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

上传人:优*** 文档编号:133600113 上传时间:2020-05-28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3.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灸法和拔罐法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针灸技术 灸法和拔罐法 第三节灯火灸药线灸药笔灸 第六章灸法和拔罐法 第一节艾灸法 第二节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第四节拔罐法 1 2 3 4 第一节艾灸法 一艾灸材料 一 艾叶与艾绒1艾叶化学成分 2艾叶的性能 味辛 微苦 性温热 具纯阳之性 艾火燃烧时热力温和 能窜透皮肤 直达体表深部 3艾绒的制备 4艾绒的储藏 二 艾绒制品1艾炷 1 艾炷规格 小炷 中炷 大炷 艾叶 2 艾炷制作方法 手工制作法 艾炷器制作法 2艾条 1 纯艾条 2 药艾条 常用药艾条 太乙针 雷火针 二艾炷灸法 一 直接灸 将艾炷直接放置在施灸的方法 1化脓灸 用黄豆大或枣核大艾炷直接放置在腧穴进行施灸 局部组织经烧伤后产

2、生无菌性化脓现象 灸疮 的灸法 因灸疮愈合之后 多有瘢痕形成 故又称瘢痕灸 1 操作方法 间断法 连续法 2 临床应用 慢性腹泻 哮喘 3 注意事项 2非化脓灸法 主要是麦粒灸 稍大的艾炷亦可 即用麦粒大的小艾炷直接在腧穴上施灸 灸后不引起化脓的方法 又称为无瘢痕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运用 小儿发育不良 气血两虚 二 间接灸又称为隔物灸 间隔灸 间接灸 是在艾炷与皮肤之间衬垫某些药物而施灸的一种方法 具有艾灸与药物的双重作用 1隔姜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应用 非化脓灸 隔姜灸 2隔蒜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运用3隔盐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运用 4隔附子灸 1 操作方法 2 临床运

3、用 三艾条灸法 一 悬起灸1温和灸2回旋灸3雀啄灸 温和灸 二 实按灸1操作方法 2临床运用 四温针灸法温针灸是针刺与艾灸结合应用的一种方法 适用于既需要留针而又适宜用艾灸的病症 实按灸 五温灸器灸法 一 温灸架灸1操作方法2临床应用 二 温筒器灸1温筒器结构2操作方法3临床应用4注意事项 三 温盒灸法用特制的盒形木制灸具 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施灸的方法 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 尤其适用于腰 背 臀 腹部等处 第二节艾灸法的临床运用 一艾灸法的治疗作用和适应范围 一 艾灸法作用特点1艾灸法的作用 主要是温热透达腧穴深部 和艾叶芳香温通药性的综合效应 2艾灸法的应用 以经脉陷下 阴阳皆虚 络脉坚

4、紧为宜 3艾灸法可治针刺或中药疗效不显著者 4艾灸法主要用于寒证 二 适应范围1温经通络2祛风解表 温中散寒 3温肾健脾4回阳固脱5益气升阳6消瘀散结 拔毒泄热7防病保健二艾灸法注意事项 一 体位选择和施灸顺序1体位选择 以体位自然 肌肉放松 施灸部位明显暴露 艾炷放置平稳 燃烧时火力集中 热力易于深透肌肉 便于医生正确取穴 方便操作 患者能坚持施灸治疗全过程为准 2施灸顺序 先上后下 先背后腹 先头部后四肢 先阳经后阴经 二 艾灸禁忌及注意事项1禁忌症 1 禁灸病症 2 禁灸部位 2注意事项 1 施术严肃认真 精心操作 施灸前应对患者说明施灸要求 消除恐惧心理 若需瘢痕灸 须事先征得统一 应

5、处理好灸疮 防止感染 2 根据病人的体质和病证施灸 取穴宜少而精 热力应充足 火力宜均匀 切勿乱灸暴灸 3 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4 注意安全防火 防止烧烫伤 三灸法补泻 一 补法艾炷点燃置穴位 不吹其火 待其徐徐燃尽自灭 火力缓慢温和 灸治的时间较长 壮数可多 灸毕一炷用手指按一会施灸穴位 以使其真气聚而不散 二 泻法艾炷置穴位点燃 用口吹旺其火 促其快燃 火力较猛 快燃快灭 当患者觉局部灼痛时 即迅速更换艾炷再灸 灸治时间较短 壮数较少 灸毕不按其穴 即开其穴 以起祛散邪气的作用 四灸量灸量指灸法达到的温热程度 不同地灸量可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 一 灸量使用原则1艾炷 壮数 灸量一般以艾炷的大

