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02061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癌症防治课件PPT(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常見癌症防治 什麼是 癌 所謂 癌症 就是正常的細胞經過長期的毒物刺激後產生基因突變而成為不正常的細胞 然後進行無限制的分裂增長 癌症是什麼 又稱為惡性腫瘤是人體內一些不正常的細胞 生長速度非常快侵犯到正常的組織器官 以致造成病變導致器官功能喪失 病毒 常見的致癌因素 癌症的起因 放射線 包含紫外線 游離性輻射線化學物質 包含空氣污染 吸菸 食品添加物及著色劑 一些藥物 化學藥品 農藥殘留物個人習慣 吸菸與肺癌 口腔癌 喉癌濾過性病毒 肝癌 鼻咽癌 癌症形成的過程 正常細胞 80 與環境因素有關20 60 與飲食及生活習慣有關 癌症的發生 美國癌症學會1988 癌症和營養會議 可發生在人體各器

2、官組織 受到致癌因素的誘發後 會不受控制的增殖並形成腫瘤 會隨血液或淋巴轉移至他處 會與正常的細胞競爭養分 也會壓迫周圍組織 造成器官潰爛 出血或壞死 破壞身體的免疫功能 關於 癌細胞 癌症如何生成 基因變異 基因改變 促進因子或基因 抑癌基因缺失致癌基因活化 正常細胞 致癌活化細胞 癌細胞 癌瘤 自由基 氧化作用 病毒輻射毒素荷爾蒙機械刺激遺傳免疫低下化學藥品 傷及基因 initiation 誘發期 約1 2天 異常生長與分化 promotion 促進期 約10年 俱侵襲性 progression 惡化期 約1年 致癌因素 1 化學物質空氣污染 煙 塵飲水污染 砷藥物及食品添加物 黃樟素 防

3、腐劑 殺蟲劑 殺菌劑2 輻射游離輻射 放射線非游離輻射 紫外線3 黴菌 黃麴素 Aflatoxin 4 濾過性病毒 HTLV Herpes5 荷爾蒙 外在性及內生性6 機械性刺激 假牙不當 檳榔7 遺傳和基因8 免疫機能不全 年紀 營養不良 移植器官 往往為多重因素交互作用才促癌形成 內在因子 自身基因的組成及穩定性外在因子 飲食習慣 過多脂肪 酒精 吸煙慢性發炎與感染荷爾蒙化學及環境因子職業 引發癌症的危險因子 每個人身上都有癌細胞 正常人體有60兆個細胞人體每天大約製造出3000個癌細胞健全的免疫系統能及時消滅癌細胞避免其造成傷害一旦免疫力降低 癌細胞就會坐大抗氧化營養素能幫助身體對抗癌細

4、胞 避免癌症形成 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 傷口長久不癒合 身體出現不正常腫塊 例如 乳房 腋窩 大小便習慣改變 吞嚥困難或消化不良 喉嚨長久嘶啞或咳嗽 痣或疣的顏色 形狀發生改變 常見的 癌症危險信號 致癌的飲食因子 食物污染 穀 豆 玉米中的黴菌及黃麴毒素烹調方式 煙燻 燒烤 高溫油炸食品添加物 防腐劑 保鮮劑 著色劑 甜味劑 保存劑殘留物質 殺蟲劑 農藥 荷爾蒙 抗生素 多環狀成分飲食習慣 菸 酒 檳榔 咖啡 糖精 油脂太高 蔬菜 水果 纖維攝取太少 飲食致癌 肉食過多高脂肪 油炸食品及甜膩糕餅 精緻食品過量醃漬 燻烤 燒焦 及加工製品發霉食品食品添加物 人工甘味劑 有害性色素 螢光增白劑

5、防腐劑等抽菸酗酒檳榔 肺癌 十大死亡原因之首台灣每4 2個死亡人口便有一個是死於癌症每5個死於癌症的病人便有一個死於肺癌 估計每年約6千人 肺癌分類 小細胞肺癌 12 15 最惡性 生長快速 轉移胸廓內淋巴結 中央氣道非小細胞肺癌 85 88 腺癌 女性 生長快速 擴散轉移 對化學及放射治療相當敏感 但易復發鱗狀細胞癌 男性 抽煙 中央氣道 生長緩慢 晚期才轉移 預後最好大細胞癌 特性介於SCC sCC 肺癌臨床症狀 咳嗽 咳血 胸痛 氣促 痰帶黏液狀 聲音沙啞 頸部淋巴結腫大 頭痛或意識模糊 腦轉移 骨痛 骨轉移 黃疸和肋下疼痛 肝轉移 厭食 體重減輕 疲倦 虛弱等 肺癌的危險因子 吸香菸及

