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考考前冲刺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602116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考考前冲刺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考考前冲刺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考考前冲刺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广东省汕头市潮南区高考考前冲刺语文试卷(有答案)(加精)(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潮南区高考考前语文科冲刺题 本试卷分为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笔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卷上。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卷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第卷 阅读题(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

2、(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游牧文化是从事游牧生产的游牧部落、游牧民族和游牧族群共同创造的文化,是一种以自然环境(草原)和生产方式(放养畜群)、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为基本条件的地域性文化,包括与游牧生活相适应的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具体要素。北方游牧文化则是指历史上生活在中国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所创造的文化。对中国历史产生巨大、深远影响的北方草原上的族群,唐前是匈奴族,唐后是蒙古族。以匈奴为代表的北方游牧民族,居住在北方宽阔的草原上,不建城市,不从事农业生产,社会结构松散;与畜牧一同转移,牧养着多种牲畜,“逐水草迁徙”;善

3、于骑射,崇尚英雄;以肉、乳为食,衣动物皮毛。与中原汉族相比,北方游牧民族规矩少、约束少、思想负担少、行政限制少,所以行动起来及时自如,效率高。汉书匈奴传又说:“单于遣使遗汉书云: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不为小礼以自烦。”“胡”在汉代主要是指匈奴;汉以后,“胡”成为中原汉民族对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统称。“胡人”既自诩“天之骄子”,当然不会制订“小礼”,更不会用“小礼”作茧自缚、自寻烦恼。其实,这正是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共同特点。可以看出,虽然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都是建立在各自地理形态基础上的相对独立的地域性文化,但与固守土地、男耕女织、讲求人际关系的农耕文化不同,游牧文化的核

4、心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畜群、草场、牧人构成了游牧的基本条件。北方游牧民族善于骑射,不断地游动、迁徙,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锻炼出了强健的体魄,培养了豪侠尚武的精神、粗犷豪放、坚韧顽强的民族个性。以唐诗而论,盛唐诗是唐诗繁荣的顶峰,代表了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最高水平,有自己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是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与美学的典范,文学史家所称的“盛唐气象”让后人追慕不已。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既与盛唐强大的国力、广阔统一的疆土、开放的文化政策有关,也与盛唐人尚“胡”即普遍主动接受来自以游牧为主的北方各民族文化的影响有密切关系。在历代王朝中,唐朝与外族接触最为频繁、接受外来影响

5、最为显著,是秦汉以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期。对此,近代学者一致认为,北方游牧文化对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多个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北方游牧文化扩大了唐人的视野、培养了唐人的英雄主义情怀,为唐诗提供了大量鲜活的题材,空前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内容。(摘编自高建新北方游牧文化浸染下的唐诗)1下列关于“游牧文化”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游牧文化作为一种地域性文化,其创造者是从事游牧生产的人们,其基本条件为自然环境、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B游牧文化主要包括文学、艺术、宗教、哲学、风俗、习惯等,它的产生与游牧生活密不可分,并且反映游牧生活。C北方游牧文化是游牧文化中的一个门类,它是由历史上生活在中国

6、北方和西北方广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创造的。D游牧文化建立在恶劣的地理形态基础上,具有相对独立;与农耕文化相比,游牧文化更加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匈奴族是对中国历史影响最大的北方游牧民族,他们居住在草原上,以肉、乳为食,不从事农业生产,生活习俗与中原汉族有很大不同。B相对于中原汉族来说,北方游牧民族不会制定“小礼”,更不会用“小礼”自缚,因而受到束缚少,思想负担轻,行动也及时自如,效率极高。C“胡”在不同时代所指称的对象不同:汉代主要是指匈奴,如汉书中以“天之骄子”自诩的“胡”即是。汉代以后为北方游牧民族的统称。D受游牧条件的制约,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地游动、迁

