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河南省扶沟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加精)

上传人:了*** 文档编号:133602097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届河南省扶沟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加精)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020届河南省扶沟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加精)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0届河南省扶沟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加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0届河南省扶沟县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有答案(加精)(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扶沟二高高中毕业班第一次模拟考试语 文本试题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题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沦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何谓“精神”?就字源来讲,“精”是细微之义,“神”是能动的作用之义。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精微的内在动力,也就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文化的基本精神是一定文化创造出来,并成为该文化思想基础的东西。 中国文化丰富多彩,思想博大精深,因而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也不是

2、单纯的,而是一个包括诸多要素的统一体系。这个体系的要素主要有四点:刚健有为,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其中“天人协调”思想主要解决人与自然的关系;“崇德利用”思想主要解决人自身的关系,即精神生活与物质生活的关系;“和与中”的思想主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包括君臣、父子、朋友等人伦关系;而“刚健有为”思想则是处理各种关系的人生总原则 四者以“刚健有为”思想为纲,形成中国文化基本思想的体系。 “刚健有为”思想源于孔子,到战国时期的周易大传已见成熟。周易大传提出来的“刚健有为”思想包括“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故称为“健”。君子法天,故

3、应“自强不息”。“自强不息”也就是努力向上,绝不停止。周易大传所说的“刚健”,还有“独立不惧”“立不易方”之义,也就是孟子所说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的独立人格。 象传又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坤”即顺,“载物”就是包容许多物类。君子应效法大地的胸怀,包容各个方面的人,容纳不同的意见,使他人和万物都得以各遂其生。周易大传认为,健是阳气的本性,顺是阴气的本性,在二者之中,阳健是居于主导地位的。自强不息是自立之道,厚德载物是立人之道;自立是立人的前提,立人是自立的引申。可见,刚健有为的思想以自强不息为主,同时包含厚德载物的系统。 作为中国丈化基本精神的“刚健有为”精神,其具体表现为凝

4、结的文物、制度、风俗,可谓俯拾皆是。以文学人物形象而言,列子汤问中每日挖山不止的愚公、鲁迅笔下“每日孳孳”的大禹,都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以文学艺术题材而言,从古至今无数骚人墨客所吟咏、描绘的青松、翠竹、红梅之类,也都体现着这种精神。以制度风俗而言,只要翻一翻历史,就不难发现中国的农民起义、变法革新何其多,而把“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当作变革和革命的理论根据的又何其多。 厚德载物精神和刚健有为、自强不息一样,也是中国文学艺术的重要主题。北宋哲学家程颢说“万物之生意最可观”,可以说为中国的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诠释。汉唐时期,中华民族对域外和少数民族的文化产生极浓厚的

5、兴趣,大力搜求,广泛吸收。从名马到美酒,从音乐到舞蹈,从科学到宗教,无不兼容并包,其气度之闳放、魄力之雄大确实令人赞叹。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外来文化方面的表现。 (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精”的意思是细微,“神”的意思指能动的作用;一个国家的文化所具有的基本精神既是其文化创造的结果,又是该文化思想的基础。B中国文化种类繁多,蕴含的思想博大精深而自成体系。“刚健有为”思想作为中国文化体系的总纲而处于该体系的核心地位。C象传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和“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代表中国文化的基本思想“刚健有为”思想的两个方面。D“刚健有为”

6、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指导着民族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从孔子到周易大传,刚健有为思想逐渐发展成熟。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体现出的独立人格精神,与周易大传中“刚健”所具有的“独立不惧”“立不易方”的含义相同。B天体运行永不停止,君子效法于天,故提倡自强不息;大地包容万物,君子效法于地,故提倡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应是对君子的要求。C周易大传认为,在“健”和“坤”二者之中,阳健处于主导的地位;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代表着立人与立己,二者互为前提,不可分离。D刚健有为精神在中国古代文化中随处可见,它广泛地存在于文物、制度、风俗等之中。文学作品中

7、的愚公、大禹身上都蕴含着这种精神。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和与中”“崇德利用”“天人协调”三种基本思想都是以“人”为中心,解决人与周围事物关系而形成的思想,它们与刚健有为思想一起构成统一体系。B王安石的梅花、陈毅的咏松与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起义看似无关,但如果从中国文化基本精神的角度来审视,则它们都体现出了刚健有为的精神传统。C我国传统的山水类画作多以山水花鸟等为题材,这是厚德载物精神在中国文学艺术中的体现,程颢“万物之生意最可观”为该类题材作品的一般主题做了阐释。D厚德载物精神在对待域外和少数民族文化时,表现出了对各种文化的兼容并包、闳放的气度和雄大的魄力,这在历史上的汉唐时

8、期得到了有力的体现。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规浙江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中新增“留守儿童保护”专门章节,其中提出父母外出后应当与留守儿童每个月至少联系一次,及时了解留守儿童的生活、学习和心理状况。 这一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和救助保护机制,不仅要求民政部门会同教育、公安等部门建立留守儿童信息管理平台,还要求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开展监护指导、心理疏导、行为矫治、社会融入等专业服务。此外,还规定了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定期将留守儿童监护、抚养和身心健康情况报县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 (摘编自2016