6、二手煙 空氣污染 特別是廚房油煙 飲食習慣 高脂 暴露於石棉粉屑 體質等 肺癌的診斷 病人的症狀 理學檢查 胸部X光 早期診斷 病理學及 或細胞學的診斷 如痰液細胞檢查 支氣管鏡檢查 細針抽吸 肋膜腔抽液 肋膜切片 胸腔鏡檢查 電腦斷層檢查 骨核子醫學掃描等診斷評估的原則 確定其組織診斷確定其癌症之範圍術前心肺功能之測定評估 大腸直腸癌佔台灣地區男女主要癌症的死亡順位第三位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和歐美已開發國家相比較 其大腸直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約為我國的二倍最常出現部位 直腸 乙狀結腸 大腸直腸癌前言 大腸直腸癌原因 多數認為大腸直癌症可能與食物或遺傳有關在食物方面 肉類 蛋白

7、質 脂肪的攝取量提高很多 致使大腸直腸有明顯增加的趨勢在遺傳方面 腸癌的家屬或癌症家族徵候群等 其家屬得癌的機會比一般人高 大腸直腸癌臨床症狀 早期的大腸直癌症 臨床症狀是不明顯的出現以上症狀或徵候時 就必須就醫檢查一 排便習慣改變 例如 便秘和腹瀉二 便血 腹脹 腹痛或貧血三 腹部觸摸到腫塊四 食慾不振 虛弱 體重減輕 大腸直腸癌臨床症狀 Leftside阻塞症狀排便習慣改變裏急後重大便變細便血 Rightside貧血腹部硬塊消化不良潛血反應 大腸直腸癌診斷 一 病史 症狀和病徵二 實驗室的檢查 如糞便潛血檢查 血色素的測定 癌肝胚抗原 CEA 的檢驗三 肛門指診四 直腸乙狀結腸鏡檢查五 鋇

8、劑灌腸X光檢查六 大腸鏡檢查 大腸直腸癌結論 少吃紅肉 牛肉 豬肉 羊肉 多吃白肉 魚 去皮雞肉 多食用植物多吃高纖維食物 胚芽米 糙米 多吃蔬菜水果適度的運動 肝癌前言 肝癌是國人男性癌症死因第一位女性癌症死亡第二位發病年齡大多在四十歲左右B型肝炎帶原者佔80 85 C型肝炎帶原者佔20 歐美約8 10 酒精性肝硬化 肝癌高危險群 型肝炎 約300萬人 型肝炎 30萬人 肝癌家族史 父母 叔叔 舅舅 酗酒 肝硬化 肝癌其他 黃趜毒素 吸煙 肝癌的症狀 早期肝癌並沒有什麼症狀初期 有厭食 噁心嘔吐 疲倦進一步會產生黃疸 上腹部疼痛 腹水甚至腹部腫瘤等現象 肝癌的發生 肝臟 癌細胞 微小癌 起因

9、 飲食 酒精 黃麴毒素 農肥料殘留B C型肝炎家族遺傳不良工作場所及生活習慣 不可逆多重突變 肝細胞 肝炎與肝硬化 肝癌的關係 猛爆性肝炎急性肝炎痊癒慢性活動性慢性持續性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癌 肝癌的診斷 檢查肝炎病毒 抗原 抗體AFP 20ng ml 腹部超音波檢查切片檢查其他 電腦斷層掃描 核磁共振 血管攝影 預防肝癌 人人有責 實施 型肝炎疫苗接種避免不必要的打針或輸血戒煙 戒酒預後因素 包膜 門脈是否侵犯淋巴腺轉移切除距離 癌症的治療方式 手術 切除癌症新生物及含癌細胞之組織放射線治療 破壞癌細胞化學治療 使腫瘤縮小 勿輕信偏方 生病已屬不幸 何苦拿自己的身體當試驗品呢 子宮頸癌篩檢流程