7、徙,在与严峻的生存环境抗争过程中,形成了强健的体魄,养成了独特的民族个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盛唐诗雄浑壮美、大气磅礴、酣畅淋漓,充满阳刚之气,有着独特鲜明的美学特质,堪称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B盛唐人崇尚北方游牧文化,普遍主动地接受来其影响,这是促进盛唐诗歌繁荣、成就“盛唐气象”的一个重要原因。C北方游牧文化扩大唐人视野,培养唐人情怀,深刻影响着唐诗的题材、风格、审美取向等,这是近代学者的共识。D唐人通过对北方游牧文化的借鉴、吸收和融合,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唐诗,因此,研究唐诗必须关注北方游牧文化。(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扎西的菜园子 邢庆

8、杰 扎西的菜园子,是来自山东的援藏干部老马帮扶着弄起来的。 扎西本来对种菜不感兴趣,他已经习惯了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放牧生涯。可当他看到老马什么都亲自动手,从翻地、施牛粪、扎棚、育苗,都盯在菜地里干,就不好意思推辞了。扎西一不好意思,干起活来的时候就特别卖力气。 一转眼就要过中秋节了,老马休假回山东。临走,他对扎西详细地交代了管理菜园子的方法。回到家后的第二天中午,饭后,老马正斜歪在沙发上看电视,手机响了。他接起来,就听到扎西急促的声音:“马顾问!马顾问!你快回来吧!出大事了!” 老马的脑袋“嗡”一下就大了!他定了定神,说:“扎西,别着急,慢慢说,哪里出事了?”“是、是菜园子,菜、菜出事了!”扎西

9、由于激动,有些语无伦次,“毒药,全是毒药,您快来吧!吓死人了!我也不知道是什么毒药,全是红的,您还是快点来吧!我们一家都不敢在菜园边住了。” 老马一听,这个问题严重了,现在,他们这个援藏点上的技术人员都回家过节了,只有自己跑一趟了。 老马坐飞机赶到日喀则,又坐车来到扎西所在的牧区时,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了。 来到菜园子门口,扎西不敢再往里走了,他指着里边,战战兢兢地对老马说:“那里,就是那里,全红了,像血一样红。” 老马只看了一眼,就有种想哭的感觉。那一片红,是刚刚成熟的西红柿。 想到自己大过节的赶了几千公里路奔到这里,只是因为西红柿成熟了,他就有些生气。但他转念一想,这也不能怪扎西,西藏这个地

10、方,因为自然条件恶劣,以前除了萝卜土豆,根本就没有别的蔬菜,扎西从来没有见过成熟的西红柿,这是很正常的。 恐怕,大多数生活在偏远牧区的藏族同胞,都没有见过像西红柿、黄瓜、茄子等内地司空见惯的蔬菜想到这里,他感觉到鼻子酸酸的,心里沉甸甸的,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老马摘下一个大大的西红柿,用衣角擦了擦,狠狠地咬了一大口,然后又摘下一个递给扎西,说:“你尝尝。” 扎西看了老马一眼,他相信老马不会骗他的,就学老马的样子,狠狠地咬了一大口!顿时,扎西瞪圆了眼睛,说:“好甜!这是糖菜呀!” 扎西的菜园子丰收了,扎西一家吃不了,就到处送人。 老马知道后,给他打电话说:“扎西!帮你种莱,不是让你送人的,你要去

11、卖,以后,这就是你的一项家庭收入。” 扎西惊讶地说:“卖?怎么卖?卖东西多丢人!” 老马知道,传统的藏民,现在还保留着以物易物的习俗,他们还不习惯用人民币来交易。老马就耐心地对扎西说:“扎西,这些东西都是你花力气种出来的,还有大棚、种子等成本,别人拿去吃,给你报酬是应该的,就像你拿牦牛皮去换青稞一样。” 在老马的说服引导下,扎西终于答应去卖菜了。老马帮着扎西把已经成熟的西红柿、茄子、黄瓜摘下来,放在几只篓子里,然后绑在了两头牦牛的背上。 扎西要出发了,老马问:“你不带秤吗?”扎西一愣,问:“秤?秤是什么东西?”老马笑道:“秤是称分量的,没有秤,你怎么按斤收钱?”扎西摇摇头说:“这个你不用管,我

