时期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史料多,角度杂,科学、熟练掌握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和发展的相关史实,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所在。10.下表所列史实说明1949年以前部分学者主张“体育救国”“体育强国”1952年6月毛泽东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20世纪50年代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反对国际奥委会制造“”的错误做法,甚至不惜退会A. 体育往往被赋予特殊意义B.

11、发展体育可以张扬国威C. 人民体育体制的逐步确立D. 体育的教育功能被挖掘【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主要考查建国前后我国的体育事业发展。根据题干中的“救国”等信息可知,体育事业的主题随着国家形势的变化而变化,故A项说法正确;表格中建国前的体育并不是张扬国威的表现,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题干中的体育并未全是“人民”的体育,有着特殊的时代背景,故C项说法错误,排除;题中的体育并未完全体现教育功能,而更多的是政治意义,故D项说法不合题意,排除。11.优美的神话、严肃的悲剧、诙谐的喜剧,成为世界文学的瑰宝;希罗多德首创“历史”一词,是西方“历史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柏拉图和亚里士

12、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这说明A. 民主政治造就辉煌灿烂的希腊文化B. 古希腊文明领先于世界其它的文明C. 文化发展促进人文主义的对外传播D. 城邦制度促进了公民创造力的发挥【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古希腊的文化十分繁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和城邦制度造成的宽松思想环境有关,故D正确;亚里士多德时期民主政治已经衰落,故A错误;材料未对比希腊文明和其它地区的文明,故B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人文主义传播,故C错误。12.俗语即方言。但丁认为拉丁语是人工的,而俗语是自然的,俗语要比拉丁语高贵。但是,但丁认可的“光辉的俗语”必须是中枢的、宫廷的,而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材料说明A.

13、 俗语成为思想解放重要依托B. 人文主义开始广泛传播C. 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D. 文艺复兴带有阶级局限【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但丁认为中枢的、宫廷的俗语是光辉的,下层人民的俗语则是低劣的,说明其思想具有阶级局限性,故D选项正确;俗语不是思想解放重要依托,材料并未体现,故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人文主义的传播,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文艺复兴的局限性,而不是体现拉丁语成为斗争的主要矛头,故C选项错误。13.1928年初,斯大林连发指令,要不遗余力“打击粮食商贩和富农”,“逮捕投机商人和囤积粮食的富农”,用严酷的刑罚惩戒“苏维埃政权的破坏者”,以震慑中农。促使斯大林发出这一

14、指令的主要因素是A. 农业集体化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B. 苏维埃政权面临敌对分子的进攻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激化了社会矛盾D. 战时共产主义的思想基础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斯大林采用强制手段收购粮食,实际上体现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余粮收集制的影响,说明其思想基础仍在,因此D选项正确;此时大规模农业集体化尚未实行,A选项错误;B选项不符合当时苏联史实,排除;C选项不符合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故选D。14.1920年底,李达发表社会革命底商榷一文,认为社会革命的目的在于推翻有阶级特权的旧社会,达到这个目的的手段是“非妥协的直接”的阶级斗争;“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

15、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譬如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法国地方自治团在巴黎干的猛烈运动。”这表明他认为,巴黎公社A. 历史意义得到广泛认同B. 引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C. 造成了社会的极大破坏D. 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样板和实践【答案】D【解析】【详解】“阶级斗争的手段,以最普遍最猛烈最有力量的为好譬如一千八百七十一年法国地方自治团在巴黎干的猛烈运动”,这表明李达重视巴黎公社的经验,即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革命的样板和实践,故D正确;历史意义得到广泛认同不是材料的主旨,故A错误;引发了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不符合史实,故B错误;材料信息未涉及巴黎公社的破坏作用,故C错误。15.如表为二战后美国部分科研机构或职位设立时间表该表格说明,二战后美国A. 国家干预继续推行B. 科技发展主要服务冷战C. 科技发展领先世界D. 推动了知识经济的诞生【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二战后美国大力投资科研和教育,属于美国发达的国家资本主义的体现,故A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冷战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美国的科技在世界的地位,故C不符合题意;美国知识经济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二、非选择题1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