9、年12月6日广州日报) 材料二 目前中国共有610255万的留守儿童,长期过着没有父母相陪的“一个人”生活。而湮没在历史时光中的留守者,至少有整整一代人。 过去一直说如何重视,但具体到哪个部门负责,没有明确。这次明确了联席会议制度由民政部牵头,是二十几年来的第一次。儿童不再留守,就是要让他们与父母团聚。让父母返乡,还是让孩子随迁?学者段成荣的建议是,从制度上创造条件,让孩子跟着父母进城。 大学毕业后,黄湘洁做了一个“逆历史潮流”的选择:留在家乡湘西的老司岩千年古寨,当一名幼儿园老师。黄湘洁的故乡在湖南老司岩,明清时期曾富贾云集的千年寨子,今天一切依旧保持地理原貌很陡很长的石板路,村口岩壁上比谁

10、都老的古树,还有躺在荒野间破败的祖屋。寂静,是最大的变化。今天的老司岩仅185户农家,685人,外出务工人员占去一半。留守儿童39名,孤儿2名。 1984年,一纸中央文件松开了乡村户籍人口“自由出入”城市的高墙。仅1989年,中国农村外出务工人数就从改革开放初期不足200万人迅速蹿到了3000万人。即使闭塞如老司岩这样的古寨,也在错过第一波打工潮后听到了风吹草动。1992年,黄湘洁的父母双双外出务工,留下她和姐弟三人独守家中。那年黄湘洁两岁。 “当时的乡村,穷是一种常态。”从事农村问题研究近三十年的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段成荣说。1984年,还是在校研究生的他跟着导师到辽宁、山东等地的农村调研,最大

11、的体会就是农民那股想要外出谋生的深切冲动。 彼时的中国农村实行分田到户才不久,粮食价格低,还需缴纳农业税费,种地基本不挣钱,有时辛辛苦苦干一年,还赔钱。尤以19941996年形式最为严峻。而远在近千公里外的广东佛山,当时外来工已经可以拿到数倍于内地的工资。以至于农民外出务工,都被中西部地区政府视为一件大事拿到办公桌上讨论。 四川则更有趣,大约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后,四川普查办专门成立了劳务输出办公室,由政府推动和组织农民外出务工。后来被其他地区当作经验争相效仿。作为村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黄湘洁的归来也让村里人不解。他们说,一定是在外头找不到工作吧。2013年9月,在当了

12、志愿者一年后,她打消了出走的念头。她说,“不要让这些孩子再被遗忘了”。 (摘编自2016年3月24日南方周末)材料三 (摘编自光明日报2015年6月19日关于留守儿童群体存在问题及对策的调研报告) 材料四 2016年9月21日,河南全省法院“送法进校园暨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发放仪式”在郑州市古荥镇实验小学举行。这是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连续第五年送法进校园,为该省650万留守儿童送去温暖和关爱,孩子们也获得了第四季普法漫画口袋书,学习保护自己的技巧和方法。 据悉,本次活动的主题为“让爱相伴让法律照亮留守儿童回家的路”。活动现场,河南基层法官讲述了与留守儿童之间的故事,打动了许多人。女童保护基金负责

13、人孙雪梅现场授课,教孩子们如何预防性侵害,保护自己。四个留守儿童代表用诗歌朗诵爱的礼赞,向所有关心、帮助留守儿童的爱心人士表达最朴素的谢意。 据有关部门统计,人口大省河南留守儿童的数量达到650万,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还多。 (摘编自2016年9月21日“中新网郑州”)4下列对上述新闻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目前,我国留守儿童总数已达6000多万,留守儿童的产生非一时一地的结果,伴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而产生的留守儿童问题已有20多年的历史。B像黄湘洁那样,在大学毕业后能够主动选择回到贫困的家乡当志愿者,并且最终为了那里的孩子留了下来的,在当今中国还属于少数。C材料中提到的曾富贾云集

14、,而今却极度贫穷、寂静的村寨老司岩,在中国大地上绝非个案,而是我国村庄的缩影,它们已成为中国留守儿童的主要聚居区。D有关留守儿童调研报告显示,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比更易受到意外伤害,而留守女童比留守男童存在相对更为明显的负面情绪。 5下列对上述材料的分析,恰当的两项是(4分)A四则材料来源不一,有门户网站、报纸等,报道时间也有所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留守儿童问题应该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B材料二中,还在读研究生的段成荣就来到外出打工人数较多的山东、辽宁等地展开实地调研,切身感受到了当时中国农村农民真实的生存现状。C材料一、四站在政府机构层面对留守儿童问题进行报道,体现了社会上层对留守儿童的重视;材料二、三主要从民间个体调查研究的角度进行相关报道。D如果全社会形成合力,让留守儿童真正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快乐地成长,可以适当缓解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一些问题。E相对而言,光明日报的调研报告采用了广州日报南方周末和“中新网郑州”所不具备的列图表和列数字的手法,显得更直观明了。6请结合四则材料的相关内容,谈谈应当如何将关爱留守儿童落到实处。(5分) 答:_ 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柴门小院 王本道 记忆的底片中,似有幅图画,那是一棵老树掩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