12、们藏民,良心就是秤。” 扎西骑着马,赶着两头牦牛走了。离这里二十多里的地方,有一个小小的集市。 老马望着他宽厚的背影,心想:这些菜,按斤论价,怎么也得卖个百八十块的,不知道这个憨家伙能不能卖到钱。 老马钻进了菜园子门口的帐篷里,他要等扎西回来。一觉醒来,老马看了看表,已经是下午六点半了。老马走下山,远远的,就看到扎西赶着两头牦牛回来了。 看到老马,扎西忽然兴奋起来,他不管那两头牦牛了,打马快跑着赶到老马面前,身姿矫健地跃下马背,有些激动地说:“马顾问,钱,我卖到钱了。”说着,他从怀里掏出了一把纸币,炫耀般用双手捧到老马面前。 老马一看,这些钱有五十元的、二十元的、十元的、五元的大约得三百多块。

13、老马迟疑地问:“这都是今天卖的钱?这么多?”扎西拍拍胸脯说:“是的,都是今天卖的!”老马禁不住好奇,小心翼翼地问:“扎西,你没有秤,怎么收钱呀?” 扎西说:“菜就放在地上,谁喜欢哪样菜就拿走,拿多少都行,钱也是随便给,给多少随心”老马心里一动,茫然地看着扎西问:“这就是你说的,藏民的良心秤?”扎西重重地点了点头!老马的眼睛湿润了。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段虽然字数较少,但信息量很大,交代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和他们的身份,并暗示了小说的主旨。B这篇小说把人物对话作为叙事的主要方法,通过扎西和老马的语言描写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如小说先写扎西不喜欢种

14、菜到卖力气种菜,再写菜园子的菜成熟和扎西卖菜。C扎西卖菜的钱款从老马预算的百八十块到最终的三百多块,说明藏区百姓为能吃到新鲜蔬菜不怕花钱,同时也说明藏区现在还十分落后,还需要更多的老马和扎西的菜园子。D文章用“老马的眼睛湿润了”一句作结,内涵十分丰富,表现了老马看到扎西的变化以及扎西有一项家庭副业并能赚到钱后的激动心情,同时也感动于藏民淳朴、善良的品格。5小说以“扎西的菜园子”为题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5分)6小说中“扎西认为成熟的西红柿是毒药”和“卖菜不用秤”两个情节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看法。(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据统计

15、,2014年至 2015年,媒体曝光的校园欺凌事件共 43起。其中,2015年 3月以来就有26起,发生地从大型城市北京、上海,到欠发达的广西、云南,从东北辽宁,到南端省份海南。2015年日本文部科学社对已经认定的校园欺凌事件的统计表明,近年来,日本中小学校园欺凌现象发生频率呈激增之势。校园欺凌分为直接欺凌和间接欺凌,其中直接欺凌包括肢体欺凌和言语欺凌,间接欺凌则指通过散播谣言、利用人际关系、煽动他人恶意对待等方式,将受欺凌者排除在某个团体之外。随着网络的普及,以将欺凌视频或受欺凌人的行为公布在网络上为特征的网络欺凌也成为一种主要方式。校园欺凌多发生在楼梯拐角、厕所、寝室或上下学路上,这类环境几乎没有外力控制,青少年很容易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做出非理性行为。一些帮派仅由在校学生构成,他们出于对社会帮派的好奇和自我保护的需要,自成一派;另一些帮派则极为复杂,不仅有不同年级的学生,还有成人势力等。材料二某重点中学的刘博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外貌、成绩等不是他欺负别人最直接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被欺负者的性格不太合群,或者自己不认同。“一般学生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