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

上传人:我**** 文档编号:133603354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学年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八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8.1《燃烧和灭火》教案 人教版五四制(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1 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教学重点 】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教学难点 】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教学方法】探究式【课时安排】2课时【教具学具准备】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2、实验准备:把玻璃棒

2、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

3、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一、认识燃烧的条件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教师活动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判断学生活动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计意图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演示探究实验讨论: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

4、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归纳小结1、燃烧的定义2、燃烧的条件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需要达到着火点需要氧气需要氧气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

5、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课题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太湖县江塘中学 鲁传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 掌握燃烧的概念和条件2、培养学生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知识;增强科学探究的能力3、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 本可题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比较适合让学生通过探究活动来解决问题,即采用探究式学习。2、 通过对磷燃烧的探究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3、 学习控制变量法

6、的运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到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2、 初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教学重难点1、 物质燃烧的条件。2、 激发学生动手设计实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烧杯、铜片、滤纸、白磷、红磷,热水、手帕,酒精2、 课件学生准备1、 预习新课。2、 分好小组,并分好工。教学过程一、 新情景导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教学手段1、同学们,2020年最让我们中国人自豪的事是什么?2、是的,2020年的奥运会被誉为“真正的无与伦比”,它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祥和、民主、文明、强大”的中国。主会场最醒目的是什么

7、?3、火炬点燃了激情,激励大家奋勇拼搏。现在,看着熊熊燃烧的火炬,激动之余,大家可想过,燃烧是怎样的一种现象?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怎样控制燃烧呢?请进入今天的课题:-燃烧与灭火1、奥运会。2、主火炬。导入新课课件展示(板书):7-1 燃烧与灭火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目的教学手段1、其实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同学们都见过燃烧,说说你以前接触过的燃烧。2、大家说说,什么是燃烧呢?3、怎样才能发生燃烧呢?4我们先完成第一个任务-探究燃烧需要哪些条件。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所以的物质都能燃烧吗?”5说说你的理由6能举例说明吗?7很好!我们把能燃烧的物质称为“可燃物”。综上所述不难得出一个结论:“燃烧必须有

8、可燃物”1、生A:妈妈烧饭,使用天然气燃烧生B: 蜡烛燃烧、生C;酒精灯燃烧、生D:火柴燃烧.2燃烧是发热发光的化学反应3(思考中)4不是5有些物质可以燃烧,有些物质不能燃烧6木柴、酒精、棉花、天然气等可以燃烧,玻璃、水、陶瓷等就不能燃烧探究燃烧条件一:有可然物多媒体课件实验生活经验板书燃烧条件一有可燃物1酒精和手帕可以燃烧吗?水可以燃烧吗?2、现在它为什么没有燃烧?这说明燃烧需要一定的温度。3我们请A同学来为我们表演一魔术4为什么我的手帕没有烧坏?噢,棒极了!我们把物质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称为它的“着火点”。5大家快速做个实验:加热小木条和小煤块,看哪个容易点燃?有了结果请举手,让我知道你们

9、小组是最高效的。注意正确使用酒精灯哦,开始实验。6你们小组说说结果。7这说明什么?精辟!准确!大家请看课本125面表7-1 ,其中介绍了6中物质的着火点。原来无烟煤的着火点是700750酒精灯要点燃它很难。白磷和红磷虽然都是磷的单质,但着火点相差很大哦(白磷40和红磷240)。8这些说明燃烧的另一个条件是什么?1酒精和手帕可以燃烧,水不可以。2、没点着哦3上到讲台前面来,表演“烧不坏的手帕魔术”4因为酒精里有水,酒精燃烧时的热量被水的蒸发所消耗,使手帕的温度没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所以不能燃烧。5学生分组实验6小木条先燃烧起来7说明不同物质的着火点不同8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探究燃烧条件二:温

10、度达到着火点学生表演魔术课件展示板书燃烧条件二:温度达到着火点1很好。我们找到燃烧必须的2个条件了,燃烧还需要其他条件吗?请各小组设计实验,验证你们的猜想。注意控制好变量,让你的实验更有说服力哦。实验前别忘了看屏幕上的提示。实验结束后,务必推选一位同学交流发言,汇报小组的方案和结果,完成的小组请举手示意。2教师巡视学生实验,必要时给予指导)好,几个小组都完成了。我们交流一下3很好,变量也控制得不错。这个小组呢?4恩,操作更简便哦,对吧?这个小组呢?5把蜡烛插入水中,除了没有氧气,还明显降温了吧?这样变量就不是唯一哦,这个方案行吗?这个小组呢?6噢,这么简洁,佩服!真棒!1学生分组实验2A小组我

11、们的猜想是: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因为在空气成分探究时,红磷燃烧在氧气消耗完了就停止了。B小组我们的方案是:点燃2支相同的蜡烛,将一支用烧杯罩住,过一会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没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继续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3C小组我们的猜想与他们相同。但实验方案略有差别:我们是将同一支蜡烛点燃,观察一会,发现他正常燃烧,再用烧杯罩住它,慢慢地它熄灭了。我们也认为猜想正确4D小组我们的猜想也是: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但略有差别:我们的实验方案是将同一支蜡烛点燃,观察一会,发现他正常燃烧,再把他插入水中,它立即熄灭了。水中没有氧气,我们也认为猜想正确。5E小组我们的猜想一样,实验方案与第一小

12、组相同。不行6F小组我们实验方案最简单点燃酒精灯,再用灯帽罩住它,就熄灭了。证明了猜想正确。探究燃烧条件三与氧气接触学习控制变量法学生分组实验老师指导我们共同的结论是:燃烧还需要与氧气接触。小结一下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同学们很了不起哦,通过自己的探究的出了燃烧的条件!归纳 可燃物(内因)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外因)(与学生同步板书)可燃物(内因)温度达到着火点与氧气接触(外因)其实课本上也有一个实验,我来演示一下。(课代表演示P124实验与探究)1让我们讨论: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白磷及红磷,哪个燃烧起来了?为什么?2思路很清晰哦。如何能使热水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燃烧呢?3这么多方法哦,了

13、不起!常言道:水火不相容,往水中通氧气,真的能使白磷燃烧吗?我们来试试(老师演示实验)看水火共容哦,壮观吧!这一切都说明什么呢?4是的。前人将这三个不可或缺的条件,形象地概括为“火三角”。5课本实验与我们设计的实验相比有什么优点呢?6对,这正是我们要学习的。没有最好,但有更好。那这个实验还有什么不足吗?其实任何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站在前一辈巨人的肩膀上的。我们要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由于时间关系,这个问题我们在课后继续探讨吧。7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我们对燃烧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总结一下,什么是燃烧?8还有?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发热发光的、很剧烈的氧化反应今天大家的表现真好!下面我们来试一下掌握的情况。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了。因为它不但与氧气(空气)接触,而且温度达到了着火点,热水中的白磷虽然温度超过了着火点,但没有与氧气接触;铜片上的红磷虽然与氧气接触,但温度又没达到着火点,由于都缺少一个条件所以都不能燃烧。2生A把红磷加热,使它的温度达到着火点;生B把水中的白磷从水中取出来,让它与氧气接触;生C往水中通氧气,使白磷接触到氧气;3燃烧的条件需要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