6、小和壮数的多少来计算 艾条灸 温灸器灸则以时间计算 太乙针 雷火针是以熨灸的次数计算 2疗程 疗程长灸量大 用于慢性病 疗程短灸量小 多用于急性病 二 灸量灵活掌握的方法1施灸方法2体质和年龄3施灸部位4病情 第三节灯火灸药线灸药笔灸 一灯火灸法灯火灸是一种特殊的灸法 是用灯芯草蘸植物油点燃后 迅速烧灼耳穴 腧穴或病变部位 以治疗疾病的灸法 民间广泛使用 俗称 爆灯花 灯草灸 一 操作方法选择烧灼穴位 并在皮肤上作出标记 取灯芯草10 15cm长一根 蘸麻油少许 约浸3 4cm左右 用右手拇 食指捏住灯芯草下1 3处 点燃灯芯草浸油端 迅速敏捷地向选定的腧穴或部位烧灼 一触即提起 可听见清脆的

7、爆响声 如无爆响声 可重复一次 二 临床运用1功用 疏风解表 行气化痰 开窍熄风2主治 小儿惊风 脐风 抽搐 昏迷 腮腺炎 急性扁桃腺炎等 3处方示例 1 腮腺炎 2 急性扁桃腺炎 3 小儿腹泻 4 鼻衄 5 多发性疖肿 三 注意事项1高热 烦渴 咯血等热盛者不宜使用本法 2灯芯草蘸油不宜过多 否则易滴在患者身上 造成烫伤 3动静脉浅表处 孕妇腹部不宜施灸 4幼儿体弱以及敏感者 颜面部位施灸时点灼宜轻 5灸后局部注意防止感染 一般不留痕迹 二药线灸法采用经过药物溶液浸泡制成的苎麻线 点燃后直接烧灼腧穴或一定部位 以治疗疾病的灸法 一 药线用苎麻搓成并经药物溶液浸泡加工制成 每条长30cm 每1

8、0条扎成1束 按粗细分为3种 有不同的用途 二 操作方法食 拇指持线的一端 并露出线头1 2cm 将露出的线头点燃 如有火焰必须吹灭 将点燃端对准腧穴 或部位 顺应腕和拇指屈曲动作 拇指 指腹 稳重敏捷地将有火星的线头直接点灸在腧穴上 一按火灭即起为1壮 一般每穴灸1壮 灸处有轻微灼热感 三 临床运用1腧穴选取原则2疗程 四 注意事项1持线时着火端必须露出线头 以略长于拇指端即可 太长不便点火 太短易烧着术者 2施灸时以线头火星最旺时为点按良机 不要平按 3施灸手法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 4根据季节 气候及病情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线 5线条搓得越紧越好 6灸后局部有灼热感或瘙痒感 7患者宜以坐位与卧

9、位 8眼球及孕妇禁灸 实热证慎用本法 三药笔灸法 一 药笔和药纸1药笔2药纸 二 操作方法1药纸平铺于腧穴上 涂有药粉的一面贴近皮肤 将药笔点燃 对准腧穴中心及其周围 快速点穴3 4下 每点灸1次略行更换位置 不宜重叠 2点灸手法应轻重适中 不要将药纸烧焦烧穿 灸穴有蚊咬样轻微疼痛 3 若点灸后皮肤不变色 不起泡 能保持效应2 6小时 待1 2天后 点灸处可出现褐色焦皮 数日后焦皮脱落 不留瘢痕 若点灸后涂一点冰片油 可防止痂皮产生 4 点灸药笔用后可插入所附玻璃管中灭火 每支可用10小时 三 临床运用1 适应症 各种疼痛 炎症2 取穴要点 1 近取选穴 2 远取选穴 3 穴组更替 3 治疗时

10、间 以上操作均可在2 3分钟内完成 最多不要超过5分钟 灸法种类总结 四 治疗范围 一 中医观点 几乎所有体质都行 仅有少数实热体质者不适 艾灸可双向调节 穴位也有双向调节 就看怎么选穴 怎么灸了 1 艾灸为身体补充阳气 尤其适用于阳虚体质 艾灸有补泻的作用 对于阴虚火旺热症体质的人 要先从泻法开始 滋阴的同时再调理阴阳的平衡 也就是施灸的穴位和方法有所不同 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忌 过饱 过饥 酒醉禁灸 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2 虚者灸之 借火气助元气 实者灸之 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 寒者灸之 使其气复温 热者灸之 使郁热之气外发 3 所以各种体质都可以艾灸 阳虚的人更适合艾灸 做艾灸 除了腹

11、部穴位 还可灸一些保健穴 灸之前之后多喝水 以防口干 一旦有内热 减少艾灸的时间就可以 慢慢来 开始上火 有排斥反应都不怕 二 西医病症 1 内科病证 感冒 腹泻 慢性支气管炎 支气管哮喘 呃逆 慢性胃炎 胃下垂 风湿性关节炎 冠心病 高血压病 白细胞减少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肥胖病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糖尿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中风 面神经麻痹 面肌痉挛 不安腿综合症 慢性肾炎 肾下垂 阳痿等 2 外科病证 颈椎病 腰扭伤 急性乳腺炎 褥疮 腱鞘炎 乳腺增生病 前列腺肥大症等 3 皮肤病证 带状疱疹 白癜风 斑秃 银屑病 冻疮 神经性皮炎 平常疣 黄褐斑 腋臭 鸡眼等 4 妇产科病证 子宫脱垂