10、三十歲以上的婦女每年檢查一次 健保給付免部份負擔三十歲以下女性 有性經驗婦女 需攜帶健保卡自費曾罹患子宮頸病變者 依醫師醫囑檢查子宮已切除 是否仍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懷孕期間是否可以做子宮頸抹片嗎 30歲以上婦女 填寫子宮頸抹片檢查單 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轉介進行確診 CIN 以上 轉介接受切片或治療 異常 正常 否 是 每三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 大腸直腸癌篩檢流程 1 大腸息肉2 大腸直腸癌3 發炎性疾病 IBD 4 家族性大腸息肉症 FAP 5 遺傳性非息肉症大腸直腸癌 HNPCC 50 69歲民眾 糞便潛血檢查 FOBT 轉介至醫院進行大腸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陽性 陰性 每年做一

11、次糞便潛血檢查 大腸直腸鏡或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腸息肉 切除 大腸直腸癌 治療 異常 正常 異常 3 5年做大腸直腸鏡檢查 依照 異常個案後續追蹤監測準則 定期接受追蹤監測 附表 口腔癌篩檢流程 註 口腔黏膜病變包括 白斑 紅斑 疣狀增生 口腔內外不明原因之持續腫塊等 18歲以上民眾 吸菸 喝酒或嚼檳榔 牙醫師口腔黏膜檢查 疑似口腔黏膜病變 註 異常 正常 每二年接受一次牙醫師口腔黏膜檢查 轉介接受進一步確診 口腔癌 非口腔癌之其中病變 正常 異常 每年接受一次口腔檢查 婦女癌症防治 30歲以上婦女每年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50 69歲婦女每2年定期乳房攝影檢查 子宮頸癌防治 子宮頸癌為國內婦女癌症

12、發生率第一位 子宮頸癌經由篩檢 早期發現 早期治療 其治癒率相當高 子宮頸抹片檢查可降低60 90 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 認識子宮頸癌 早期的子宮頸癌多無症狀 因此都不會特別留意 容易延誤早期治療之時機 所以 如果有不正常的陰道出血 陰道分泌物有臭味或夾雜血絲時 應即刻就醫 認識子宮頸癌 續 定期子宮頸抹片檢查 可以早期發現子宮頸癌及癌前病變 子宮頸癌是經由性行為感染人類乳突病毒所引致 可感染肛門及生殖區的皮膚及黏膜 性接觸為最主要的感染途徑 定期做子宮頸抹片檢查 要早期發現子宮頸癌 要靠子宮頸抹片檢查 才能及時接受治療 使生命獲得保障 曾有性經驗之婦女 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 尤其是早婚

13、 生育子女多 性生活較複雜的婦女 更應特別注意 子宮頸抹片檢查前注意事項 不要沖洗陰道避免盆浴勿放置塞劑前一夜不要有性行為避開月經期間 乳癌防治 台灣地區由於經濟快速成長 飲食日漸西化 導致女性罹患乳癌的發生率急遽上升 目前乳癌已是僅次於子宮頸癌 成為女性第二好發的癌症 顯見乳癌對於婦女健康嚴重的威脅 乳癌危險因子 一側乳房得過乳癌一等親屬曾罹患乳癌未曾生育或第一胎在30歲以後未曾哺乳初經早或停經晚使用荷爾蒙補充劑 乳房定期篩檢 女性應每月定期乳房自我檢查女性35歲以後 每年給專科醫師檢查女性50歲以後 每2 3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定期乳房X光攝影 50 69歲以上婦女每2年接受乳房X光攝影檢查 可降低20 30 乳癌的死亡率 因此 建議50歲以上婦女應每2年接受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 乳房攝影檢查時注意事項 乳房攝影是一種使用低輻射劑量X光透視乳房的技術 可以偵測顯微鈣化點 發現無症狀之零期乳癌 檢查時 必須緊壓受檢者乳房 身體盡量放輕鬆 與放射師配合 以獲得最佳的影像 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乳癌 避免攝取過多高脂肪食物平時多運動避免太晚生育每月確實做好乳房自我檢查35歲以上婦女每年由醫師檢查 謝謝聆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