12、习惯性流产 胎位不正 功能性子宫出血 痛经 慢性盆腔炎等 5 儿科病证 婴幼儿腹泻 小儿厌食症 小儿遗尿症等 6 五官科病证 近视眼 过敏性鼻炎 萎缩性鼻炎 急性扁桃体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内耳眩晕症 颞下颔关节紊乱症 复发性口疮等 五 艾灸法常用保健穴艾灸最常用的五大养生要穴 关元 命门 足三里 神阙 中脘 关元穴 又名丹田 任脉之穴 在脐下三寸处 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 阳痿早泄 梦遗滑精 遗尿癃闭 小便频数 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月经不调 闭经 痛经 崩漏带下 产后出血 阴挺等妇科常见病 腹胀腹痛 腹泻痢疾 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各种疝气 浮肿 中风脱证 一切虚劳损伤 四

13、肢厥冷等 命门穴 又名精宫 督脉之穴 在第二腰椎之下 与脐相对 其气与肾通 是生命之根本 是维护生命的门户 补肾壮阳灸命门 临床上 命门火衰主要表现为四肢清冷 下利清谷 或五更泄 男子阳痿 早泄 女子宫寒不孕 舌质淡 脉沉迟等虚寒之象 所以要长灸命门和大椎可提高督脉之阳气 大椎和命门艾灸 补足督脉元阴元阳 补命门 对男子所藏生殖之精和女子胞宫的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 灸命门给各脏器的生理活动起到温煦 生发和推动作用 故灸命门是推动生命之火 主治 五劳七伤 虚损腰痛 尿频 遗尿 阳痿 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症 足三里穴 在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 具有补益脾胃 调和气血 扶正培元 祛邪防病的功效 是

14、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有 若想身体健 三里永不干 说法 这个常不干指的是用艾灸条熏灼穴位 使该处的皮肤起水疱 又称其为 灸花 灸疮 这水疱老流水可以及时把脾胃的寒湿祛除 常不干 因此而来 有关研究发现 艾灸足三里穴 可以改善胃的蠕动和胃的供血状况 刺激消化液的分泌 从而增强消化能力 主治 胃痛 腹胀肠鸣 呕吐 便秘 腹泻 水肿 神经疾病 急慢性乳腺炎 肠痈等 神阙 位于腹部脐中 有调理脾胃 祛寒壮阳之功 此穴多用隔物灸 类经图翼 说 若灸至三五百壮 不惟愈疾 亦且延年 医学入门 说 凡一年四季各熏一次 元气坚固 百病不生 主要用于治疗中风虚脱 四肢厥冷 尸厥 风痫 形惫体乏 绕脐腹痛 水肿鼓胀

15、脱肛 泄利 便秘 小便不禁 五淋 妇女不孕 神阙是气和 气舍 气具之穴 是任脉在此会和 此穴为任脉上部经脉气血的重要来源 在中焦部位起到沟通上下之功效 中脘穴 又名太仓 任脉之穴 在脐上四寸 具有调胃和中 补虚益气 健脾化湿之功效 主治 胃脘痛 恶心 呕吐 呃逆 反胃 腹胀 腹泻 溃疡病 胃下垂 浅表性胃炎 胃痉挛 消化不良 肠炎 胃神经官能症等一切胃肠病症 虚劳百损 四肢乏力等症侯 温和灸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操作简便易学易会 五 艾灸法常用于临床的举例 1 手脚冰凉 1 形成原因 在中医体质学上称为阳虚体质 阳虚体质就是阳气不足 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 阳气不够 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 中老年人

16、多为是元气不足的典型表现 艾灸属阳 能起到温通气血 透达经络 扶正祛邪的作用 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目的的一种外治法 保健灸法温通经脉 改善虚寒体质 穴位 大椎 神阙穴 命门穴 涌泉穴 三阴交 另外还可灸督脉 及八髎穴 2咳嗽 一般免疫力较低的人感冒后常常出现反复咳嗽 这类患者多属虚寒体质 凉气可使感冒后咳嗽反复发作 这类咳嗽多数是轻咳 程度不剧烈 但反复发作持续时间长 西医为慢性支气管炎 有的患者吐少量清稀痰 有的没有痰 有的患者大便稀或较软 有的患者早晨起床咽喉不适 可以自己在家用艾条灸穴位 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后不但可以使咳嗽好转 还可以增强体质 提高抗病能力 列缺 尺泽 肺俞是治疗咳嗽的常用穴位 取穴简单 操作方便 适合在家进行 艾灸百会治耳源性眩晕 百会穴灸法 艾灸百会穴不但对耳性眩晕有较好的效果 而且对同时兼见的耳鸣 耳聋等症亦有效 过敏施灸穴位 1 血海穴 功能 本穴以治血分病见长 具有驱风 驱虫 止痒之效 中医认为 过敏性疾病主要与风邪有关 根据 治风先治血 血行风自灭 的理念 艾灸该穴可起到调节气血 温经通络 养血润燥和祛风止痒之效 2 曲池穴 功能 具有调理胃肠 固卫解表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